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天衣无缝

作品:《港片:截胡变强:开局捡走小结巴

    “李师傅,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贾张氏故作迟疑,语气吞吞吐吐。


    李保国眉头微蹙:“同志,有话不妨直说。”


    贾张氏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


    “李师傅,我听说你们厨行最看重徒弟的品行,可……柱子最近跟我们院儿里一位轧钢厂的高级工人走得很近啊。”


    这便是她的计策——直接找上傻柱的师父,搅乱局面!


    你不是仗着主厨师父风光得意吗?


    厨行最忌讳徒弟三心二意,她这番挑拨,傻柱往后在鸿宾楼还能有好日子过?


    搞不好连饭碗都得丢!


    到那时,易中海自然不会再考虑培养傻柱了。


    东旭的地位便能稳稳巩固。


    这一招可谓天衣无缝。


    既能出口恶气,又能帮东旭稳住位置。


    可她根本不清楚柱子与李保国的交情。


    且不说李保国深知柱子绝非朝三暮四之人。


    即便柱子想尝试其他行业,他也绝不会阻拦。


    当初学国术,不正是如此吗?


    况且,柱子从不对他有所隐瞒。


    若真想隐瞒,上次拜师杨佩元时,又怎会特意与他商量?


    因此,听完贾张氏的话,李保国目光骤然转冷。


    贾张氏却浑然不觉,仍喋喋不休道:“李师傅,我看柱子年纪小,怕他误入歧途,这才来提醒您。您是他师父,得多开导开导他。”


    话虽如此,贾张氏心底早已冷笑连连。


    话说到这个地步,李保国哪还有心思找何雨柱谈话?


    不收拾那小子就阿弥陀佛了!


    "这事不用你操心,没别的事就先请回吧。"


    李保国语调平静,听不出喜怒。


    贾张氏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是这种反应。


    "行,李师傅,那我先走了。"


    她不再多说,只当李保国被自己点破后恼羞成怒。


    走出鸿宾楼,贾张氏浑身舒坦。


    "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猖狂!"


    既教训了傻柱,又帮东旭巩固地位,到底还是老辣!


    ......


    傍晚,轧钢厂。


    易中海焊完最后一件活计,走出车间。


    贾东旭早已在外等候。


    "师父......"


    他递上中午从食堂带回来的饭盒。


    这顿午饭是蹭师父的,饭盒自然也是师父掏的钱。


    "带回去加点营养,等转正涨工资再说。"


    易中海把饭盒塞给他。


    如今贾东旭气色好转,和落水前没什么两样。


    虽说落下风寒的病根,但只要不发作,倒也无妨。


    "师父,这怎么行......"


    贾东旭连忙推辞。


    饭盒里菜色很好,何况是师父自己花钱买的。


    按他的本意,连午饭都不该让师父破费。


    可每月那点学徒工资全数上交贾张氏,连饭钱都没留——这是母亲的死命令,他不敢违抗。


    "师徒之间客气什么?拿着饭盒,下班吧。"


    易中海不容拒绝。


    区区饭盒,不过是长远打算。


    等将来老了,自然会有回报!


    ......


    回家路上,易中海一边走一边给贾东旭讲解今天厂里的技术要点。


    贾东旭听得认真,很快就领会要领。以他现在的水准,通过转正考核已是十拿九稳。但考核不是儿戏,没法为他单独安排,只能等下次机会。


    闲聊时,易中海忽然想起一事:"东旭,前些天你母亲不是托媒人给你找对象么?"


    贾东旭闻言面露难色:"师父,这事恐怕要黄。"


    婚事由贾张氏一手操办,贾东旭没有异议。只是贾母把话说得太满——说儿子是钢厂正式工,过门就添新缝纫机,在城里还有房产。好听话说了个遍,却只字不提家中实情:早年丧父,没什么积蓄;母亲好吃懒做;自己还是学徒,工资微薄。真要买缝纫机,怕是要倾家荡产。


    贾张氏算盘打得精:先把人骗进门,生米煮成熟饭。这年头不比以后,结了婚想离可没那么容易,哪像后来婚姻如儿戏,甚至有人专门骗婚。很多现在难以想象的事,在后世早已见怪不怪。


    易中海目光闪烁:"是你母亲的原因吧?"提到贾张氏,他也头疼。这养老对象样样都好,偏偏摊上这么个拖后腿的娘。要是能换个婆婆,那就完美了。可惜世事难两全。


    贾东旭叹道:"我早劝母亲别把话说得太满,现在考核延期,都不知道怎么向媒人交代。"虽说对方是乡下姑娘,但条件不错,长得也俊。以贾家现在的情况,怕是高攀不上。他正考虑放弃这次相亲,等转正再说。


    易中海沉吟道:"这事好办。让你母亲约媒人安排见面,到时候我陪你去。你年轻没经验,我帮着把把关。"说这话时,他暗自盘算:徒弟的婚事关系重大,将来养老全靠他,媳妇的品性至关重要。要是个难缠的,岂不是白费心思?


    早点给东旭说亲确实是个好主意。


    要是碰上合适的姑娘,早些让东旭成家也是好事。


    等将来有了孩子,从小好好教导,肯定比半路学艺强得多。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


    这门亲事,易中海决定亲自把关。


    贾父早就不在了,光应付贾张氏就够麻烦的,要是再娶个不省心的媳妇,他的养老计划可就全泡汤了。


    "师傅,麻烦您多费心了。"


    贾东旭语气诚恳。


    有易中海这样的轧钢厂老师傅出面,事情自然好办些。


    说不定女方看在师傅的情面上,条件也能放宽些。


    正走到四合院门口,两人迎面遇上了刚从外面回来的贾张氏。


    "妈?"贾东旭一眼认出了她。


    "哟,东旭?你们下班啦?"


    贾张氏从鸿宾楼出来,又在街上卖了会儿鞋垫。


    她哼着小曲回来,瞧见儿子手里的饭盒顿时眼睛一亮:"这饭盒哪儿来的?"


    "是师傅让我带回来的。"贾东旭指了指易中海。


    "哎哟,东旭师傅您也太关照我们了!"贾张氏笑得见牙不见眼。


    易中海扯了扯嘴角:"东旭刚恢复,带点吃的补补身子。家里有好东西也别舍不得用,等转正后还愁没好日子过?"


    这话分明是在点贾张氏。


    上次贾东旭生病,他送来的东西被这老太太克扣了不少。


    倒不是她不舍得给儿子,纯粹是节省惯了。


    要是当时营养跟得上,说不定东旭早通过转正考核了。


    "东旭师傅您这话说的,我儿子我能不疼吗?对了,下次转正考核......"


    贾张氏又开始提那些不合规矩的要求。


    易中海听得直皱眉。


    贾东旭连忙打断:"师傅,我们先回去了,明早我来叫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