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守陵皇子之悲催庶妃母亲8

作品:《快穿者是末世人

    看来,这撤掉了绿头牌,还是不满意了。


    康熙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他这一会的功夫也就记起了,那最后一次见高庶妃的时候,自己扔几次东西,让她跑着去给捡回来。


    当时自己哈哈大笑。


    康熙在这里想着事呢,刚才回话的暗卫想了想,他是暗卫,是忠于皇上没有感情的机器。


    但他也是汉人。


    他不相信自己是个孤儿。


    他们暗卫营的人,哪能个个都是孤儿。


    后来的事情也证实了,暗卫营进来训练的孩子们的来源渠道,那就是那些平民、贫民、庶民等等,哪家要是出了聪明的儿子,那就会丢失或者意外死去。


    然后这样的孩子就会来到他们暗卫营,开始接受训练。


    依此类推,他自己怎么来的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所以,这个暗卫的良心还没有被训练干净,留了那么一丝丝。


    “回皇上,开始的好几次,高庶妃请太医看脚疾,都是因为脚部出血溃烂。”


    “出血溃烂?”


    “是。小脚女人多走路的结果。


    而高庶妃说的脚部起泡,估计是出于面子或什么的原因,不好说出血溃烂,而只谎称起了水泡。


    据知,小脚女人一般走路的极限就是一刻钟。


    超过一刻钟,就不是起泡,而是出血。


    如果不及时休息上药,那就会溃烂。”


    犹豫了一下又接着说:“就像流放的人员,最先死的都是小脚女人,然后才是孩子。


    他们的脚基本上在流放的第一天就开始出血溃烂。


    然后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有的能活三、五天,有的能活十一、二天,没有超过半个月的先例。”


    康熙:原来是这样吗?


    即使是这样,那也不至于几个月了还不好吧。


    这还是有怨啊。


    既然不想见朕,那就不见。


    总是见不到皇上的后宫女人,过着什么样的日子,皇上一清二楚。


    这是他刻意造成的局面。


    否则后宫女人的待遇见不见到皇上都一个样,那他没有那个自信,那些女人还会待见他。


    就是这样才好,这样她们就算不为了身后的家族,哪怕为了自己的吃喝住,也要拼命地想着花样讨好自己。


    康熙眯眼睛想了想,这个高庶妃,这么多年还真的没有向自己提什么要求,比如给娘家什么待遇的,或者求自己给她抬旗。


    嗯,自己好像也没有给过她什么特殊的赏赐。


    她是后宫唯一的没有抬旗的汉女,自己怎么可能不知道?


    她也是进宫后唯一没有得到一丝好处的嫔妃。


    但康熙是谁啊,他会主动给她抬旗不成?


    一个汉女,想要提高地位,想给自己抬旗,想给娘家抬旗,甚至族人都抬旗,那就需要付出些什么。


    本来,自己还想着,她那样跑跳着娱乐自己,等过些时日,就给她抬旗。


    结果、、、、呵呵。


    康熙的女人多,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日子过得很快,一年转眼就过去了。


    胤祎在上书房,自从德妃和宜妃的事情出现后,她们俩人的孙子,那些带头霸凌胤祎的几个小阿哥全都老实了,还是非常非常老实的那种。


    最能震慑住他们、让他们老实的,其实就是墙上的大字,如果两个妃在做坏事,就剐了她们的儿孙。


    这句话才是真正让这些小混蛋们老实的原因。


    胤祎的日子好过了,高在仪的日子也很安静。


    她对下人们端上来的食物,都是弄了一些到空间,然后扔到空间垃圾处理处。


    她一直吃空间的食物。


    当然,有几次去了皇上的私人御膳房又收集了一些做好的食物 。


    那些人也没敢往上报。


    所以,康熙不见她,她真的不在乎。


    今天,高在仪的长幅画作终于完成了。


    她这幅画太长了,一面墙是放不下的。


    所以,她就自己给这幅画进行了软包装。


    然后告诉了胤祎和他的随身太监们,怎样挂这幅画。


    这幅画长近七米,要粘在三面墙上。


    这画上的就是当时的宁波城市一条繁华的街景。


    她这画里可没有清明上河图里那种隐秘的寓意,这纯粹就是一幅祥乐安宁的长街俯瞰图。


    是百姓的生活瞬间。


    街面两边的门面房,门面房后面的院子,院子后面延伸的居民房,房子里、院子里的各种读书的、洗衣服的、纳鞋底的、给孩子梳头的各种年龄的妇人;


    而街上形形色色的行人,男人女人,大人孩子,买、卖东西的,推着独轮车运送货物的,逛街市的等;


    还有蹲在街边摆摊的,卖各种小物件,泥捏的、木雕的、粘糖人的、卖糖葫芦等。


    还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给人剃头的。


    整幅画里的动物有马匹、毛驴、骡子、狗、猫,还有树上的鸟,鸟类麻雀居多,还有远处小树林里探出的兔子的半个身子,以及树上的松鼠等。


    还有城市里的树,以樟树居多,其次就是苦楝树和榕树。


    其中还有一些大叶宽叶的南方特有的植物,比如大叶水溶树、大叶南洋杉树。


    而高在仪父亲领着她去的那家书肆和书肆不远处的一家四季斋,及里面的掌柜、小儿等,着重在画卷里出现。


    只要认识的,一眼就能认出来。


    其中的一处门面后面的几间房子,是高在仪的家、余姚的房子照搬过来的。


    他们高家的宅子可不小,高在仪的父亲祖上也有产业,加上高在仪父亲的书画,最高记录,其中的一幅画卖到了三千两银子。


    刘姥姥可是说过,二十两银子,一个普通的人家一年就尽够了,还过得宽宽裕裕的。


    三千两银子一幅画,高在仪家根本就不缺银子。


    所以,他们高家的宅子非常宽敞。


    在高在仪的这幅画里,他们家前院里的水井、储水的水缸、隔着打开的窗户和门,门两边贴着的对联、里面的一排排书架、临窗的一张超大号的桌案;


    还有房子后面的院子,院子里里面的一大簇竹子、一些南方特有的北方不适宜栽种的盆景和花。


    当时康熙看见高在仪的那一刻都定格在画里。


    当然,画里的家只有高在仪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