第12章 穿越太子妃瓜尔佳氏12

作品:《快穿者是末世人

    皇上无奈地一笑:“众位爱卿也听到了,弘敏长公主不提倡女人守节,不提倡建立贞节牌坊。


    朕深以为然。


    那就从即日起,守寡妇女,娘家、夫家不可以强制女人再嫁人、或守寡,一切都由自己。


    还有,从今天起,大清境内在不允许建立贞节牌坊。”


    满臣没什么大的反应。


    他们有时候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但汉臣们却不干了。


    没有贞节牌坊在那里吊着,那男人死了,女人岂不是都要改嫁?这哪行!


    他们生是自己的人,死是自己的鬼。


    所以,几个汉大臣都出列,拱起手想说话。


    一个郑姓侍郎急忙出列说:“皇上!万万不可啊。


    这自古就有贞节牌坊,女子三从四德,这是自古女子需守的道德准则,怎么可轻易打破?


    这贞节牌坊、烈女堂,都是颂扬女人对男人忠贞不二的最好证明,皇上,不能取缔啊。”


    一个满臣说:“郑大人,您这是怕自己有个什么,家里小妾都改嫁了不成?


    没有律法束缚,您就肯定您的小妾都会改嫁?”


    这个满臣还很含蓄,没有说‘你妻子’,而是说小妾。


    毕竟那小妾说话都无所谓,妾通买卖。


    拿妻子说事,那就是有侮辱性质的了。


    “哼,戈楞大人,这从古到今,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肯定有他的道理存在。


    如果改变了,恐怕会引起动荡啊。”


    “哼,动荡?女人的事能引起什么动荡?


    不外乎那些无能的男人,活着怕女人红杏出墙,所以把他们的脚给掰断弄残疾了,省的他们乱跑,自己不放心。


    然后他们这些男人又怕自己死了,女人改嫁。


    他们也不想想,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留给女人足够的养家糊口的钱财,你就是拿鞭子赶她们改嫁她们都不会走。


    要是你无能一个铜板都留不下,那小脚的女人自己生不出银子,再不允许他们改嫁,怎么地,那女人孩子都饿死呗?”


    另一个满臣说:“就是就是,那个什么贞节牌坊,起到什么作用?


    鼓励女人守节?


    当寡妇的都不再嫁,那人口怎样繁衍?


    就说刚才那个十四岁的望门寡,一个那么小的女孩子,就那样活生生地被压在后院一辈子,何其残忍?


    我看那户人家就是为了望门寡到了一定的年岁,得到贞节牌坊,好逃避税赋徭役。


    而且家里有这么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那就是不用付银子的免费奴隶。


    怎么郑大人,你们都赞成呗?看到这样的你们,我都感到害怕。”


    “就是!郑大人,你们家的女儿是裹脚了吧?郑大人,你不心疼吗?那可是你亲女儿啊?


    还有你老母亲,也是一双小脚吧。


    不是我说郑大人,你天天回家给不给你老母亲请安啊?


    你看着她挪动着那样的小脚你无动于衷?你的孝呢?


    还有,你们不是讲究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一套吗?


    那怎么掰断女儿脚的时候,就不想着这句话了?”


    几个汉臣都收回了想出列上奏皇上的脚。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这是弘敏公主第一次在朝堂上张嘴说话。


    在这之前,皇上并没有提出她是否可以可以参政。


    从此事之后,弘敏公主开始真正的参政了。


    这里面尤其是她的三伯诚亲王,那是非常支持弘敏的。


    凡是弘敏的提议,他第一个支持。


    凡是弘敏反对的,他要么附议,要么沉默。


    就这样,也就一个月后,弘敏又开始有了一项特权。


    那就是,弘敏公主有座位了。


    她的座位就在皇上座位的右侧下方一点。


    一早上,群臣跪拜皇上的时候,弘敏公主都是侧坐在座椅上,算是受了群臣的半礼。


    有座位的时候,皇上根本就没有就着弘敏的椅子说任何话。


    到是下朝的时候,诚亲王亲切地说:“早该给公主一把椅子了。”


    就这样,一点点的时间过去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弘敏公主主要是在一些民生和女子方面说的话多,其他的都是听证为主。


    不止如此,她还拿着一个小本子在那记录。


    看起来是炭笔。


    在弘敏上朝参政的第四个月的一天,皇上病了,偶感风寒。


    于是,皇上口谕过来,他病了休养几天,由弘敏公主监国 。


    说到这里,就是有人支持的好处了。


    弘敏公主监国,但凡下面有人上奏什么事,都要自己有个解决的章程。


    如果公主觉得可行,当初就拍板定下来。


    如果感觉不合适,那就征求大家的意见。


    这天,河道总督进京述职,并且要求朝廷拨款,有一段黄河口需要修补。


    弘敏暗自拍了自己一下。


    然后就对河道总督说:“河道的事情,本宫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稍后你和工部尚书及工部两位侍郎一起到西暖阁就河道治理之事详议。”


    河道总督退下。


    然后又有一大臣上奏说:“启奏公主,今广州十三行那边上折子请示,他们洋人要到京城和津市开店铺,并请求准许他们的海船停靠津市码头。”


    弘敏略一思考,她已经成姝珃那里看到了清史,也详细了解了这个时期洋人在做买卖的情况,还有那著名的十三行。


    于是,弘敏看了下面一眼,看见了她九叔和十叔。


    弘敏:“九叔和十叔,你们两位散朝后再侧殿候着。


    待河道的事情解决,咱们一起议一议关于广州十三行的事情。”


    九阿哥和十阿哥一听,这里还有他们的事?


    他们不就是个吃闲饭的吗?


    追着八阿哥的屁股后面,给皇上添了那么多的堵。


    如今八阿哥病体缠身在家休养,他们哥俩也没了方向。


    这皇上都登基这么久了,也没给他们差事。


    也许今天、、、


    两人痛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弘敏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一件件的事。


    连续五天了,也没出什么差错。


    众大臣还想着,这皇上不是风寒吗,怎么还不好呢?


    那皇上在干什么?在后面开始给弘敏制造机会呗。


    新皇算是彻底决定了,他要扶持自己女儿上位。


    这皇位给谁都舍不得。


    皇后说的对,弘敏是自己的唯一的骨血,就给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