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风雪边关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晚些时候,朱瞻基照常去乾清宫请安。


    一进门,看见朱棣正在翻阅最近几天北方送来的汉王军报。老爷子每拿起一张军报,就在地图上寻摸半天找位置,然后对着来回几份的军报核对半天。


    “爷爷!”朱瞻基走了过来,看见朱棣还盯着地图出神。当他走到朱棣身边的时候,朱棣顺手把最新的军报塞到朱瞻基的手里。


    朱瞻基接过来一看,是十二月十五日的军情,汉王朱高煦刚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揍了朵颜卫一部,还顺手把他们的过冬草料全烧了。军报里说,汉王打算撤回长城内,路上再捎带手去西拉木伦河揍泰宁卫一顿,让这些和鞑靼、瓦剌勾勾搭搭的蛮子知道大明的刀到底有多快。


    顺便,也是为了看看能不能走运找到石七的踪迹。


    这个石七,就是朱权的代号,因为朱高煦的军报是他在草原上写好,派人送回北京,然后由北京的官员八百里加急送到应天的,而且这份军报也是要被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看到的,所以不能明着写“朱权”的名字。


    石七嘛,谐音十七,因为朱权是洪武爷的第十七个儿子嘛。


    朱棣背着手走到一旁坐下,闷闷不乐。


    “老二这是铁了心要找到爷爷那个不成器的十七弟了,让他去巡边,他专挑朵颜三卫打,而且都是这种绝户打法,大冬天的把人家过冬的物资全烧了,逼着这些部族要不然南下归附,要不然就冻死在这个冬天。”


    朱瞻基知道,爷爷这是担心二叔打的太猛,有点收不回来,万一被打急眼了的朵颜三卫联合起来反咬一口,二叔难免会吃点亏。不过根据朱瞻基对朱高煦的了解,你要是真能有本事让他吃了亏,那依着咱们这位大明汉王爷的脾气,他会先对你竖个大拇指表示你牛逼,然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砍了你。


    众所周知,汉王殿下以勇猛善战著称,作战时常常亲自率军冲阵,尤其擅长指挥精锐骑兵,利用快速机动和突然袭击打乱敌军阵型。而且他作战风格激进,敢于冒险,甚至不惜以少敌多,一旦让他打出气势来,领着几百人敢追着对面几千人打。


    要是能有本事让这种人吃了亏,呵呵,那就等着迎接他狂风暴雨般的报复吧!


    朱瞻基想到这里,不由的轻笑一声,将手中的军报放回桌案上,对朱棣说道:“爷爷,二叔这脾气,您还不清楚吗?他要是真在草原上吃了亏,那他只会越打越疯,不把对方彻底打服是绝对不会罢休的。朵颜三卫要是有胆子反咬他一口,呵呵……”


    朱棣哼了一声,手指敲了敲桌案,语气里也带着几分无奈:“你二叔打仗是挺狠的,可是……未免也太狠了点吧!这朵颜三卫虽然桀骜不驯,但好歹在名义上,那也是朝廷羁縻的部族。他这么一烧一杀,逼得人家走投无路,万一真投了鞑靼或者瓦剌,岂不是给爷爷明年亲征添乱?”


    “爷爷,就算二叔这次不去找朵颜三卫的麻烦,他们就能彻底切断和鞑靼、瓦剌的勾连,诚心诚意归附我大明么?”朱瞻基反问了一句,“依孙儿看来,这些人不管明军找不找他们麻烦,他们明年还是会被那些与我大明为敌的部族裹挟,与我大明为敌。”


    朱棣犹豫片刻,表情古怪的看了朱瞻基一眼:“你的意思是说,先下手为强?因为你认为朵颜三卫明年会与大明为敌,所以今年赶着过年前,先把朵颜三卫给平了?”


    “呃……”朱瞻基一低头琢磨,“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朱棣无语的翻个白眼,因为在他听来,刚才朱瞻基的意思就是“我预料到你明年会和我为敌,那我今年就让你没有明年”。


    这套理论,要是被那些天天读圣贤书的文人听见了,又要说什么“此非仁君之道,有违圣人之教”之类的废话了。


    不对扪心自问,朱棣觉得朱瞻基说的有道理。那些个酸儒,他们懂个屁啊!草原上的狼,喂饱了也照样会咬人。你对他们讲仁义,他们只会觉得大明软弱可欺。真应该把这些个腐儒变成一支部队,让他们去草原上感化那些蛮子去。


    想清楚了这一点,朱棣的心情也没刚才那么闷了。他离开椅子,慢悠悠走到一旁的软榻上斜坐着,顺手又从软榻小桌子上拿来一封信,朝着朱瞻基晃了晃。


    “之前你看的是汉王殿下写给朝廷的军报,现在爷爷手里这封是你二叔朱高煦写咱们的家信。”朱棣笑眯眯的盯着朱瞻基,“信我已经看过了,一共三百多个字,七十来个字是问爷爷我的,五十来个是问他媳妇和孩子们的,三十来个字是问老三的,还有三十来个字是问你爹的,剩下的……”


    “全是问我的?”朱瞻基心头一暖,二叔大老远寄一封信回来,还记得在信里问问他这个大侄子。


    朱棣“哼”了一声:“监国太孙殿下,您的脸皮倒是厚,哼……你二叔是问你了,不过不是关心你身体如何,是关心你什么时候能让他抱侄孙……”


    啊这……大老远写封信回来就为了这个?朱瞻基无语的挠挠头:“这个……不着急吧。”


    “你不着急,我着急!”朱棣一拍桌子,指着朱瞻基,“你大婚的时候爷爷怎么跟你说的?明年夏天爷爷就要抱重孙,到现在你大婚几个月了,你的太孙妃,还有你那几个侧妃,肚子里一点动静没有,怎么,拿爷爷的话当耳旁风?”


    朱瞻基低着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他知道女性年龄太小生育对身体的伤害太大,而他的重华宫里那几位女眷都只有十六七岁,年龄最小的侧妃张莹更是只有十五岁,他自诩不是什么圣人,面对张怜儿等人的“诱惑”也根本把持不住,可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算准了日子,只在那些"安全"时刻才敢真正与妃嫔们亲近。


    即便这样,事后还总要让心腹太监确认妃嫔的月事情况。


    好在一个太孙妃,三个太孙侧妃,时间上也调配的开。


    见朱瞻基沉默不语,朱棣有点不高兴了,瞪着朱瞻基:“你小子说话呀!难道是你的太孙妃和侧妃……”


    “不是的爷爷!”朱瞻基急忙解释,“是孙儿……孙儿觉得她们太小了……”


    朱棣下意识一皱眉:“小?你喜欢大的?”


    “嗯,对……啊不对不对……”朱瞻基知道朱棣误会他的意思了,连忙摆着手解释:“……爷爷,孙儿的意思是说,她们的年龄还太小了……”


    “你他娘放屁!”朱棣气的胡子直翘,“你奶奶生你爹的时候才十六岁,怎么没人说你奶奶当时年龄小?怎么到了你这儿就这般矫情?你生就完事儿了嘛,咱们家又不是养不起。”


    朱瞻基被喷得缩了缩脖子,却仍坚持嘴硬道:“爷爷,太医说过,女子二八之年骨骼未坚……过早生育,会损伤身体……”


    “太医?哪个太医说的?”朱棣眯起眼睛,眼珠子一转,突然压低; 声音,“大孙啊,该不会是……你小子身子有什么隐疾,拿这些话来搪塞爷爷吧?”


    朱瞻基顿时涨红了脸:“爷!孙儿身体好得很!”说着说着,还下意识挺直了腰板。


    朱棣狐疑的打量他半晌,忽然招手叫来王彦:“去,把太医院院正给叫过来。”转头又对朱瞻基阴森森一笑:“今儿个非要给你把把脉不可,要是让爷爷发现你在耍滑头……哼!”


    朱瞻基心里叫苦不迭。


    ……


    草原,这里原本是泰宁卫的主营地,一番激战之后,此刻还站着的泰宁卫族人已经所剩无几了,还有气儿的那些人被聚拢到一大片空地上,等待着自己的命运。


    而能决定他们这些人命运的人,此刻在帐篷里。


    闻讯赶来的军医撩开帐篷门帘走了进去,从人群中挤到最里边,看到背对着他站着的那个壮汉,恭恭敬敬行礼:“王爷!”


    朱高煦缓缓转身,面色沉重,然后让开一步,露出躺在软榻上的亲卫队长,此刻已经奄奄一息。


    军医上前查看伤势,然后对着朱高煦默默摇头。


    方才的战斗中,朱高煦被人背后偷袭,千钧一发之际,这名跟随了自己多年的亲卫队长,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那柄刺向朱高煦的利刃之前。


    朱高煦征战多年,见过死人无数,在看到亲卫队长的伤势之后,便知道大概是救不活了。可他不甘心啊,还是把军医找来给看一看,万一……有奇迹呢?


    看到军医朝着他摇头,朱高煦闭上了眼。


    “你们都出去吧,本王在这里陪着他。”朱高煦缓缓开口,又拽住了想要跟着众人一起离开的军医,“你留下,本王还有事情让你做。”


    “殿下……”亲卫队长露出一丝惨笑,随即开始剧烈的咳嗽,“……咳咳……咳咳……”


    朱高煦急忙蹲下,安抚着亲卫队长:“你他娘省点劲儿吧,别说话了。”


    止住了咳嗽之后,亲卫队长微微摇头:“再不说……咳咳……再不说,卑职就没机会说了……”


    朱高煦眼圈微红,长叹一声:“行,你想说什么,本王听着呢,你说吧。”


    亲卫队长朝着朱高煦伸出一只手来,被朱高煦一把抓住。


    “殿下……”亲卫队长气若游丝,却突然咧嘴笑了,“卑职……卑职家里那个婆娘……咱们离京之前……终于怀上了……卑职找人看过了,说这次……咳咳……”


    朱高煦紧紧攥着亲卫队长的手,默默掉眼泪。


    亲卫队长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继续说道:“……这次……一定是个男娃娃……”


    朱高煦喉头一哽,他记得这个跟了自己十几年的亲卫队长,从靖难之役的时候,跟着自己从北平一路南下,现在又跟着自己从应天一路北上。这么多年来,他家里已有三个丫头片子,就盼着能有个带把的继承香火。


    “你他娘是第一天认识老子吗?”朱高煦的声音里微微带着哭腔,“你放心,你儿子就是老子的儿子!老子供他吃,供他穿,供他读书认字儿……供他……”朱高煦有点说不下去了,把头偏过去,不想让亲卫队长看到自己狼狈的一幕。


    “殿下……”亲卫队长将自己的手从朱高煦手中抽出来,艰难的从腰间解下自己的腰牌,然后把腰牌塞到朱高煦手里,“……把这个……给我儿子,让他……让他继续做殿下的亲卫……”


    “你他娘少扯淡!”朱高煦声音都有些劈了岔,像一把钝刀在砂石上来回的磨,“老子不缺亲卫!你儿子,以后要读书,做大官儿,穿红袍!”


    顿了顿,朱高煦低下头来,抽了抽鼻子:“老子会去找太孙求个人情,让你儿子以后跟着太孙。等太孙做了皇上,让你儿子也站在奉天殿上,每天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殿下!”亲卫队长努力从喉咙里挤出声音来,朝着朱高煦默默摇头,“我的儿子,才不要做那遭瘟的文官!”他重新抓住朱高煦的手,“……求殿下,让我儿子,以后还跟着殿下……”


    朱高煦饱含热泪,还在止不住摇头:“你他娘少扯淡……”


    “殿下,求你了……”亲卫队长苦苦哀求,字字都打着颤,然后声音一滞,话未说完,那只手突然垂落。


    朱高煦保持着蹲姿良久,直到尸体渐渐僵硬。


    “军医。”沉默了许久之后,朱高煦终于开口,“我兄弟的伤口,你给处理一下,别让他血糊糊的走,到了下边儿,也要干干净净的。需要人手,你就喊帐外的人来帮忙。”


    军医默默点头:“殿下放心。”


    朱高煦又看向亲卫队长,伸手将他还睁着的眼睛缓缓合上。


    “混账东西,本王答应你就是了。”朱高煦低声说道,“你的媳妇,孩子,汉王府管了,本王保他们一世衣食无忧。”


    “你的女儿,本王亲自给她们找夫婿。”


    “你的儿子,本王亲自抚养,让他跟本王的儿子一起长大。”


    “让他继续做本王的亲卫,以后做本王儿子的亲卫。”


    “好兄弟,你先走一步,到了下边,跟咱们以前的老兄弟们……好好聚聚。”


    说完这些话,朱高煦站起身来,踉跄了几步险些栽倒,还好身边的军医眼疾手快将他扶稳了。


    朱高煦似乎有些累了,但他还是挣脱了军医的搀扶,倔强的一个人朝着帐外走去。


    “王爷!”军医在身后喊了一句,“您也受伤了,我给您处理一下吧!”


    朱高煦停下脚步,也不回头,只是摆了摆手:“你先把我兄弟照顾好吧。”


    帐外等候的朱高煦副将看到帐篷门帘掀开,朱高煦面色沉重的走了出来。


    “王爷!”副将上前行礼,“在这里找到了几十名被劫掠的大明子民,末将请王爷示下,是先行将他们送回长城以内,还是跟着我们一起回去。”


    朱高煦略微思索:“跟咱们一起走吧,兄弟们连着打了好几仗,都累了。让大家在这里休整一下,明日启程,返回长城以内。”


    副将犹豫片刻:“那这些被俘的泰宁卫族人……”


    “还有俘虏?”朱高煦双眸闪过一丝凶光,“本王怎么不知道还有俘虏?”


    副将心头一凛,双手抱拳:“末将明白了!”


    按照之前的惯例,除了工匠、医师等有特殊技能的人,剩下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剥光了衣服,驱赶到漫天大雪的草原当中。


    “还有!”朱高煦补充了一句,“咱们的人,要全部带回去,一个不剩。我带着他们出来,我就得带着他们回家。”


    “至于这个营地里的东西,能带走的就全部带走,带不走的……”


    副将再次抱拳:“末将明白,请王爷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