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易家离散

作品:《四合院:截胡秦淮茹每日变强

    作为从激烈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领导,无数次生死边缘徘徊,脸皮在赵存正、刘建业这些人看来,那完全就是能够谈判的筹码而已。


    只要领导愿意给资源,给帮助,脸皮多少钱一斤?


    我们可以全部打包上交!


    至于说这种不讲理的行为,未来会不会引起争议?


    不就是站在领导面前吵架么?


    以前又不是没有干过,反正都是一窝活土匪,大家早就习惯了。


    讲究脸面的人,早就已经被淘汰了!


    能够从抗日、解放战争滋润到现在的领导,哪一个不是耍无赖的好手!


    得到了领导的提醒,刘建业的行动就非常迅速,甚至连中午的时间都没有过,一张由工业部直接签发的名誉技术顾问的聘任书,就直接送到了轧钢厂的保卫科。


    “嘶……安康,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聘任书上的内容,每一个字都认识,组合起来也理解,可崔胜利总有一种诡异的感觉。


    这份聘任书盖的是工业部的大印。


    可作为轧钢厂的直属部委,下发聘任书,竟然不通过厂办,不通知厂长,直接送到保卫科的,崔胜利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诡异的行为。


    “我也不知道啊!”


    翻看着手上这张纸,饶是两世为人,周安康也一时有些看不懂。


    这算是咋回事?


    再有一个多月自己就参加高考了,哪怕之前有些龌龊,可也没有人会卡住自己的关系不放,故意不让自己上大学,这份聘任书就有些多此一举了。


    毕竟自己再有一段时间,自己就要离开工业部门,直接成为一名学生,完全属于教育部门,那么这个时候送来的这份聘任书,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看着聘任书上工业部那鲜红的大印,周安康有些迷茫。


    那一个月之后,当轧钢厂给自己开介绍信的时候,对于这份有工业部签发的聘任书,有没有约束力?


    那自己是不是还需要再专门给工业部递交一份辞呈?


    否则轧钢厂的大印,它也管不了工业部的大印啊。


    可是如果要把工业部作为主体,自己关系和档案却还在轧钢厂啊,完全就和工业部不挂钩呀。


    这到底算什么?名誉上的虚衔?


    工业部的这个骚操作,一时间也把周安康给弄得有些晕头转向的。


    他不清楚一些体制内的潜规则,可是有些人却一眼就看出了工业部的“不良用心”。


    要知道,如今周安康身上,可是集中了不少的注意力,好几方大佬的视线都放在他的身上。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周安康心有他想,晚上偷偷跑一趟黑市,那么第二天这个消息都能够起码摆到三个办公桌上。


    国家的力量就是如此的恐怖。


    “我说老赵,你们工业部门能不能要点脸面啊,这样算计一个年轻人,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啊!”


    接到消息之后,作为教育部门的大领导,田壮就有些忍不住,直接把电话打到了赵存正的办公室,嘴里毫不留情的讽刺起来。


    “脸面?那是什么东西?能吃么?我没有难道你就有了?”


    面对田壮气急败坏的讽刺,赵存正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因为田壮的破防而感到高兴。


    有句话怎么说着呢?


    凡是能够让我对手和敌人感到难受的事情,那就证明是我作对了!


    看到田壮如此破防,赵存正就是知道自己这个办法,绝对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不是么,工业部竟然在分手的最后,给周安康直接强行按了一个甩不掉的头衔。


    这让即将收获人才的田壮顿时有些耿耿于怀。


    原本大好的事情,就因为工业部的掺沙子,直接让愉快的心情减半,田壮要是能继续做得住才是怪事呢。


    好好的一顿大餐,眼看着就要端上桌了,却到最后关头变成了夹生饭,这如何能不让田壮感到气愤。


    整个教育体系都已经做出了默契,无论周安康这次高考的成绩如何,全国的大学随便他挑,百分百已经注定要成为教育部门培养出的人才。


    以他如今的能力和水平,大家都在等四年之后,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周安康盯着机械天才的名头耀眼整个行业呢。


    如今却非要把这份荣耀分给工业部一部分,换成任何一个领导,恐怕都会和田壮一样的反应。


    面对田壮的质问,赵存正颇有一种唾面自干的无赖气质。


    “呵呵,田部,你就说,他是不是我们工业部出身的吧!”


    虽然大家都是一样的风格,可是此时此刻田壮依然被赵存正这样的无赖说法给气笑了。


    “你可滚蛋吧,当初小家伙入职的可是保卫科,结果你看你们工业部的人可干了一件人事?还对人家一个刚成年的小年轻搞孤立,我都不稀的说你们!”


    “像安康同志这样的人才,只有经过我们大学的锤炼和深造,才能够在新的岗位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你们一个生产部门,干干一线工作就行,搞研究,你们弄得清发展的方向么?”


    田壮此时已经打定主意,未来绝对要让最好的导师对周安康进行指导和培养,就算是毕业了都要把周安康留在研究部门,绝对不会放任这样的人才回到工业部这样的无赖部门。


    可是早就防着他这一手的赵存正,又如何甘愿功亏一篑?


    “田部,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聘任书已经下发到了小周的手上,别忘了他如今还是我们的人,那么他一辈子都是我们工业部出身的人才,聘任书是绝对不会收回的!”


    “你……”


    听到赵存正这番话,田壮不由为之气结,当下气得笑了起来。


    “赵存正,你们就这么耍无赖吧,小手段就是小手段,我就不信小家伙心里对你们没有意见?任由你们在哪里胡乱作为,等着吧,看看未来咱们谁更胜一筹!”


    说完之后,田壮也不等赵存正的回答,就直接把电话挂断。


    他已经能够感受到赵存正的决心,这家伙是打定主意不会轻易放手了!


    对于赵存正的做法,理智上田壮也非常理解,毕竟各行各业百废俱兴,大家都非常缺人才,尤其是顶尖的人才。


    可是感情上,作为一个文化人,田壮就见不得赵存正这些干一线的浪费人才。


    尤其是之前轧钢厂针对周安康打压的情况,简直让人颇有毁三观的感觉。


    虽然大家都理解,冷处理是规则的执行,可是看到这么年轻的人才,受到了如此巨大的委屈,很多人就对于工业部,尤其是那个周开山,心里充满了怨念和厌恶。


    否则好歹也是赵存正曾经的心腹干将,又如何能够那么轻易地就被下放到了其他单位?


    还不是来自于各方无形的压力之下,赵存正出于无奈的选择,也算是对于周开山的一种保护。


    否则这种嫉贤妒能的狭窄心胸,恐怕早就要被清除到队伍之外了。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嘟嘟声,赵存正的内心里叹息一声,就对周开山再次升起怨念。


    都是这个不省心的家伙,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简直让他们这些领导坐蜡。


    如果不是周开山能力突出,又曾经确实做过巨大贡献,运气好碰到赵存正这样客观公正的首长,就凭借他那优柔寡断的性格和小心眼,恐怕都坐不到现在的位置。


    不过又有什么办法,毕竟都是曾经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不能因为一些不算致命缺陷的因素就无视人家的功劳。


    没有办法,作为周开山上级的赵存正,只能憋屈的承受了所有。


    就在上层纷纷扰扰的时候,四合院里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


    因为一向性格温和,与人为善的谭翠兰,竟然在沉默当中迎来爆发,直接把易中海告到了妇联,要进行离婚。


    昨天晚上谭翠兰和易中海闹翻天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院,毕竟当时中院的住户,基本上都已经听到了王桂花帮助两人调解时的情景。


    本以为只是两口子闹矛盾,谁知道才过去一个晚上,两人竟然就已经有了对薄公堂的决裂架势。


    此时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法律部门的构建还没有完善,所以很多基层的事情就只能由基层单位承担了所有的职能。


    如果放在后世,像易中海夫妇离婚的事情,应该像法院申请,可此时只能由街道办、妇联和治安所三家单位联合来解决矛盾。


    因为是妇联最先接到了谭翠兰的求助,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事情解决的方向就已经朝着谭翠兰的一方偏颇起来。


    这也是早在周安康预料之中的事情。


    整个观念体系都还没有建设完整的时候,权利的笼子没有关闭,一切就显得野蛮和膨胀。


    受到了谭翠兰的求助,妇联就无形之中成为了原告一方,塑造除了一种锄强扶弱主持公道的角色。


    虽然妇联和街道办严格来说是两套体系,可谁让我那规划一肩挑两职,面对自家一把手,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否则绝对不会站在易中海一方。


    而治安所的存在,更像是最后定案了之后的执行角色,基本上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不会为自己强行揽责。


    更别说易中海也没有那么大的脸面,让治安所的同志,去为他直接对抗王桂花这样的基层领导。


    虽然心有不甘,可是昨晚受到了王桂花警告之后,易中海只能老老实实的让别人帮自己请假一天,然后坐在家里专门等着街道办的人过来解决夫妻俩之间的问题。


    虽然面对妇联和街道办的压力,可是不想收养孩子就是易中海的底线。


    甚至他还前去求助了聋老太,让聋老太来帮助他为谭翠兰做思想工作。


    奈何谭翠兰铁定了心之后,连门都没有给两人打开。


    已经连续被周安康收拾,完全没有了之前老祖宗气势的聋老太,面对拒不配合的谭翠兰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再不敢想过去一样,用砸窗户来威胁别人。


    更何况谭翠兰所住的房屋是何雨水的,而谁不知道何雨水完全就是周安康的心头肉?


    聋老太非常确信,她要是敢通过砸窗户来威胁谭翠兰,不等谭翠兰出来,恐怕周安康就能跑过来直接拆了她的老骨头。


    聋老太没有发挥作用之后,易中海就只能无奈的接受了即将离婚的现实,只是他坚信,自家挣的钱,是绝对不会白白便宜谭翠兰的。


    他也没有做出转移资产的行为,毕竟作为多年夫妻的枕边人,对于家里的钱有多少数量,谭翠兰还有一定的估算的。


    煎熬和犹豫之中,易中海终于早早就等到了王桂花的到来。


    那些没有工作的老娘们和小孩子,随着王桂花等人的到来,已经早早聚集在了中原,打算把热闹看到底。


    而为了杀鸡儆猴,或者为了普及法律意识,王桂花也没有驱散人群,而是任由大院里的住户进行围观。


    “易中海同志,我最后问你一句,对于你和谭翠兰之间的矛盾,有没有调解的可能,有没有退让一步的想法?”


    “只要不强制要求我收养孩子,其他的我都好说。”


    上来就直接阐明了自己想法的易中海,也相当于变相的拒绝了两人之间和好的可能。。


    得到了易中海的答复之后,王桂花然就直接进行了下一步。


    “既然你俩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街道办和妇联也不再对你们夫妻进行调节,那么咱们接下来说说你们离婚的事情!”


    “首先就是房子的问题,因为易中海你所居住的房子是轧钢厂为职工配置的住房,你离婚之后,房子的问题就按照轧钢厂的规定处理。”


    “如果你现在的面积大于轧钢厂的规定,那么我们将会对你的住房进行调整,反之,你则继续住在你现有的房屋之内,易中海你有没有意见?”


    “没有!”


    这东西都是明文规定,易中海就算是有意见也只能轧钢厂。


    毕竟街道办要分房,也是按照轧钢厂开局的介绍信进行安排,都是有相关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