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接见大内氏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实际上,细川氏和山名氏的人压根没来大明,这不过是给大内氏的人施压罢了,也就是暗示大内氏的使者,老子不是只找了你们一家。
室町幕府主动断绝了和大明之间的贸易,这让之前在和大明贸易中获利颇丰的大内氏很是不满,所以他们也希望能够和大明重新合作。可被丢在驿馆好几天的大内氏使者,迟迟等不到下文,不免还是有些着急了,毕竟他们来大明的目的是想和大明合作,而大明的合作对象,不一定是大内氏。
大内氏想挣钱,细川氏和山名氏的人就不想挣钱了么?
于是,大内氏的使团领头人大内弘信开始想办法了。
大内弘信是大内氏家臣,也是本次遣明使团正使,四十多岁,也算是精通汉学。他对大明的情况也算了解,知道大明现在的掌舵人实际上就是那个看着胖乎乎的太子爷,所以派人给东宫递了帖子请求觐见。
结果,撞上了朱高炽这几天心情不好,吃了闭门羹。
可在等下去,大内弘信也怕大明抛开大内氏,去选择细川氏和山名氏进行合作。于是,大内弘信又把帖子递到了重华宫,求见大明皇太孙殿下。
朱瞻基这几天心情还可以,便同意接见了。
于是大内弘信怀揣着梦想,迈着坚定的步伐,在宫人的引领下,来到了重华宫书房。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个身着淡紫色小袖和服、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女。她低垂着头,双手交叠于身前,步履轻盈却带着几分拘谨。
……
“殿下,日本国大内氏使者求见。”领路的宫人低声禀报。
“进来吧。”
门内传出朱瞻基的声音,不多时,大内弘信躬身入内,身后跟着那名少女。
“外臣大内弘信,叩见皇太孙殿下。”大内弘信和那少女跪伏行礼。
“大内使者,身后何人?”朱瞻基的声音不紧不慢,一边说,一边端起茶杯。
“回禀殿下,此乃大内氏家主的养女,三上悠亚,自幼仰慕中华文化,此番随臣前来,特为瞻仰天朝风物……”
大内弘信话说一半,听见“噗”的一声,慌忙抬头去看。
大明的皇太孙殿下一口茶水喷了出来,溅湿了案几上的奏章。
“咳咳……谁?你说她叫什么?”朱瞻基忍不住追问。
大内弘信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手足无措,结结巴巴的重复道:“回……回殿下,是……是三上悠亚……”
“咳咳咳……”朱瞻基咳嗽了半天起来,一张俊脸涨得通红。侍立在一旁的宫人连忙上前拍背,却被他挥手制止。
殿内陷入诡异的沉默,那少女悄悄抬眼,正对上朱瞻基复杂的目光,又赶紧低下头去。
朱瞻基表情复杂的盯着那少女许久,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有点像啊!就是穿上衣服有点认不出来……
“殿下,您这是……”大内弘信小心翼翼的提问。
“大内使者……”朱瞻基强忍着笑意,声音却带着几分古怪,“大内氏家主养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这……”大内弘信有点摸不清头脑,“回殿下,悠亚的父亲是跟随家主多年的武士,临终前将她托付给家主,家主待她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呃……至于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殿下,这个……因为这是悠亚的父亲为她起的名字啊……”
朱瞻基回过神来,放下茶杯,默默点头:“好名字,久仰,久仰。”
大内弘信知道一般说“久仰”也就是客套话,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眼前这位尊贵的大明太孙会这么客套……哎不对,是为什么对家主的养女这么客套。
“罢了罢了。”朱瞻基摆摆手,“冒昧的问一下,大内使者要见我,可是有什么事情?”
“呃……这个……”大内弘信在心里先把要说的话过了一遍,然后堆着满脸的笑,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回禀殿下,外臣此番前来,是代表大内氏向大明表达最诚挚的敬意。我大内氏世代仰慕中华文化,愿与天朝永结友好……”
朱瞻基听着这些套话,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那个叫三上悠亚的少女。
尼玛,太出戏了啊,听着这个名字,搭配上朱瞻基脑子里想的那些画面,都他娘的过不了审啊!
少女似乎察觉到了朱瞻基的视线,耳根微微泛红,头垂得更低了。
“……先前大明大皇帝陛下说要等待细川氏和山名氏的使者一同觐见,但外臣斗胆自荐,我大内氏对大明忠心耿耿,愿为天朝在日本的忠实盟友……”大内弘信还自顾自说着,却发现朱瞻基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身后的家主养女。
大内弘信深知,这位大明的太孙殿下是这个庞大帝国将来的主人,只要能让这位太孙殿下对大内氏有好感,那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而现在这位太孙殿下看向家主养女的眼神……吆西,这事儿大大的有戏啊!
“……殿下?”大内弘信小心翼翼的开口,让有些出神的朱瞻基回过神来。
“哦,使者,你说的话,我听到了。”朱瞻基装出一副“我刚才只是在认真听你说话”的表情,然后又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才缓缓开口继续说道,“大内氏说要做大明的盟友,我想先纠正一下大内使者的说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瞻基的眼神骤然转冷。
“大明乃天朝上国,尔等日本诸侯,不过是仰慕天朝风华的藩属。何来……盟友之说?”
大内弘信察觉到自己失言,连连叩首:“外臣糊涂,口不择言!大内氏愿世代为大明天朝之藩属,永世效忠!”
这会儿大内弘信的姿态放的很低,是因为他很清楚,若是大明选择和其他家族合作,不管是细川氏和山名氏,那得到大明帮助的家族,一定是未来日本的执牛耳者,而大内氏则可能就此衰落,遭到清算。
想到这里,他额头上的冷汗更多了。
“你们日本不过弹丸之地,却有诸多家族,整日刀兵相见,最后苦的还是百姓。”朱瞻基悠悠的说道,“你们那位天皇,也只能仰仗幕府,而现在的幕府对各家族的约束也有限。不然,你们大内氏,也不敢违背幕府之命,漂洋过海来我大明寻求帮助。”
朱瞻基直接把这事儿定性了,就是“寻求帮助”,而不是“寻求合作”。这两个词的差别,大内弘信自然听的出背后蕴藏的意思。
“实话告诉你,大明既然是天朝,见藩属国百姓陷于战乱,实在于心不忍。”朱瞻基慢悠悠的说道。
大内弘信闻言,心头猛的一跳,隐约猜到了什么,却又不敢确定。
“日本列岛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这些情况,必须要有人干预。”朱瞻基一边笑,一边从桌案后走出来,“不知大内氏愿不愿意看到日本统一?还是说……你们更愿意继续做幕府的附庸?”
这句话略带威胁性质的话,直戳大内弘信的心窝。
大内弘信非常清楚,若是此刻不表态,那朱瞻基会把刚才那番话讲给细川氏和山名氏的人,讲给日本国内其他家族的人。到时候,大内氏只会沦为明军“帮助”日本结束内乱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他咬了咬牙,突然福至心灵:“殿下!若大明真有意助日本结束战乱,我大内氏愿为前驱!”
朱瞻基微微一笑:“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家主的意思?”
大内弘信猛然抬头:“殿下,这也是大内氏家主的意思!在外臣来大明之前,家主就曾经叮嘱过外臣,若是大明有意帮助日本结束战乱,大内氏上下愿为大明效犬马之劳!”
朱瞻基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缓步踱到大内弘信面前:“好一个大内氏,倒是识时务。大明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你们……看起来很聪明。起来吧,大内使者,不要一直跪着了。”
大内弘信和三上悠亚慢慢站起身来。
“不过……”朱瞻基继续开口,“我要的可不仅仅是口头承诺。”
……
乾清宫,朱棣看着朱瞻基带来的那份文书,小声念出上面的内容。
“……大内氏需开放所有港口供大明水师停靠……大内氏领地内设立大明商馆,享有治外法权……大内氏需协助大明肃清倭寇……”朱棣不住的点头,“嗯,这个好,没了倭寇,大明也不用在海防的事情上头疼那么久,能把备倭军抽调到其他地方巩固边防。”
然后朱棣一抬头:“他们同意了?”
朱瞻基点点头:“他们不同意,别人也会同意。到时候,再给他们开出来的条件,要比这个苛刻百倍了。”
“有道理,你小子,一点也不像读圣贤书的人,心眼忒多。”朱棣笑着指了指朱瞻基,“不过,你真打算让咱们大明帮日本统一?”
朱瞻基连忙摇头:“怎么会呢?他们越乱越好,最好每个村都有一个天皇,每天从白天打到晚上,这个村的天皇率领二十八人的大军,与另一个村的天皇率领的二十五人大军血战良久,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呵呵,然后你好乱中取利,浑水摸鱼,对不对?”朱棣笑着把那份文书放下,然后琢磨片刻,“那咱们要不要多扶持几个家族?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爷爷放心,孙儿打算再派人去日本,这次,是真的去找其他家族了。”朱瞻基恭恭敬敬的回答,“孙儿会告诉那些家族,大明已经站在大内氏的背后。不过,大明不会只站在大内氏背后……”
“你还想在谁背后?”朱棣冷不丁笑了一声,冲着朱瞻基挑眉。
不知道为什么,朱瞻基突然对“站在谁背后”这句话有了画面感,具体而言,就是他站在那个大内氏养女三上悠亚的背后……
靠靠靠,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朱瞻基回过神来,把那些画面从脑子里丢掉,然后对着朱棣露出一个笑容。
这个笑容,给朱棣看的浑身别扭:“你小子,想什么呢,怎么笑的这么猥琐?”然后,朱棣突然话锋一转,“听说,刚才来见你的,不止大内氏的使者一个人,还有个女的?叫什么名字呀?和大内氏的人是什么关系啊?”
朱瞻基下意识脱口而出:“那位老师叫三上悠亚……”然后反应过来,“啊不对不对,孙儿是说,那女子叫三上悠亚,是大内氏使者大内氏家主养女,此番跟着大内弘信一起来我大明。大内弘信待那女子,像亲生女儿一样。”
朱棣“嗯”了一声,然后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告诉大内氏的使者,想做大明的藩属,就要拿出诚意来。养女……养女就养女,毕竟人家就算骗你说是亲生女儿,你也不知道。让那个日本女子留在大明,当一个宫女伺候你。咱们找大内氏,是为了日本的银山。什么时候大明在日本运回第一船银子来,爷爷就封那女子一个郡主,也算是大明对藩属的恩赐了。”
朱瞻基猛然一抬头:“宫女?伺候我?”
“不然呢?让她伺候你爹?”朱棣低笑几声,“我告诉你,爷爷让那女子留下,你信不信,大内氏的家主,能直接把那女子认作亲女儿?不过爷爷提前告诉你,大明就你一个太孙,重华宫的太孙妃和侧妃都不够分,你悠着点,别回头给爷爷搞出个东瀛血统的曾孙子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