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打听信息
作品:《我柳如烟在青楼当花魁》 马车内的气氛,一如车外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沉闷而压抑。
第五日的清晨,马车终于驶入了常州城。
城内的景象,比他们想象中还要萧条。
马车在一家名为“福来客栈”的门前停下。
几人要了后院一处独立的跨院,关上院门,便隔绝了外界所有的窥探。
房间内,芷云从怀中取出一只小巧的竹哨,走到窗边,吹出了一声短促而奇特的鸟鸣。
声音尖细,却传不出院墙,这是璇玑楼内部最隐秘的联络暗号。
做完这一切,她回到桌边,为众人倒上热茶。
“清月姐姐收到消息,会尽快回复。”
众人静静地等待着。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
屋外的天色,由昏黄转为深蓝,最终彻底沉入墨色之中。
直到子时将近,窗棂处才传来一声极轻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叩击声。
“叩,叩叩。”
一长两短。
是回信。
芷云身形一闪,已然来到窗边,从窗缝中取回一个蜡丸。
她将蜡丸捏碎,里面是一张卷得极细的纸条。
五人围拢在桌前的烛火旁,昏黄的光晕,映着他们凝重的脸。
柳如烟接过纸条,缓缓展开。
清月的字迹娟秀,却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凌乱。
“常州现在加强了巡视,知府也在禁止外出,到处都是守卫,无法见面,万望见谅。”
“知府仲偲,为人贪婪狠毒,一手遮天。”
“多年来,他以治水为名,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常州河堤年久失修,早已是空壳。”
“知府衙门旁,便是刘家被安置的院落,名为‘照顾’,实为监视。”
“我能被仲偲纳为妾室,亦是耗费一年心血之功,平日里步步为营,不敢有丝毫异动,能探听到的消息,实在有限。”
“常州兵卫处指挥使,名叫梁谷,尚有几分良心,却胆小如鼠,不敢与仲偲抗衡,只能暗中接济百姓。”
“仲偲手下,除了兵卫处那二百兵士,常州府另有十名私自豢养的暗卫,有五个是蜕凡境初期。”
“万事小心。”
纸条上的墨迹,在烛火下仿佛活了过来,每一个字都透着无形的压力。
柳如烟将纸条缓缓放在桌上,指尖冰凉。
清月传来的信息,证实了他们最坏的猜测,也勾勒出了一个被黑暗笼罩的常州城。
知府仲偲,贪婪狠毒,一手遮天。
一个“照顾”之名,便是一座无形的囚牢。
“现在怎么办?”
沈星移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眉头紧锁。
“仲偲在常州,根深蒂固,我们人生地不熟,想在这里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凝脂的目光,落在那张写满情报的纸条上,清冷的声音响起。
“更何况,我们现在要找的,是一个只有六岁,可能目睹了灭门惨案的女童。”
“她若是在当夜逃生,一个惊恐无助的孩子,能在布满眼线的城中活多久?”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芷云和彤雨对视一眼,眼中皆是凝重。
“不对。”
柳如烟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你们都忽略了一点。”
柳如烟的视线,扫过众人,那双曾被悲伤淹没的眸子,此刻清明如镜,闪烁着理智与分析的光芒。
“清月的情报,只说刘家小女儿不知所踪,并未说她是当夜逃脱。”
沈星移一怔,追问道:“这有何不同?”
“不同之处,天差地别。”
柳如烟站起身,在房间里缓缓踱步,思路在走动间变得愈发清晰。
“试想一下,刘萧何等聪慧之人?他竟然能从巷子里多出的陌生面孔中,察觉到杀机,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甚至抓紧时间写下了那封绝笔信。”
“那么,他会对他唯一的、年仅六岁的妹妹,毫无安排吗?”
“他明知大祸临头,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妹妹,和他们一起陷入死地?”
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心中被绝望笼罩的迷雾。
是啊!
刘萧不是束手待毙的愚人。
他是一个心细如发,充满责任感的兄长。
凝脂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柳妹妹的意思是,刘萧在察觉到危险后,就已经提前将他的妹妹,送走了?”
“极有可能。”
柳如烟停下脚步,语气笃定。
“他知道自己和父母,是对方的主要目标,根本无处可逃。但一个六岁的孩子,却有隐匿起来,活下去的可能。”
“他写信,是为了青玉姐姐。那么,他送走妹妹,就是为了给刘家,留下最后一点血脉。”
“所以,我们寻找的方向,错了。”
柳如-烟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们不该去找一个惊慌失措、四处躲藏的孤女。”
“我们应该去找,刘萧在遇害前,最信任、最可能托付他妹妹的人!”
此言一出,整个房间的气氛,为之一变。
原本的茫然与绝望,被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所取代。
“好!”沈星移一拳砸在掌心,眼中重燃斗志,“那我们该从何查起?”
柳如烟看向众人,迅速做出部署。
“清月的情报有限,她身在知府后院,不便与我们过多接触,剩下的,要靠我们自己。”
“我们分头行动。”
“芷云,彤雨,你们去刘家被安置的院落附近,向街坊邻居打听。不要问得太直接,只旁敲侧击,问刘家这半年来,都与哪些人来往密切,家中是否常有访客。”
“是!”芷云和彤雨立刻应声。
“凝脂姐姐,你精通音律,气质出尘,不易引人怀疑。你和沈星移,去城中那些荒僻的寺庙、道观,或是城郊的庄子、农户问一问。就说是在寻找走失的远房亲戚,描述那女童的样貌,看看是否有人曾见过,或是在几日前,收留过这样一个孩子。”
凝脂与沈星移对视一眼,郑重点头。
搜寻的过程,是枯燥而磨人的。
芷云和彤雨在刘家所在的巷子里,扮作走亲戚迷了路的姐妹,与几位早起倒夜香、买早点的妇人搭上了话。
她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新搬来的刘家身上,只得到一些零碎的印象。
“哦,那家子读书人啊,可惜了,真是作孽哦。”
“他家那个公子,倒是生得一表人才,就是不怎么爱出门,整日在家读书。”
“他家老夫人,倒是偶尔会出来买些菜,人很和善。”
没有更有价值的线索。
另一边,凝脂与沈星移的探访,也同样困难重重。
他们找遍了城西的破庙,询问了城郊的农户。
常州百姓,在知府仲偲两年的高压统治下,大多都养成了谨小慎微、不多管闲事的性情。
一听他们是打听人,尤其还是个孩子,都纷纷摇头,闭门不谈。
希望,在一次次的碰壁中,被不断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