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开门见山

作品:《港片:截胡变强:开局捡走小结巴

    "柱子,万事当心,你师父师娘还有雨水都惦记着你的安危。"


    何雨柱认真地点头答应。


    商量好后,李保国就领着柱子去找杨掌柜告假。


    杨掌柜一听缘由,二话不说就准了。毕竟摊上这种事,任谁都得缓两天。


    离开鸿宾楼,何雨柱没往家走,直奔杨佩元的院子。


    晌午时分,他轻轻叩响了院门。


    "柱子?这个点儿过来有事?"杨佩元开门见是他,颇感意外。


    何雨柱拎着包药材进了院子。


    "师父,给您抓的药,每天一服,养身子。"他把药搁在桌上,随即神色凝重地说:"师父,今儿个我在街上碰着了......"


    听完徒弟讲述,杨佩元沉吟良久。


    "铁骨武馆?他们当家的我听说过,功夫还行,已经摸到化劲巅峰的门槛了。特务为啥盯上他们?"


    光天化日当街行凶,肯定是特务干的。可铁骨武馆向来不掺和是非,这事儿透着蹊跷。


    杨佩元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怎么会招惹上特务。


    正琢磨着,何雨柱开口道:


    "师父,我瞧见铁骨武馆那个练家子身上好像揣着些药材......"


    何雨柱当时匆匆一瞥,没认出具体是啥药材。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个物件。


    "还有这个,是从凶手身上掉下来的,您给掌掌眼。"


    何雨柱取出一块灰不溜秋的布片,巴掌大小,上头用黑线绣着几个古怪图案。


    杨佩元的目光一落到布片上,眼中顿时精光一闪。


    ......


    何雨柱手里这块布片,正是跟特务交手时从对方身上掉落的。当时特务被他按在地上拼命挣扎,八成没留意丢了这东西。何雨柱悄悄收进了空间,这会儿在师父面前毫无保留。既然特务冲着武馆的人来,说不定师父能看出些门道?


    "柱子,这是从那家伙身上弄来的?"杨佩元一语中的。


    何雨柱老实点头。那些黑色纹路组成的图案看得他一头雾水。


    "师父,您认识这个?"


    杨佩元默不作声地起身进屋,再出来时手里多了块颜色相近的布片。他把两块布并排摆在何雨柱面前,徒弟顿时瞪圆了眼睛。


    "师父,这......"


    两块布上都绣着图案,但形状不同,像是在传递什么讯息。杨佩元终于开口:"既然你卷进来了,为师就提前告诉你。记得我说过要送你份突破后的贺礼吗?就是这东西。"他晃了晃手里的布片。


    何雨柱更好奇了。能让国术宗师称为大礼的,到底是啥宝贝?


    "仔细瞅瞅这些图案,像不像四九城的街巷?"杨佩元点拨道。


    何雨柱眼中精光乍现:"地图!"


    要不是师父点破,谁能想到这两块破布竟是地图?


    杨佩元点头:"不错。我手上这份是前些日子清剿特务缴获的。根据我掌握的情况,这些地图标注的地方可能藏着特务的物资据点。"


    在城内行动,敌特组织必然需要稳定的物资供给。


    现实世界不同于虚拟游戏,无法随心所欲调动人手完成计划。从日常开销到行动部署,每项环节都离不开资金运作。因此敌特势力也建立了完整的后勤保障体系。


    正是基于这个考量,杨佩元决定等何雨柱在提纵术与太极元功拳双双突破后,才会将地图交付。实力不济贸然侦查等同于羊入虎口。但只要柱子的提纵术臻至化境,配合暗劲修为,必能在这几个后勤据点大有斩获。


    经师父点拨,何雨柱恍然大悟:"师父,这地图标记的也是敌特的后勤基地吧?"他立刻想到这些据点储存的物资定然惊人。在四九城周边设立隐蔽的物资仓库绝非易事,因此每个据点都会长期运作。这也解释了师父为何称之为厚礼——若能拿下这批物资,日后生计便高枕无忧。


    杨佩元不知何雨柱身怀空间异能,正盘算着分批次运输物资的方案,连可能缴获的武器都考虑在内。


    "柱子,你这张图与我手中的不在同一处,一个在城西郊,一个在城北郊。"杨佩元对地图布局颇有心得,仅凭观察就能判定方位。这对师徒而言无疑是意外之喜,意味着能获取双倍资源。


    "师父,我会争取这周完成突破。"面对重大机遇,何雨柱异常冷静。两个敌特据点的丰厚物资并未令他头脑发热。杨佩元见状暗自欣慰。武学之道,天赋难得,沉稳更珍贵。年少兼具两者,实乃太元一脉之幸。


    "有此觉悟甚好。未突破就行动只会害了自己。"这正是杨佩元原计划等徒弟突破后再告知的原因。如今既被提前发现,又见柱子如此持重,便不再顾虑。


    "城中风声渐紧,为师不便外出打探,你务必谨慎行事。"交代完地图事宜,杨佩元郑重叮嘱。铁骨武馆武者当街遇袭绝非偶然,只能提醒爱徒加倍小心。


    "弟子明白。"何雨柱郑重应道。晋升明劲武者非但没让他骄傲,反令其行事更为谨慎。


    那铁骨武者明劲大成的下扬,难道没看见吗?


    无论何时,都需谨记韬光养晦。


    如今肩负的不只是自己,还有雨水、师父师娘等人的期盼。


    杨佩元见状,不再多言。


    "好,今日传授你第八道形桩......"


    西街巷内,学丰药馆。


    谢学丰正在柜台后清点药材账册。


    门外忽现数道人影。


    "谢老板。"


    闻声抬头,谢学丰眼神一亮。


    "方馆主,李馆主?"


    为首二人他再熟悉不过。


    一位是四九城德胜药馆的方德胜,另一位乃开牛武馆的李开牛。


    身后跟着几名年轻弟子,应是各自门人。


    "谢老板的生意,依然红火啊。"


    方德胜率先寒暄。


    他与谢学丰年纪相仿,经营药馆数十载,却不及学丰药馆这般客似云来。


    堂内此刻十余名顾客穿梭,足见声誉之隆。


    谢学丰摆手笑道:"勉强糊口而已。"


    "二位今日结伴而来,有何贵干?"


    药馆与武馆馆主同时造访,绝非寻常串门。


    "实不相瞒,想请谢老板帮忙打探个消息......"


    见对方开门见山,谢学丰也不再客套。


    听完要求,他面露难色。


    "敢问二位为何要查这些抓药之人?"


    方德胜方才提到几帖补气养血的方子,希望他留意购买者信息。


    此事处处透着古怪。


    方德胜与李开牛目光交汇。


    "我们两家在研究药武结合的新路子,如今讲究与时俱进,老字号也要创新。所以需要了解用药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