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圆满解决
作品:《四合院:截胡秦淮茹每日变强》 要是有人贪天之功,冒名了周安康的功劳,也会多少给点补偿,来堵周安康的嘴。
而这种有了巨大功劳,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情况,就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上面有意将这次功劳压下,等到未来有一天合适的时候,将会给大家一个石破天惊的震撼。
想到年纪轻轻,就拥有了远超常人的光明前路,一对比周安康,易中海忽然感觉,无论是闫家、刘家、许家还是贾家的孩子,有和没有,好像也没有多少区别。
苦中作乐的自我安慰了一番之后,易中海深深叹了口气。
“你以后住在周家的对面,和他们保持好关系,院子里的事情少掺和,要是运气好,真能收养个好孩子,那就让他主动和周家打好关系,以后还能够沾点光。”
“如果……”
眼神里透露出复杂的情绪,易中海抬起头,怔怔入神地看了看头顶的房梁,然后声音都有些低沉下来。
“如果要是有一天我走在你前面,希望看在二十多年夫妻的情分上,让他送我一场!”
眼眶微微泛红,谭翠兰看着这张貌似忠厚老实的面孔,心里的情绪异常复杂。
她此时倒是宁愿自己曾经的猜测是错的,宁愿生不出孩子是自己的问题。
好歹也是二十多年的夫妻,虽然矛盾积攒在一起爆发,可是情分也是没有一丝虚假。
无论别人怎么看易中海,但是她谭翠兰这么多年跟着没有吃过多少苦,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
心思杂乱的点了点头,谭翠兰也给了自己的保证。
“你放心,我就是想要当个母亲,这一辈子不会再嫁了,要是……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一定答应你的要求!”
深深吸了口气,谭翠兰忍耐着流泪的冲动,站起身来,就转身走出了屋外。
对着投过来关切目光的王桂花轻轻点了点头,谭翠兰说出了让她满意的回答。
“多谢王主任,我们现在已经协商好了,双方都非常满意!”
“好,好,那就好,虽然分开了,可以后还是一个院子里的邻居,毕竟多年的感情,该彼此帮忙还是要帮忙的,总比别人强不是么?”
看着同样一脸黯然而出的易中海,有了好的结果,王桂花当然不介意说出一些好的话来,给彼此双方一个台阶下。
挤出一个勉强的微笑,朝着王桂花点了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家里的存折,当面递给了一旁的谭翠兰,用心动表达了双方的协商成功。
“给王主任添麻烦了,请领导放心,我们也算是心平气和的分开,只是双方生活的理念不同,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以后依然还在一个大院里生活,要是遇到该帮忙的也绝对不吝出手帮忙。”
或许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离婚的一天,这两天骤然降临的打击,让过去总是沉迷于自己无所不能的易中海,有了一丝清醒。
如今头脑清明的他,本能的做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
在结果无可改变的情况下,抓紧了机会,博得一个好名声,同时又能够以往日的情分为杠杆,撬动未来的机会。
算计贾东旭、傻柱为自己养老,都是算计别人家的孩子。
可要是谭翠兰真收养了一个好孩子,那为什么不能把机会留给那个孩子呢?
起码相比于贾东旭、傻柱这些有牵挂的,感情并不是亲密的,谭翠兰未来的收养的孩子,反而和他羁绊更深。
毕竟两人曾经的夫妻关系,这是不容辩驳的事实。
至于财产之类的身外之物,只要养老能够保证,那么留给谁不是留?
既然自己都打算给贾东旭了,那么为什么不能给谭翠兰收养的孩子?
当然,前提是这个孩子的品性必须让自己满意。
为什么之前在屋子里,易中海专门说出那句话,孩子不能太灵性,哪怕蠢点,笨点,也必须宽厚仁慈?
如果太聪明了,那么未来人家要是不愿意养活他易中海怎么办?
从周安康的身上,易中海受到了巨大的教训。
那就是孩子聪明的话,绝对比普通人更加清晰认知利害关系。
经过了一个晚上的反复思考,易中海终于在无法改变结果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一种做法。
甚至为了试探谭翠兰的态度,他都还挖了一个坑,那就是那笔见不得人的财产。
如果谭翠兰要是真的贪心,不依不饶闹到王主任跟前的话,那么她就会发现,床下那块曾经埋藏那些见不得光的财物的暗坑,已经空空如也。
让易中海感到松了口气的是,谭翠兰依然还是那个谭翠兰,她还是一个老好人性格,只不过大概是为母心愿的爆发,才有了反抗自己的勇气。
虽然离婚了一个老婆,但是在养老人选上又多了一个人,并且还把风险分担出去。
易中海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把不利于自己的坏事,变成了有利的好事。
这一切隐藏在阴暗当中的算计都被遮挡起来,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就是谭翠兰为了当一个母亲,强烈和易中海离婚。
而为了满足谭翠兰的心愿,易中海不得不承受了离婚的痛苦,甚至还把大部分的财产,都心甘情愿的送给了谭翠兰,以保障她未来的生活。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易中海这样的做法有些愚蠢,甚至有那么几个人又在寻思,易中海这个老阴逼又在算计什么,可是大部分却从今天这件事情上,对于易中海的感官有了巨大的改变。
尤其是想到易中海年过四十,竟然还是膝下荒凉没有子嗣,往日里的算计,忽然就被大家理解了。
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个人希望自己成为绝户,临老的时候躺在床上没有人伺候?
加上易中海又没有做出伤害别人的实质,所以因为一场离婚,易中海竟然化不利变有利,在大院里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洗白和提升。
听着周围关于易中海有情有义的谈论,人群之中的聋老太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她忽然发现,她还想有些小看了易中海这个奸诈的家伙了。
看到两人经过一番私下里协商,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看到易中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王桂花的心里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
本身基层的工作,最核心的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人心的安宁。
虽然一个家庭破裂了,可是最后能够达成和平分开的方式,这说明大家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
心中非常满意的王桂花,对于易中海的观感也好了起来。
虽然她不理解易中海的选择,可是对于对方能够体谅谭翠兰的做法还是非常满意。
其他的都不过是个人的想法,见惯了各种奇葩的王桂花也没有想过要纠正易中海的意思。
当下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很好,你们能够这样想最好。”
“大院里的住户,都不是一家人,都能够和睦的相处,更别说你们曾经还是一家人。”
“世事变迁,谁也难说未来会怎样,说不定未来都有需要对方帮助的地方,大家做事都理解包容一下彼此,留下一点余地,那么未来说不定就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好了,既然你们的事情都已经解决了,那么放下包袱,重新开始,继续过好自己的日子,更美好的生活还在等着我们呢!”
“等会你们跟着我回街道办把手续给办了,我会把前院屋子的钥匙给谭翠兰同志,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直接找我,也可以让淮如转告,记住无论是街道办,还是妇联,都是全心全意为了大家服务的。”
“谢谢王主任,谢谢王主任!”
经过了一番波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意愿,谭翠兰激动的眼泪都流了下来,如果不是大院里的人都在,她都忍不住会痛哭流涕。
这些年,顶着无法生育的痛苦,让她的心灵上承受了巨大的煎熬,如今她只感觉心灵上的巨石被移开,整个人都轻松了一大截。
易中海夫妇和王桂花等官方是轻松和满意了,可人群当中,闫埠贵一家、贾张氏等别有想法的人,却脸色阴沉,一脸气愤的站在那里,对于谭翠兰那是万分的不满意。
这两家盯上那间仅剩的屋子,已经好长时间了,尤其是杨瑞华生下闫解旷之后,闫家的地方已经显得有些拥挤,让闫埠贵的心里开始有了压力。
任何人都不想轻易的更换自己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已经生存了好多年之后。
可是要想扩大自己的生存地盘,那么就必然要侵犯到其他人的生存领域,这就是矛盾发生的冲突点。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院子里,轻易不会撕破脸皮。
更何况,即便是撕破脸皮,主权还在街道办,彼此想要相互算计都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唯一能够缓解生存空间压力的,只有西南角的那一间倒座房了。
贾家也是一样,毕竟年青一代结婚之后,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只有贾东旭。
每天晚上小两口就算是亲热都要压抑着,这种憋屈的生活,不光是贾东旭夫妻有些尴尬,贾张氏自己也有些难堪。
作为父母,贾张氏岂能没有多子多孙的想法?
要是孩子出生了,总不能三世同堂还挤在一间屋子里?
按照如今的政策,要想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要么等到孩子结婚之后,有了工作,然后等着单位分配新房,要么就自己掏钱买更多的住房。
可要是能够不掏钱的情况下,谁愿意白白损失?
尤其是无论闫家还是贾家,都是那种有进无出的貔貅性格。
哪怕那间房屋都是街道办,和他们本身没有任何关系的。
原本闫埠贵通过私下里活动,最后获得了这场争房的胜利。
可是如今王主任给了谭翠兰,就彻底断绝了他们再得到的可能。
这如何能够不让闫埠贵和贾张氏感到气愤呢。
在他们看来,这完全就是谭翠兰自己多事,本身夫妻俩住着两间屋子,就已经超出了其他家里的平均面积。
可是如今两人还离婚了,又多抢了一间房屋,就相当于夫妻俩人占据了三间房屋。
易中海夫妇又不是人家何家和周家,自己掏钱买的私房,凭什么比其他人多占?
可是如今面对王主任为首的街道办、妇联和治安所组成的团队,两人又不敢明目张胆的提出反对,所以在内心里已经暗暗记恨上了谭翠兰和易中海。
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谭翠兰跟着王主任回到了街道办,先是和易中海办理了离婚手续,把自己的户口单独出来,然后又拿到了前院房屋的钥匙。
处理完了所有事物之后,谭翠兰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再次找到了王主任。
“谭翠兰同志,是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你吗?”
看到谭翠兰,王桂花有些惊讶,还以为两人离婚又发生了什么波折。
冲着王主任感激的一笑,谭翠兰立即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不是离婚的事情,王主任,您也知道,我想要收养一个孩子,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想要求助政府,看看您这里有没有什么门路!”
经过了前段时间的普法活动,大家稍微懂了点基本的常识,起码有一条大家都清醒的认知到,那就是买卖人口是犯法的。
加上如果要是就近收养一个熟悉人家的孩子,固然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和性情,可是同样也会带来无数的麻烦。
谁也不能保证,未来等到孩子长大,或者孩子出息之后,原生家庭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总不能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最后却又跟着人家亲生父母跑了?
或者孩子长大有出息了,结果亲生父母或者亲人跑过来,给孩子带来一大堆累赘,那岂不是把孩子给害了?
毕竟这种事情法律也不能面面俱到,完全属于道德范畴的事情,根本就无法彻底分割。
所以从一开始谭翠兰就没有想过收养熟人家的孩子。
否则即便是京城周围,因为孩子多而养不起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