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买树

作品:《锦鲤福妻有灵泉:荒年种田惊天下

    薛晴看过开荒进程后,便回了村子。


    她去了杨云家。


    自从上次中毒之事过后,杨云被他娘打发来,给薛晴送过两次布匹。


    薛晴只收了一方锦丝手帕,其他的就让杨云拿了回去。


    杨云和杨小川后悔莫及,身子好了之后还亲自来同薛晴道了谢。


    二人哭得鼻涕横流,都说着日后再也不上山摘什么菌子了。


    薛晴只无奈笑笑了之,后头到今日也没再见着这两人。


    不过她刚到杨云家的院子里,就看到那二人了。


    他们一人一根棍子,各自站在一个大染缸前,正攥着长棍搅着缸里面的染布。


    杨小川率先看到薛晴,“晴姐姐!你来了!”


    “嗯?”杨云听到声音,瞬间扭头看过来,惊喜,“晴姐姐来了!”


    说着他直接扔了手里的棍子,快走几步到了近前。


    “晴姐姐是来找吴婶婶的吗?”


    薛晴笑道:“不是,我来找你娘的。”


    杨云立即说:“我娘就在东屋里呢。”


    “嗯。”薛晴应了声,随意道,“你们忙吧,我自己去就行。”


    她说完转身就走,徒留两个少年欲言又止,瘪着嘴又去干活了。


    他们并不想干活!他们是被逼无奈!


    好不容易见到了恩人姐姐,还没说上话就走了。


    -


    薛晴进到屋子里时,看到杨云的娘正在检查织出来的布匹。


    杨云的娘姓崔,三十多岁。


    薛晴同样唤了她“婶婶”。


    崔氏看到薛晴,先是怔了一下,随即眉开眼笑,直接扔了手里的布匹。


    “小晴,你怎么来了?”


    她满脸柔色,恨不得拉着薛晴好说一番。不过克制住了。


    她一直都想感谢薛晴的大恩。


    但是女子根本不贪图什么,送了东西也不要。让她心里对薛晴越发的喜欢。


    薛晴觉得这崔氏的面相很像吴氏,都是面善的人。


    她不由笑道:“崔婶婶,我这次来是想和你讨些东西。”


    崔氏半刻不耽搁,拉着人就要去看仓库。


    “来来,小晴,看看你要什么,尽管拿去。”


    “崔婶婶,不用这些。”薛晴谢绝她的好意,解释说,“我就是要一些小碎布,比巴掌大一点就可以。”


    “啊?”崔氏一怔,“就要巴掌那么大点的?”


    她还有些失望。


    好不容易等来薛晴开口,却只是要那些碎布?


    “小晴,你是要来做什么啊?”


    那么小的布,能作甚?


    薛晴给她比划了一下,“就是要缝制一些小荷包,用来装东西的。”


    话落她又补充了一下:“最好是那种颜色亮一点的,有点纹路的。”


    这样也就省了刺绣了。


    崔氏虽然不太理解,但是也将事应下了。


    “有,有,多着呢。”


    她带人往另一间屋子去,边走边说:“那些布料其实有些也是会做成荷包、布袋、补丁花样什么的,要不要我让女工们给你缝好了再拿走?”


    薛晴来时没想过这个,


    她原本是想,将那些碎布拿回去让李氏去缝制的。


    不过,若是让崔氏这里的人帮忙缝制……


    这里少说二十多人,一人一个,也就耽误一刻钟不到。


    那速度可是快多了。


    薛晴想到手里还剩的家底,也不客气了。


    “好,那就谢谢婶婶帮忙了。”


    崔氏欢欢喜喜带薛晴去挑选了碎布料子。


    整整两大筐子,直到薛晴说真用不了那么多,崔氏才作罢。


    缝制荷包时,吴秀月也看到薛晴了。


    她们打了个招呼,没有多说什么。


    薛晴要做什么她知道,也是前两日薛晴同她说的。


    说是什么“盲盒”,要拿去挣钱的东西。


    -


    人多就是力量大。


    薛晴从来这里到离开,左右不过两刻钟左右。


    她拎着一大包各色各样的小荷包离开,直接回了家。


    家里无人,薛晴也就自在些。


    她先把大布包放在床上,整个摊开。


    然后按着花样、大小、颜色等样式一一做了三类区分。


    随后,她进了灵泉空间。


    几日过去,空间里更显一片盎然生机。


    那几棵后来栽种的果子树,已经长了一人高有余。


    塘里的鱼也长了许多。原本只是手掌大小,此时近乎小手臂长了。


    还有那些药草,成色更是亮眼。


    薛晴约莫着,再过两日鱼就可以拿去卖了。


    药草也可以去药铺里问问价。


    另外,还有一片比较显眼的,就是这么多次上山时,薛晴采摘的几种颇受当地人喜欢的菌子。


    这些东西,都是她为下一个生意做的准备。


    值得幸庆的,是灵泉水的使用只需要意念控制,不用累死累活的用手脚去忙碌。


    薛晴在空间里待了一两刻钟。


    先后将该浇水的浇了水,该喂食的喂食。


    -


    转天时。


    杨文林自己去了镇上。


    薛晴这边,则去看了荒地施肥。


    翻新的泥土,全部上了分量十足的牛粪羊粪。


    只是看着就挺喜人。


    杨二山几人不喜午时日头太烈,又不想耽搁时间去歇着。


    所以特意起了大早就来干活,晚上时还趁着月色砌了不少。分外卖力。


    才不过两日功夫,围墙就砌了一半了。


    薛晴看着进度,就将果树苗的事提上了日程。


    她自从决定在此住下之后,便考虑了几种生存方式。


    最后还是确定了如前世一样的路子。


    毕竟既有经验引路,又有金手指加持。


    她自然不能浪费。


    所以在想好要开荒种树之后,她就在打听果树苗。


    毕竟,虽然她能在山上寻到一些果子树苗,但不可能寻到两三亩地的果子苗。


    她只能去别处买。


    好在经过辗转打听,她终于确定了一处地方。


    在距离临山村七八里地外的别村,终于有一个专门培植树苗的户家。


    薛晴没有自己去。


    她如今年岁小,不方便单独去,吴氏也不放心。


    便请了杨六伯的大儿子——杨大山,一同前往。


    杨大山在镇上牲口市集做工。他接触的人多,嘴皮子利索。


    赶到那家后,那户家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户家姓李,四十岁也有了。


    不过刚一见面,薛晴便笑容灿烂地唤他“李大哥”,把人喊得眉开眼笑。


    杨大山熟知怎么套近乎,三五句就同那李大哥聊起来了。


    不一会儿,薛晴就听二人攀上了“远亲”。


    她就在一旁,充当跟来瞧热闹的小丫头的角色,任由杨大山去交谈。


    “啥?你说要一百棵果树苗?!”


    李大哥瞪着眼,又确认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