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东宫家宴(二)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朱棣前脚说完话,后脚自己也反应过来了。


    我刚才是不是捎带着把我自己给骂了?


    要不然说人家是皇上了,早就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事,淡定的喝了一口茶:“当老子的想偷懒,除非有个靠谱的儿子能靠得住……”他瞄了一眼正在碗里扒拉空气的朱瞻基,“……孙子也能靠得住……”


    朱棣这话一出口,桌上气氛更微妙了。


    朱高炽低着头,肩膀微微抖动,显然是在憋笑。老爷子这话,不就是在变相承认自己也想偷懒吗?


    朱高煦和朱高燧对视一眼,继续默契的埋头扒饭,生怕自己笑出声来。


    朱瞻基则是一脸无辜地眨了眨眼,反正他碗里的空气再怎么扒拉也没味儿,便故作正经道:“爷爷说得对,孙儿一定好好辅佐父亲,绝不让您操心。”


    朱棣瞪了他一眼:“猴崽子,别顺杆爬啊,爷爷的意思,是让你爹带着你处理朝政,而且仅限你大婚前后这段时间。你忘了爷爷在去顺天的路上跟你说过的话了么?”


    去顺天的路上?朱瞻基马上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了,不就是老爷子说要退位的事儿么?


    朱高炽三兄弟也很好奇,老爷子带着朱瞻基去顺天的时候,在路上说什么了?怎么看着朱瞻基浑身不自在的样子?


    “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也跟你们哥仨透个底儿。”朱棣环顾众人,“明年我打算再亲征一次,彻底解决草原上的隐患,给儿孙们打下生存的空间来。等打完这一仗,老大……”朱棣看向朱高炽,语重心长的继续说道,“……你就着手准备登基吧。”


    朱高炽闻言一怔:“爹?这……”


    “爹没开玩笑,爹是认真的。”朱棣打断了朱高炽的话,又看了一眼老二老三,“老二老三,之前你们都跟爹提过,要收回你们的封地。爹今天也正式告诉你们,准了。太孙大婚以后,老二要带兵去巡边。等老二回来,你们就给朝廷上奏,请求朝廷收回你们的封地。”


    朱高煦和朱高燧默默点头,毕竟主动提出收回封地是他们俩自己的决定,而且也是他们的真心话。


    “老大,你这两个亲弟弟都回京城做富贵闲人了,你可不能亏待了他们。”朱棣又看向朱高炽,“至于别的王爷们……爹自有安排。”


    大明的王爷和之前历朝历代的王爷有所不同,名义上是有封地,可封地的行政权还是归属于朝廷。比如“失踪”的宁王朱权,他的封地是在南昌,但南昌实际上的行政长官是朝廷任命的知府。再比如之前被削夺王位的代王朱桂,封地在大同,可大同的政务也是由朝廷派遣的官员处理。


    藩王在封地兼顾政务的情况,很少。比如朱棣为燕王时,北平的政务曾经也由布政使掌控,后来朱棣向洪武爷上奏,说北平地处边境,情况比内地复杂,请求洪武爷允许他“暂摄民事”,洪武爷便答应了。


    当然,这是个例。


    所以,明初藩王对朝廷最大的威胁,和汉朝时期的七国之乱有所不同。汉朝时期的王爷,在自己封地内就是真正的说一不二,军政大权集于王爷一人之手。而明朝初期的王爷们,更多的是有限的参与地方政务,而且一定要注意尺度。


    洪武爷曾经明令,严禁藩王干涉州县事务,地方政务仍由布政使司、府州县官员负责,燕王朱棣那种情况是个例。


    所以,有后人曾经很疑惑,建文帝为什么不采用汉朝时期的“推恩令”来削藩呢?


    对咯,就是这个原因。


    藩王的封地往往就是一个府,这就一个府而已,你还能怎么往下“推恩”呢?就比如燕王时期的朱棣,封地北平,那朝廷怎么推恩?老大老二老三,三个孩子,一人分几个胡同?再往下分,比如朱瞻基这一辈儿的,一人分几个宅院?


    再往下呢?比如朱瞻基的儿子,大儿子继承主房子,二儿子继承偏房?


    再往下呢?比如朱瞻基的孙子,大孙子继承床,二孙子继承桌子?


    所以,明初藩王对朝廷的威胁,更多的是来自于军权,也就是藩王在封地内可以直接掌控的军队。


    朱棣登基后,已经陆续削减了各位藩王手中的军权了。代王朱桂已经被削爵了,目前手中兵力最多的藩王,就是甘肃的肃王朱瑛,不过千余兵力而已,而且这千余人马,主要的任务是配合边防。


    如果有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做正面榜样,代王朱桂做反面榜样,朱棣相信剩下那些藩王心里是有杆秤的。


    朱高煦,朱高燧,虽然交回了封地,可保留王爵,在京城里有豪华王府住着,朝廷的俸禄领着,日子过得比在封地还滋润。


    而那些不识相的藩王,如代王朱桂,不仅丢了王爵,连自由都没了。


    朱棣这一手,既给了甜枣,又亮出了大棒,剩下的藩王们但凡有点脑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而他刚才说“别的王爷自有安排”,也算是明确表态:我明年退位,退位之前,这些王爷的封地,我要全部收回来。


    这样一来,藩王不过是一个“名誉头衔”而已,保留王爵和俸禄,但剥夺实权,使其成为朝廷圈养的富贵闲人。


    朱棣这是要在朱高炽登基之前,彻底扫清所有来自藩王的潜在威胁啊。


    而且,以朱高煦和朱高燧做例子,藩王不得就藩,全部留居京城,方便监控,这其实已经类似后世清朝时期的王爵制度了。当然,这套制度的设定,有没有某个刚才还在碗里扒拉空气的太孙的参与,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


    ……


    朱高炽还沉浸在朱棣要退位这件事带来的震惊中,显然他根本没做好心理准备。


    对,老爷子是跟他说过想提前退位的事儿,可今儿是直接把时间都定下来了。按照他对朱棣的了解,朱棣如果只是想在鸡鸣寺那会儿,跟他说什么“不想让你干了半辈子皇帝的事儿却一天皇帝也没当过”,那最多代表朱棣动了提前退位的心思。可现在,朱棣直接明说了,明年亲征回来就退位,那就表示朱棣已经把这件事确定下来了。


    朱高炽悄悄看向朱瞻基:“这事儿,你爷爷在去奉天的路上跟你提了?”


    朱瞻基点点头。


    朱高炽一脸无语:“你回来这么久了,怎么没见你跟我说过呢?”


    朱瞻基也是很纳闷:“跟你说这个干嘛?”


    朱高炽白了朱瞻基一眼,然后看向朱棣,放下筷子,诚恳地说道:“爹,您春秋鼎盛,身体比我都好,儿子还指望着您多带带瞻基呢。这江山社稷,有您坐镇,儿子心里才踏实。”


    朱棣哼了一声,指了指朱瞻基:“带他?这小子比猴都精,还用的着我带?”说着又瞪了朱瞻基一眼,“嘿,猴崽子,你爹不愿意继位,你说怎么办?”


    朱瞻基好歹不用扒拉着空碗,刚夹了一筷子菜送到嘴里,听见朱棣又点名了,一着急,差点被口水呛到。他放下碗,一脸无辜:“爷爷啊,这事儿您问我爹啊,我哪敢掺和这个……”心里头却想着,这老爷子啊,这是要甩锅啊。


    朱高煦也是突然插话:“大哥,爹既然决定了,你就别推辞了。反正早晚都是你的事儿。”说着还冲朱高燧使了个眼色。


    朱高燧会意,也帮腔道:“是啊大哥,爹这是信任你。再说了,有大侄子帮你,你怕什么?”说完,冲着朱瞻基一挑眉,“大侄子,你说三叔说的对不对?”


    朱高炽看着两个突然变得“懂事”的弟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叹了口气,转向朱棣:“爹,儿子不是推辞,只是觉得……”


    “觉得什么?”朱棣打断他,“觉得爹想偷懒,想做甩手掌柜?”


    朱高炽连忙摆手:“儿子不敢!儿子只是觉得,有您在,这大明的天,更稳当。”


    朱棣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口茶:“老大啊,你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也该独当一面了。这些年来,你监国,处理朝政,你干的很好。这个家交给你,爹很放心。爹不是撂挑子,是想让你早点历练。再说了……”朱棣又意味深长的看向朱瞻基,“有这猴崽子在,你怕什么?”


    朱瞻基一听又扯到自己,赶紧低头扒饭,假装没听见。


    朱高炽沉默片刻,终于还是点头了:“……既然爹已经决定了,儿子遵命就是。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儿子有个请求。”


    “说。”


    “请爹在儿子登基后,继续住在乾清宫。儿子搬去别处就是。”朱高炽诚恳的说。


    朱棣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你以为爹是李渊?都退位了,还住着皇帝住的地儿?”笑完又板起脸,“不行,这个没的商量。到时候,爹退位了,就搬到鸡鸣寺去,跟老和尚住。省得你们天天来烦我。迁都以后,我得把老和尚也带回北京去,到时候你给我批钱,把北京的那个大隆善寺给修一修,我让老和尚住在那儿。我都想好了,到时候,把那大隆善寺的名字改了,也叫鸡鸣寺。”


    姚广孝OS:哦,你怕你三个儿子来烦你,合着你就来烦我呗?


    然后朱棣指着朱高炽:“老大,你记住了,到时候,你是皇帝,我是太上皇,我得过清闲日子。”


    一旁的朱高煦突然插嘴:“爹,那儿子以后能常去鸡鸣寺看您吗?”


    朱棣瞪了他一眼:“怎么?想监视你爹?”


    朱高煦连忙摆手:“不是不是,儿子是想……爹啊,儿子连封地都不要了,就是想陪在您身边儿啊。”


    朱高燧也赶紧表态:“儿子也是!”


    朱棣冷哼一声:“少他娘来烦我,到时候我就在鸡鸣寺门口立个牌子,上边就写,汉王赵王不得入内!哦,对了……”朱棣瞥了一眼朱高炽,“皇上也不得入内!”


    桌上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朱瞻基见机举起茶杯:“孙儿以茶代酒,敬爷爷一杯。祝爷爷明年亲征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朱棣笑着举杯:“不是祝爷爷旗开得胜,而是祝咱爷孙俩,旗开得胜!”


    朱瞻基一愣,明白了朱棣的意思,指了指自己:“我也去?”


    朱棣点点头:“趁着爷爷还能骑的了战马,爷爷得多带着你上上战场。以后你也是要做皇上的人,你得文武双全,你得知道打仗的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看向老二老三,“到时候你俩也去,咱们爷们儿去塞外跑马,杀鞑子,让老大看家。”


    ……


    宴后,朱棣说让朱瞻基送二叔三叔出宫,这摆明了他有话要对朱高炽说。


    等人都走了,朱棣示意朱高炽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大,爹知道你不愿意接这个担子,你不是个贪恋权势的人。可你是爹的儿子,有些事,你不光要考虑自己,还得考虑瞻基那孩子。你要记住,这江山早晚要交到你手上。爹想趁现在还硬朗,多帮帮你。”


    朱高炽眼眶有些湿润:“爹,儿子明白。儿子就是……就是舍不得您这么早就……”


    朱棣摆摆手,一脸嫌弃:“你他娘少给老子来这套,老子是退位,又不是要死了!而且,老子又不是明天就要退位。再说了,退位以后,爹照样能盯着你们。”然后他压低声音,“尤其是那个猴崽子,你得看紧点。这小子主意太多,别让他把天捅破了。他监国这几天,可没少折腾。”


    “以后你是皇上,他也是皇上,你们爷俩没有三头六臂,治理国家离不开那些文官。你得帮着他,让那些文官彻底服了他。”


    朱高炽忍不住笑了:“爹,您这是把最难的任务交给儿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