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穿越太子妃瓜尔佳氏5
作品:《快穿者是末世人》 从这天起,瓜尔佳·姝珃这里就看不见太子的影子了。
皇上的手脚沉重,不能批复奏折,所以太子就在乾清宫里开始处理朝政。
本来他现在是应该做蓝批,属于监国性质的。
可是皇上那边已经昭告天下,一个月后禅位给太子。
而这一个月内,就是太子监国。
所以,干脆,皇上也没让太子蓝批,而是直接就用着玉玺和太子自己的印鉴批复奏折了。
而皇上那里,则斜躺在榻上。
太子每批完一个折子,太监就拿起来展开在皇上面前,皇上看后满意的就不说话,不满意的,直接就看着太监。
太监明白了,就把折子再送到太子面前,让太子重新复审。
他们这里皇上一肚子不甘,可没办法。
以前皇上也是非常疼爱太子的,可是太子渐渐长成后,皇上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了,怎么看太子怎么不顺眼。
就是现在也好像是不甘不愿。
要不是听到下面人来报,四阿哥和隆科多勾连,他震怒之下,太子也还是上不了位。
隆科多是谁呀,那应该是皇上一等一的心腹。
对皇上对紫禁城来说,九门提督那就是他们的防线。
是他这个皇上家里的第一道大门。
这都让四阿哥给攻破了,说明了什么?
皇上和太子别别扭扭,可那边四阿哥和隆科多却都不甘心。
四阿哥的不甘心就不用说了,都是皇子阿哥,他自认自己有能力治理好这个国家。
最主要的是他外面有一个可文可武的大杀器年羹尧,内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心腹隆科多。
最最主要的,谁都不知道的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皇上的贴身太监李德全,其实是四阿哥的人,或者说,他投靠了四阿哥。
而另一个太监魏珠,则是德妃的人。
那么他魏珠可以是四阿哥的人,也可以是十四阿哥的人。
说起太监,皇上的另一个太监梁九功,则是亲太子的。
所以,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他就被老皇帝给关起来了。
太子从小在乾清宫长大,一些陪伴康熙长大的老臣、老太监,可以说都和太子关系不错。
其中太监里就有梁九功、赵昌、董平几人。
当然,后期在四阿哥上位,这几个人或被雍正明着处死,或被他暗着绞杀。
说远了。
四阿哥的人手虽然不多,可各个都是至关重要的位置。
不要瞧不起太监。
皇上信任的贴身太监,不仅仅可以在关键时刻矫照,还可以——下药毒杀!
所以,他四阿哥,怎么会甘心!
他又一次和隆科多改头换面隐秘见面。
两人一同商量后,隆科多说::“王爷,事成后我只求一件事。”
“说!”
四阿哥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问隆科多什么事。
隆科多:“实不相瞒四爷,说句大实话,我们家到了这个位置,谁都不靠,无论谁上位,我们家都可以平安度过。
可是,我之所以扛着脑袋跟着四爷您干这事,却只有一件事相求。
那就是、、、”
他停顿了一下,死死盯着四阿哥说:“我希望您事成后,能准许我扶正小妾李四做我的嫡福晋。”
四阿哥眯缝着眼睛。
显然,隆科多的这个扶正,可不仅仅是穿红衣出现在个王公大臣的家宴上,代表佟府的女主人参加,而是在一年的几个皇家举行的大型节日,比如颁金节和过年的宴席。
这样的宴席,是不允许妾室参加的。
显然,隆科多李四儿是想在最高级的这种国宴上作为一等功佟府的女主人参加。
不知道的,感觉这都不叫个什么事。
一个女人而已。
扶正一个小妾,多大的事!和颠覆皇权改朝换代相比,都提不上嘴。
可是,在满清贵族里,还真的是不允许的。
而隆科多要求四阿哥上位后允许他扶正小妾,那对他将来的统治可是不利的。
那是公然挑战世俗、违背律法的。
如果四阿哥上位了,他最先做的应该是打击这样的不遵礼法以妾充妻的行为、维护法规法律才是。
而隆科多之所以这样郑重提出来,也是因为,他想让李四光明正大地站在他身边。
他能这样提出来,那是因为他在康熙那里屡屡碰壁。
对隆科多宠妾灭妻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却坚决不允许隆科多扶妾室做嫡福晋,哪怕嫡福晋死了!
而隆科多也知道,如果太子上位,那李四的事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毕竟隆科多的嫡妻赫舍里氏和太子的母族赫舍里氏虽然不近,但也没出五服。
而且,索额图一支已经被康熙给屠尽了,那么太子上位,将会更加重视赫舍里氏的那仅有的几个远支。
所以,异常宠爱李四的隆科多,在李四的枕头风之下,是第一个不支持太子上位的人。
太子上位,那他的嫡妻赫舍里氏,无论活着还是死了,他隆科多都不会得好。
所以隆科多对曾经的太子下台,可是起了至关作用的作用。
只不过别人只把目光放在明面上的有些张扬的八阿哥一党和最终既得利益者四阿哥身上。
这不,隆科多明确表示,他支持四阿哥上位的唯一条件,就是李四上位。
四阿哥沉默了。
他想上位,如今看来肯定是要武力夺位的。
本就是武力夺权,上位后如果再允许隆科多扶正小妾,那他的名声更坏了不说,以前他塑造的重规矩的冷面王爷形象就会崩塌。
这个信号传出去,他的统治、、、
绝对不行!!
但不答应自己上去的可能都没有。
所以,四阿哥对隆科多说:“可以。
但时间要在本王上位三年后,把一切都掌握在本王手里,到时候随你。”
隆科多一拍手:“好!”
如果四阿哥听了他的要求后一口答应下来,他反倒不信了。
可是这样谨慎思考又有条件地答应,隆科多反倒觉得更可信。
于是,在非常有信心掌握全局的康熙皇帝、在对皇上盲目信任的太子父子俩人都没想到的情况下,一场政变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