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技校的雏形

作品:《四合院:截胡秦淮茹每日变强

    不管怎么说,作为军官会的一把手,还没有哪个人狂妄地自认为可以和吴守正碰一碰,聋老太更是低着头坐在那里装死,就害怕被点到她的名字。


    “你们都是一个院子里的邻居,安康同志刚才有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那就是大家都应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平日里遵守国家的法律,发扬道德风尚,和睦相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所有人万众一心,我们国家才能早日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富裕安康!”


    吴守正当然不能学周安康那样泼妇骂街,一番思想境界高大的话说完了之后,不经意的扫了聋老太和易中海一眼,然后模糊的对于某些现象提出了批评。


    “在这里,我代表军官会,对于某些不安分的人,某些心中存在恶意的人,提出郑重的警告,我们军官会是为了人民服务的,如果有些人为了一己之私,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利益,那么我们绝不手软!”


    “该抓的抓,改判的判,一切都将以法律为准绳,一切都为了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绝对不容许一小撮坏人在哪里搞什么小动作,一经掌控了证据之后,绝对会以零容忍的态度,追究到底!”


    “至于许富贵的问题,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然后就是许富贵的家人,也希望你们安心工作生活,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国家的法律绝对不是儿戏,绝对不会做出朝令夕改的事情来!”


    “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劝许富贵老老实实接收改造,以积极的态度,争取政府的宽大处理,早日恢复自由之身!”


    “好了,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大家散了吧!”


    等到所有人都散开了之后,在周安康的陪同下,吴守正和王桂花朝着大院外走去。


    “哎呦,王姨都没有发现,安康你这小嘴皮子这么能说啊,那唇枪舌剑一样锋利,就差直接把人戳死啊!”


    王桂花本还害怕周安康小俩口在这个复杂的四合院吃亏,谁知道见识到了自家侄子的战斗力之后,直接震惊得不要不要的。


    “呵呵,王姨说笑了,我就是兔子被逼急了跳起来咬坏人一口,哪里有您说得那么厉害!”


    看着周安康这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姿态,王桂花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你还是兔子呢,没看到聋老太和易中海都差点气得血管爆炸么?


    忽然王桂花好奇的向着周安康询问起来。


    “安康,你刚才为什么不揭穿聋老太的身份,我相信你要是说出来,那两人以后绝对都不会给你再制造任何的麻烦。”


    安宁一段到是真的,但是更多的却有可能是掀桌子惹麻烦。


    面前这两个都能算是自己人,周安康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担忧。


    “我不是没有想过,可是你们看聋老太那架势,我担心她直接掀桌子,拉着我同归于尽,一头撞死在我面前,为了一个满清余孽,我至于放弃我大好的年华,陪着她落下一个坏名声么?”


    这就是周安康刚才忽然急转弯,直接集火易中海的原因。


    要是真的断了老家伙的希望,说不定那老太婆真得会一头撞死在大家面前。


    人心永远都是偏向于弱者,而不是正确!


    所以哪怕周安康占据大义,占据道理,只要聋老太舍得一身剐,绝对能够把周家的名声败坏到泥地里去。


    毕竟逼死一个老太太,在人们的心里怎么都说不过去。


    虽然这个老太太曾经是封建的权贵,可是拿不出她作恶的铁证,即便许富贵和易中海一起指证她都做不了数。


    更何况聋老太一个老太婆,也做不出什么危害国家和解放军的事情,顶多只能说她的成份不好,说她过去生活腐朽,其他再多的就没有了。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周安康才在关键的时刻,踩了一把刹车,及时调转了火力,否则结果如何,还真难说呢。


    对于周安康的顾虑,吴守正和王桂花都满意的点了点头。


    周安康的这种选择,才是老成持重的做法。


    一个孤寡老太太罢了,还不至于大动干戈,有时候太过于狠辣,反而有些过犹不及,更何况有他们这些长辈在这里看着,也不会坐视周安康吃亏的。


    “很好,这样做事才叫妥当,之前还害怕你年轻气盛,没想到你竟然能够看透表象,不错,有时候不要急于争一时之长短,你要相信邪始终不能胜正,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想要做坏事,必将会遭到惩罚的!”


    王桂花的一番话,让周安康明白,两人之所以静待一旁,就是害怕他吃亏,所以想要看看他的能力,只是没有想到周安康战斗力竟然如此充足罢了!


    走到门口,吴守正停下了脚步,一脸微笑地看向周安康。


    “好了,别送了,再送就到军官会了,你平日里也别太在意这些人,把精力更多放在工作和学习上,之前立下的功劳,奖励会很快下达到你们厂里,争取再接再厉!”


    看着两人的身影没入夜色当中,周安康还在思索着吴守正最后的话。


    难道那个敌特的身份不简单,是个了不得的人?


    否则以吴守正的身份,也不至于专门提一嘴?


    要知道,建国之初的这几年,京城里落网地敌特多了去了。


    如果每一个都给予大量奖励的话,那估计光抓敌特,那都让人青云直上了。


    尤其是军官会和各个工厂里的保卫科,在这个阶段可是立下了大量的功劳。


    相比之下,周安康上次也是占据了军官会谋划有方的便利,不过是率先发现了对方的身份罢了。


    周安康相信,即便是没有他在场,以当时军官会严密的布控,各个通道都已经封锁成了铁桶一般,那个敌特最终也没有逃脱的可能。


    不过转眼周安康就把这件事情放到了脑门后,因为经过这几天的挂机,他的驾驶技能已经到了七级的高度,足够用了,是时候把高中的知识提升一下等级了!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实验之后,周安康如今才完全确认了自己这个简陋金手指的使用方法。


    在系统的归纳当中,技能分为两类,一种是原初技能,一种是提升技能。


    所谓的原初技能,就是周安康自己所学习的,没有经过系统强化之后的技能。


    这种技能和普通人的技能一样,学习实践多了,那么就熟练了,可是一段时间不管了,那么它就有可能会慢慢被遗忘,等级也跟着掉落。


    这个发现是周安康偶尔看到自己的俄语五级技能,竟然因为长时间的不练习而掉落到了四级,这才有了判断。


    而第二种提升技能,就是经过了系统加持之后的技能。


    无论之前作为原初技能是几级,只要挂机到了系统升级栏当中,那么就必然会经过系统的加持稳固。


    为此周安康还专门做过观察,同样是长时间不用的机修五级,就因为周安康放入过技能提升栏当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哪怕堪堪挤进了五级的门槛,可是各种知识依然烂熟于心。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周安康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技能都轮番放入到了提升栏当中,全都经过系统一番加持。


    这样做了之后,所有的知识在周安康的大脑里更加清晰,甚至往日里有些模糊地记忆,如今却像是雕刻在脑海里,只要周安康想,那么必然会第一时间清晰的浮现出来。


    有时候周安康都怀疑,系统的存在是不是给他增添了人工智能的功能。


    或许从更高的维度来看,作为智慧生命,向人工智能拓展,反而是一种非常容易的事情。


    之所以感觉人的智慧在某方面比不上人工智能,那是因为储量和反应速度的缘故。


    但是按照周安康的理解,或许是因为人本身的能量储备,无法供给身体达到计算机的效率,毕竟计算机可是有电能无限供应着,而人身上的能量,都是通过消化系统转化。


    两种不同途径的功能,就造成了人类这种智慧生命,无法达到人工智能的效率,却通过缓慢能量储存,拥有了远超人工智能的创造性。


    而系统的存在,就相当于弥补了周安康在能量供给上的短板。


    或许系统不过是从更高维度当中,抽取了些许能量,时刻供应着周安康身体的消耗吧。


    这番都不过是周安康自己的幻想,具体的真实情况,如果无法完全摸清楚系统,那就永远都无法得知。


    不过就目前来说,系统的存在,已经赋予了周安康比拟智能生命的基础。


    在他看来,技能的最初产生,就相当于输入,然后系统帮助大脑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在大脑当中形成了技能,也就是计算机领域所说的智慧库。


    想象一下,任何知识一旦进入到了周安康的大脑当中,他都能够无形之中进行完善,并且终生都不会遗忘,那么他和一台拥有智能生命的计算机有什么区别?


    虽然感觉这番认知多少有些癫狂,但和系统体现出来的特性多少也有些相符,有助于周安康对于系统进一步了解和掌控。


    摸清楚了系统的能力和作用之后,周安康就决定,以后没事的时候,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尤其是那些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行业和知识,最起码要学到系统能够显露出技能的程度来。


    学习上增加了安排之后,周安康的生活就更加忙碌起来。


    好在学习班已经走上了正轨,只需要周安康按部就班的推动就好,甚至为了能够更好更高效的把知识传授给学员,周安康甚至还专门利用好几天的时间,专门把教育技能提升到了五级的程度。


    学习班的课程进入到了后期,已经不需要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导,可周安康毕竟分身乏术,能够从旁教导大家进行实操的机会实在太少。


    每次能够有机会进行实操的,都不超过二十个人,也就说一天的时间里,能够跟着周安康实践操作的学员超不过四十人。


    这也就造成了一百多人的保卫科,大部分的学员都出现了空窗期。


    鉴于这种情况,周安康直接找上了书记周开山。


    “领导,我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且每次车上能够现场教学的也就是十多个人,大部分现在都空闲下来,我就有个想法,想要找您谈谈!”


    “哦,不知道安康你有什么想法,大胆的说,能够支持的,咱们厂一定大力支持,就算是厂里有困难,我们也可以向部里寻求支持!”


    看向周安康的目光当中,周开山满是欣赏。


    这个在自己任期内出现的人才,绝对是周开山最大的收获。


    此时轧钢厂的学习班机制,已经被很多领导暗地里关注,无数道目光都注视在轧钢厂的学习班当中,不光是同行业的其他单位,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其他领域的机构。


    都在关注着,轧钢厂这个学习班的效果和前景,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光是周开山就知道,起码有教育部门的好几个部级领导,以及行业当中的十多位教授,正在考虑以学习班为蓝图,打造一个高中级别的学校,针对性地帮助国家培养人才。


    或许这种学校无法培养技术方面的大拿,无法培养前途无量的大学生,但是培养出一大批理论知识丰富的技术工人,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或许周安康自己都不清楚,因为他的一时兴起,竟然使得六十年代末期才出现的技工学校,竟然提前了将近二十年出现在了这片大地上。


    技校的出现对于国家的发展绝对有着无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因为在新中国工业的发展,从人才等级上来说,经历了两个重大的人才涌现,一个是七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大量技术工人,使得新中国的工业有了无数的操作者。


    然后等到九十年代之后,又通过大专、本科培养出了一大批工程师等级的人才,这才为新中国的工业,提供了智慧头脑,使得整个工业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