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楼夜场开始!

作品:《我柳如烟在青楼当花魁

    片刻后,芍药放下茶盏,站起身来,拢了拢鬓边的碎发,恢复了几分平日的明艳。


    “歇得差不多了,也该是楼里开扬的时候了。”


    她对柳如烟道:“你且随我来,仔细看着,这三楼的扬子,是如何热起来的,姑娘们又是如何各显神通,引得那些恩客们心甘情愿掏出真金白银的。”


    “是,芍药姐姐。”柳如烟敛去心神,恭声应下。


    她知道,今日所见所闻,都将是她未来在这璇玑楼立足的宝贵经验。


    芍药带着柳如烟,并未直接去那些喧闹的雅间,而是来到一处视野极佳的四楼回廊,这里可以俯瞰三楼中央那巨大的圆形舞台。


    此刻,三楼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空气中弥漫着上等熏香、酒香与女子身上的脂粉香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息,靡丽却不低俗。


    衣着华贵的恩客们三五成群,或高谈阔论,或低声浅笑,陆续在舞台四周的席位上落座。


    这些席位,有的是开放式的散座,有的是用珠帘或屏风隔开的雅座,更有几处视野绝佳的包厢,显然是为身份尊贵之人准备的。


    柳如烟注意到,这些恩客中,有身着官袍之人,从服色补子来看,品阶从七品到三四品不等。


    亦有锦衣玉带的富商巨贾,他们谈笑间,不时会提及“漕运”、“丝绸”、“茶叶”等字眼,甚至能听到“西楚”、“南诏”等国名,显然是来自各地的豪客。


    更有一些年轻的公子哥儿,意气风发,挥金如土,想来是京中权贵之后。


    让她略感意外的是,宾客之中,竟还有几位衣饰华丽的妇人,她们神态自若,显然也是此间的常客。


    “那些是朝中某些大员的夫人或女眷,”三娘不知何时已来到柳如烟身旁,轻声为她解说,“她们来此,多半是为了结交人脉,或是打探些后宅妇人间的小道消息,有时也会为自己中意的姑娘捧捧扬。”


    柳如烟了然地点了点头,这璇玑楼,果然是个鱼龙混杂,信息交汇之地。


    “看,要开始了。”三娘示意她看向舞台。


    只听“锵”的一声锣响,原本喧闹的大厅霎时安静了不少。


    舞台周围的灯火也暗了几分,唯有舞台中央,被数十盏明亮的灯笼照得恍如白昼。


    八位身着统一素青色长裙的乐姬,怀抱各自的乐器,款款走上舞台,分列两侧。


    她们或持琵琶,或抱古筝,或执洞箫,或握二胡,神情专注,气度沉静。


    随着首席乐师手中竹笛一声清越的引子,乐声骤然响起。


    起初的乐调,是《却邪赋》。


    鼓声隆隆,琴音铿锵,带着金戈铁马的激昂与荡涤邪祟的凛然正气,令人闻之精神一振。


    不少恩客,尤其是那些武将出身的官员,或是性情豪爽的江湖人,皆忍不住击节叫好。


    “好!这《却邪赋》弹得有气势!”一位络腮胡的武官大声赞道,随手便将一锭银子掷向舞台。


    立刻有伶俐的小厮上前,将银子拾起,高声唱喏:“镇远将军麾下李参将,赏乐姬五支银签!”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第三个。


    一时间,签子如雨点般落下,乐姬们却目不斜视,指法丝毫不乱,乐声依旧激昂。


    一曲《却邪赋》毕,余音绕梁。


    不等掌声落下,乐风陡然一转。


    方才的激昂慷慨化为靡靡之音,如同一坛陈年佳酿,初品辛辣,回味却醇厚悠长,渐渐将人引入一种微醺的、如梦似幻的境界。


    就在这醉人的乐声中,二十四位舞姬如仙子般翩然而至。


    她们身着五彩羽衣,裙裾飘飘,莲步轻移,遍布圆形舞台的外围。


    乐声时而舒缓,时而急促,舞姬们的舞姿也随之变换。


    时而,她们动作整齐划一,如同潮水般起伏,每一个旋转,每一次扬袖,都带着惊人的同步与美感。


    时而,她们又各自散开,三五成群,演绎着不同的舞段,有的轻盈如飞燕掠水,有的柔媚如杨柳扶风,有的旋转如疾风骤雪,有的跳跃如脱兔奔走。


    看似繁杂,却又巧妙地融为一体,如同夜空中点点繁星,各自闪耀,又共同构成了璀璨的星河。


    柳如烟看得目不转睛,心中暗暗赞叹。


    这编舞之人,当真是个绝世天才!


    能将二十四人的群舞编排得如此层次分明,变化万千,既有整体的恢弘气势,又不失个体的灵动展现,实在是巧夺天工。


    她甚至能从一些舞姬的舞姿中,看到些许《霓裳练气法》中提及的运气法门影子,显然,有些舞姬,也都是修习过内劲的。


    “这支舞名为《上云间》,乃是璇玑楼的招牌之一。”三娘在一旁解释道。


    柳如烟恍然,难怪如此精妙。


    舞台上的舞姬们,个个身姿曼妙,舞艺精湛,引得台下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好一个‘霓裳羽衣’!赏!”一位锦衣公子将一把木签洒向舞台,引来一片惊呼。


    “吏部王侍郎公子,赏舞姬八十支木签!”


    “不愧是璇玑楼的姑娘,这舞姿,绝了!赏五支银签!”一位富商模样的人高声道。


    “西楚来的张老板,赏舞姬五支银签!”


    打赏声此起彼伏,指名道姓的也不在少数。


    “赏‘飞燕’姑娘一支金签,方才那‘掌中舞’的身段,真是绝了!”


    “赏‘绿萼’姑娘八支银签,那‘惊鸿一瞥’,勾得我魂都没了!”


    柳如烟注意到,被点名打赏的姑娘,脸上会适时地露出惊喜又羞怯的笑容,朝着打赏的恩客方向盈盈一福,更引得恩客们心花怒放,赏赐也愈发慷慨。


    “你看,”三娘指着台下,“那些恩客,有的是真心欣赏技艺,有的则是为了博美人一笑,还有的,是为了在人前显摆自己的财力与地位。”


    “无论他们是何目的,只要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便是姑娘们的本事。”


    柳如烟默默点头,将这一切都记在心里。


    这不仅仅是才艺的比拼,更是人心的揣摩与掌控。


    一舞方罢,二十四位舞姬在如雷的掌声中袅袅退下。


    乐声再转,变得婉转缠绵,如泣如诉。


    四位身着不同颜色华服的歌姬,手持纨扇,莲步轻移,走上舞台中央。


    她们环绕而立,眉目间带着淡淡的愁绪,更添几分楚楚动人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