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作品:《嫡女黑化后,全家跪求原谅》 晏玥玥彻底慌了神,无助地望向钱雅芝,声音里已带了哭腔:
“娘……我认错了,可二哥他不肯原谅我……”
视线又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晏景文身上,她带着哭腔小声地问:
“大哥……二哥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你……你能不能帮我去劝劝他?”
晏景文依旧没有回应,只是眉头紧锁,脸色阴晴不定,不知在想些什么。
晏玥玥再也忍不住了,猛地扑过去,死死抓住晏景文的手腕,带着哭腔哀求:
“大哥,你别不理我,我害怕……”
晏景文这才猛然惊醒,像是从一场混沌的梦境中挣脱出来。
方才,他满脑子都在盘算着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一时没有顾得上这边。
此刻,望着妹妹哭得红肿的双眼,以及那充满依赖与乞求的眼神,他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愧疚。
他抬手,轻轻擦去晏玥玥脸上的泪痕,柔声安抚道:
“傻丫头,别哭了,大哥怎么会不理你呢?听话。”
晏玥玥却敏锐地察觉到,晏景文的安慰,带着几分心不在焉的敷衍。
钱雅芝此刻心中另有要事,急于与晏远舟商议,只是简单地拍了拍晏玥玥的肩膀,叮嘱道:
“玥玥,你放宽心,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是苏府的六姑娘,谁也不能改变这一点。”
“你先回房歇息,好好睡一觉,我得去瞧瞧你兄长。日后,切记不可再这般冲动任性了。”
晏玥玥皱了皱鼻子,满腹的委屈与不甘几乎要脱口而出。
可话到嘴边,又被她生生咽了回去。她害怕,害怕钱雅芝也像晏远舟一样,对自己失望。
晏景文也只是简单嘱咐她几句,便匆匆离去,眉宇间,依旧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晏玥玥怔怔地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裙摆。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攫住了她。
她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再也忍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一颗颗砸落在地。
-
刚出晏玥玥的院子,晏景文便与钱雅芝分道扬镳。
钱雅芝无暇顾及他,匆匆赶往晏远舟的住处。
晏远舟额头上的伤口已经包扎妥当,只是,他的脸色依旧阴沉。
“娘,如今,晏清澜对庄家积怨已深,燕王对她,似乎也非比寻常。”
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凝重。
“她若真想做什么,无论是借势还是如何……庄家都难以抵挡。”
钱雅芝此刻的心情,也如同一团乱麻,焦躁不安。
她在屋内来回踱着步,指甲深深掐入手心,几乎要将掌心掐出血来。
晏远舟冷眼旁观着她的举动,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水微苦。
“娘,您是不是……瞒了我们什么?”
语气陡然一转,变得尖锐。
“之前,您让我们远离晏清澜,是否与您隐瞒之事有关?”
晏远舟的洞察力,让钱雅芝有些心惊。
事到如今,钱雅芝也知再隐瞒下去,已无意义,索性将苏府那具来历不明的尸体之事和盘托出。
当然,她所用的说辞,经过了巧妙的修饰。
至于自己曾试图加害宋溪溪的过往,她只字未提。她不敢让儿女们知道自己得罪了陆家。
晏远舟静静地凝视着钱雅芝,深吸了一口气,控制住自己几乎要脱口而出的质问。
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
“娘,您应该早些告诉我们。如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钱雅芝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晏远舟看着她,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娘,您别慌。事到如今,我们只能主动出击了。”
他放下茶盏,声音低沉而坚定。
“主动出击?”钱雅芝茫然地看向他,眼中充满了困惑与不安。
晏远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娘,您还记得,京城里那些关于‘红颜祸水’的传言吗?”
钱雅芝一愣,随即明白了晏远舟的意思。
她脸色一变,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
“这……这能行吗?万一……”
晏远舟打断了她的话,语气冰冷:
“没有万一。娘,您要明白,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况且,韩家那小子,不是对晏清澜有意吗?这或许,也是个机会。”
钱雅芝眼底闪过一抹阴冷的算计。
她知道,晏远舟说得没错。
事到如今,她们只能孤注一掷。
“好,我明白了。”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
“此事,我会安排妥当。”钱雅芝和晏远舟这对母子,可真是心有灵犀,坏心思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净琢磨着怎么坏人家姑娘的名声。
可惜,老天爷不遂人愿。
算盘珠子还没拨响,麻烦倒是先找上门。
晏远舟还眼巴巴地等着看晏清澜的笑话,谁承想,自己倒先成了笑话。
这几日,汴京城炸开了锅,出了件轰动全城的大事。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把这事儿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哎,您听说了吗?”
茶馆里,一位客人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
“出大事儿了!”
同桌的人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凑过去追问:
“啥事儿啊?快说说!”
那人清了清嗓子,这才慢悠悠地开口:
“听说啊,有个妇人去青楼抓奸,原本想抓老公出轨的证据,结果您猜怎么着?”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等众人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来,才得意洋洋地揭晓谜底:
“一脚踹开门,哟呵!没见着自家男人,倒是把国子监的邱夫子给揪出来了!”
“嘿!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有人惊得一拍桌子,
“这邱夫子平日里不是最爱标榜自己清高吗?怎么也干起这档子事儿来了?”
“谁说不是呢!”
旁边的人也跟着起哄,
“我可是听说啊,当时那场面,啧啧啧,邱夫子正跟一个红牌姑娘颠鸾倒凤呢,冷不丁被人破门而入,那脸色,比锅底还黑!”
“哎呦,真是丢人现眼!”
一位老者连连摇头,满脸鄙夷,
“朝廷可是有明文规定的,读书人不得狎妓,这邱夫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顶风作案!”
“可不是嘛!”
另一人接过话茬,语气中满是不屑,
“平日里装得人模狗样的,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真给读书人丢脸!”
这国子监的邱夫子,平日里可是个风光人物,走到哪儿都受人敬仰,谁见了不得尊称一声“玉霜先子”?
他和晏远舟的关系,那也是汴京城里的一段佳话,不知被多少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