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见家长了

作品:《年代之从宣传科开始浪

    "这个老太太可不简单,她整天孙子,孙子地叫你,多亲热啊!在大院里叫,在街道人面前也叫,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她有个孝顺孙子叫何雨柱!"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苏长顺的目光像冰冷的探针,刺入傻柱迷茫的眼睛,"意味着,她给你打上了一个聋老太太好孙子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旦坐实了,成了街道,院里公认的事实…"


    "柱子,你想过后果没有?"


    苏长顺的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以后老太太屋里的活儿,你不帮着干?好孙子怎么能不孝顺奶奶?"


    "老太太哪天不舒服了,不指望你端茶送水?好孙子怎么能不伺候病榻?"


    "老太太想吃点好的,你能不给做?好孙子的拿手厨艺不孝敬奶奶像话吗?"


    "甚至…老太太百年之后…不指望你这个乖孙披麻戴孝,打幡捧灵吗?"


    "到时候,你是孝顺还是不孝顺?伺候还是不伺候?你能说个不字吗?南锣鼓巷的唾沫星子和街坊邻居们的指指点点就能把你淹死,一句忘恩负义,白眼狼,连奶奶都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你何雨柱在轧钢厂,在街道还抬得起头吗?"


    傻柱彻底呆住了!他像是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劈中,整个人僵在原地,推着新车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苏长顺描绘的这个可怕的未来图景,像噩梦一样冲击着他简单的大脑,他以前只觉得老太太喊他孙子是亲切,是抬举他,从未深想过这称呼背后的沉重枷锁。


    孙子这个名分一旦坐实,那就不再是情分,而是天大的本分,是足以把他后半辈子都拖住栓死,不得自由的镣铐,比易中海的恩情大义更沉重,比秦淮茹的小恩小惠更难挣脱。


    傻柱看着聋老太太那扇紧闭的,仿佛散发着无形压力的门,后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再想想老太太平常慈祥的喊他打孙子,一股巨大的寒意从脚底板直冲顶门心,那点被解围后刚生出的感激和温暖,此刻冰消瓦解,只剩下一种后知后觉的毛骨悚然。


    "哥…我…我…"傻柱的声音都变调了,充满了恐惧和茫然。


    苏长顺拍了拍傻柱的肩膀,力道不小,像是要把他拍醒:"现在明白了吧?对你好,有时候比对你坏更可怕。坏!你还能防备。好!特别是这种打着恩情,亲情旗号的好,会像蜜糖包裹的毒药,让你心甘情愿地喝下去,等你发现不对劲的时候,链子已经焊死在骨头上了!"


    "记住哥一句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尤其是在这院子里,对你异常好的人,都得先想想他图你什么?"


    "对老太太,该有的礼貌尊敬要有,但也仅仅如此,别把自己真当孙子,也别让她觉得理所当然!明白吗?"


    傻柱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从迷茫惊恐,慢慢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清醒,他低头看着手里的新车钥匙,仿佛握住的是掌控自己命运的第一步。他再看向老太太那扇门的眼神,也变得复杂而戒备,少了那份天然的亲近和感激,多了几分小心和距离。


    "明白了…哥,我都听您的!"


    "行了,快进屋吧,给雨水弄口热乎的。"苏长顺摆摆手,终于不再停留,转身彻底消失在通往前院的黑暗里。那轻快的口哨声再次响起,仿佛刚才那番足以颠覆傻柱世界观的诛心之言,只是吹散了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


    ————————


    三天后,休息日清晨,阳光正好,宜出门办事。


    苏长顺难得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拾掇得格外精神利落。他对着家里那块模糊的小镜子照了照,确认头发服帖,那身洗得发白工装也挑不出毛病。


    他走到墙角,拎起昨晚就准备好的战略物资——两条崭新硬挺的大前门香烟,用红纸带扎着,看着就喜庆,外加两瓶贴着红标签,玻璃瓶身擦得锃亮的红星二锅头!


    内心的算盘珠子已经打的噼啪响:两条大前门,花了三块钱,这年头,好烟就是硬通货,拿出来倍儿有面子,老丈人抽烟的话,绝对拿得出手。


    两瓶二锅头,一块钱一瓶,正经瓶装酒,关键是他用购物本买的,一个月定量就两瓶,以前他不喝酒,压根没想过买,购物本上每月酒的份额都浪费了。


    昨天李晓梅一提醒,他才猛地反应过来——酒这玩意儿,是送礼的硬通货,是打通关系的润滑剂,是爷们儿交际的必需品,就算自己不喝,也必须得备着,以后每月那两瓶定量,说啥也得买回来囤着,指不定哪天就用上了,两块大洋的事儿,值!


    推着他那辆崭新的飞鸽出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轻快的沙沙声。苏长顺心情颇好,一路哼着小调,直奔轧钢厂大门——和李晓梅约好的碰头地点。


    远远的,他就看到了厂门口那道熟悉的身影。


    李晓梅今天显然也精心打扮过。她穿着一身合体的浅蓝色列宁装,衬得身姿挺拔,两条乌黑的麻花辫垂在胸前,辫梢系着小小的红头绳,显得格外精神又带着点俏皮。


    她正微微踮着脚,朝着苏长顺来的方向张望,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期待。


    看到苏长顺骑车过来,她脸上立刻绽开一个明媚的笑容,如同春花初绽,快步迎了上来。


    "长顺!你来啦!"她的声音带着点雀跃,目光飞快地扫过他手里的烟酒,又落在他明显收拾过的脸上,眼神里闪过一丝满意。


    "嗯,等久了吧?"苏长顺停稳车,把烟酒小心地挂在车把上,朝她露出一个阳光又带着点"哥办事你放心"的自信笑容,"东西都备齐了,保证不掉链子!"


    李晓梅抿嘴一笑,脸颊微红:"没等多久。我家这位李处长啊,他正在家等着呢。"她特意强调了李处长这个称呼,又补充道:"我妈也在家。哦对了,还有我弟弟晓亮,他平常住校读高中,今天正好周日,也回来了。我妈说…正好一起见见。"她说到弟弟时,语气里带着点姐姐特有的无奈和宠溺。


    苏长顺内心警铃微响:"嚯!全家总动员啊,老丈人,丈母娘,外加一个读高中的小舅子,这阵仗…看来李家对这次"面试"相当重视,也是,毕竟是要拐走人家宝贝闺女嘛…"


    "保卫处李处长…啧啧,这老丈人身份够硬,保卫处,这方圆十几里的国营厂保卫科都归老丈人管,轧钢厂的保卫科上级单位,搞定他,以后在厂里,保卫科那帮人见了哥还不得客客气气?打着老丈人的旗号办点事…嘿嘿,美滋滋!"他瞬间脑补出无数狐假虎威的美好画面。


    苏长顺笑容依旧灿烂,带着点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那太好了!正好认认门,也见见咱弟弟,晓亮是吧?高中生,有出息!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他顿了顿,很自然地略过了自己前身不太光彩的扛包往事,"…咳,反正挺佩服读书人的!"


    李晓梅被他逗笑了,紧张感也消散不少:"行啦,别贫了。走吧,我给你指路。我家离厂子不远,就在前面家属院那片红砖楼。"


    "得嘞!领导指哪儿,我打哪儿!"苏长顺夸张地做了个请的手势,逗得李晓梅又是一阵轻笑。


    他推着车,李晓梅走在他身边,两人保持着一点微妙的距离,但气氛轻松融洽。李晓梅轻声细语地介绍着家里的情况,苏长顺则适时地回应着,眼神专注,态度诚恳,偶尔插科打诨一句,逗得李晓梅眉眼弯弯。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推着崭新自行车的俊朗青年,身边是笑靥如花的漂亮姑娘,手里还拎着体面的礼物…这画面,引得街道行人们纷纷侧目,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和祝福。


    —————————


    怀着三分紧张,七分志在必得的心情,苏长顺跟在李晓梅身后,走进保卫处家属院红砖楼。李晓梅家在二楼,门一开,宽敞明亮的客厅和整洁的陈设透着一股干练的军人家庭气息。


    他一眼就看到了端坐在沙发正中的中年男人——李晓梅的父亲,李正华处长。


    李处长身材不算魁梧,但坐姿笔挺,如松似钟,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旧军装便服,眼神锐利沉稳,带着审视的意味,直接落在苏长顺身上。那种经过战火淬炼的沉凝气势,让苏长顺的心下意识地提了提。


    "爸,妈,这就是苏长顺同志。"李晓梅落落大方地介绍。


    旁边一位围着围裙,面容和李晓梅有几分相似的中年妇人起身,笑着招呼:"小苏来了?快进来坐。老李,这就是晓梅常提起的苏同志。"


    苏长顺立刻换上得体的笑容,微微鞠躬问好:"李处长好,伯母好。"他的声音清朗,不卑不亢,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


    然后他看向旁边沙发上那个正斜眼瞟着他,脸上带着点好奇和年轻人特有的审视神情的少年:"这位就是晓亮弟弟吧?听晓梅说你书读得特好,有出息!"


    李晓亮被这一记直球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收起了那点敌意试探,挠了挠头嗯了一声。


    苏长顺这才把手里的烟酒递上前,态度诚恳:"第一次登门,不知道伯父伯母的喜好,带点薄礼,一点心意。"


    李处长看着礼品,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他沉声道:"小苏同志有心了。坐吧。"


    查户口战场正式开启!


    苏长顺依言坐下,腰杆自然挺直。他知道在李处长这种军人出身,三观极正的领导面前,最忌讳的就是毛毛躁躁,眼神飘忽或者过分拘谨显得小家子气。他面上带着恭敬的微笑,眼神坦诚地迎向李处长的目光。


    开场寒暄后,话题自然就围绕苏长顺展开。李处长看似随意地问了些基本情况:家里情况,苏长顺坦承父母已故,自己独立,工作情况,未来打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努力上进,争取成为岗位标兵)。


    苏长顺的回答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没有虚头巴脑的吹嘘,强调的都是踏踏实实工作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既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又传递了稳重可靠的信息。


    当问到他对宣传工作的理解时,苏长顺更是侃侃而谈:"宣传工作,就是党的喉舌,工人阶级的号角,要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看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讲明白,把咱们工人兄弟们艰苦奋斗,热火朝天的建设精神宣扬出去,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科现在排演的那个话剧《当家作主》,就是想用艺术形式展现这个主题!"


    这番话既有高度(党的喉舌),又接地气(老百姓听得懂),还带出了具体工作成绩(排话剧),听得李处长眼神里的审视慢慢淡去,微微颔首。旁边的李母更是越听越满意,脸上笑容越发慈祥。


    轮到家庭观念,苏长顺更是态度端正:"成了家,男人就得有担当,工作上要积极努力,多挣荣誉,生活上要照顾好媳妇,孝敬长辈,兄弟姐妹,要互帮互助,家和才能万事兴!"


    苏长顺内心给自己点赞:完美!家庭事业两手抓,思想觉悟高,丈母娘看女婿的眼神都冒光了吧?


    整个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饭菜上桌,席间气氛更是热络。李母的手艺很好,苏长顺赞不绝口。李处长表情虽然依旧严肃,但话明显多了些,偶尔还问了苏长顺对厂里保卫工作的一些看法苏长顺谨慎地表达了对保卫工作的敬佩和理解,没有僭越,苏长顺都答得滴水不漏。


    眼看饭吃得差不多了,李处长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目光再次聚焦在苏长顺身上。客厅里顿时安静下来。


    "小苏同志,"李处长的声音很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通过这半天的了解,我相信你是个有思想,有能力,负责任的年轻人。晓梅的眼光…不错。"


    李晓梅脸上瞬间飞起红霞。


    李处长继续道,语出惊人,如同投下一颗炸雷:"既然你们俩互相都看对眼了,也是奔着结婚去的。那我们做长辈的就不搞那些虚的。"


    他看着苏长顺,斩钉截铁:"明天,星期一,你们俩就去街道办,把结婚证扯了!"


    "啊?"


    "噗——"


    第一个是苏长顺没忍住发出的惊呼。他完全懵了!饶是他心里素质过硬,也被这明天就领证的指令震得外焦里嫩,这是…一步到位?速度也太快了吧?


    第二个是正端起水杯喝水的李晓亮,被他爸这霸道的命令惊得直接呛到,咳得满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