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儿女双全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纪纲沉默不语。
朱高燧端起酒杯,眯着眼睛看向纪纲:“你这些年背着皇上干的那些事,真当没人知道?”然后,一仰脖子,美酒入喉,放下酒杯来之后,朱高燧似笑非笑,“洪武三十五年,你私吞抄没的建文旧臣家产;永乐元年,你构陷礼部侍郎董伦;永乐三年,你借查办白莲教案之机,勒索富商……”
纪纲冷笑一声:“那又如何?”
朱高燧点点头:“对,你说的对,那又如何。我承认,你的这些罪证,有的是假的,但也有的是真的。这真的假的混在一起,假的,也变成了真的。”朱高燧每说一句,就往前倾一分身子,靠近纪纲,“纪指挥使啊,本王说句良心话,就算把本王给你安排的那些证据都拿开了,剩下的那些事儿,也够要你脑袋的了。”
纪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突然抓起酒壶猛灌一口。
朱高燧慢条斯理的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放在桌上:“这是上好的鹤顶红,不疼。”
纪纲的视线聚焦在那精致的小瓷瓶上,然后看向朱高煦:“这是皇上的意思?”
朱高燧默默点头。
“太子爷知道么?”纪纲追问。
朱高燧继续点头。
“那……纪某想知道,为何皇上这次要置我于死地?”纪纲开口问道,“我自问……唉,纪某确实做了不少不该做的事,可皇上为什么突然要对纪某下手了?”
朱高燧像是没听到纪纲的问题,坐在那里沉默了许久。
“算了。”朱高燧还是缓缓开口了,“告诉你也无妨,正好,刘同知也可以听一听。”
刘勉瞬间坐正。
“纪指挥使,皇上之前问过太子爷,将来太子爷登基之后,要不要继续留用你。”朱高燧慢悠悠的说道,“皇上也问过太孙,将来想不想继续用你。”
“若是太子爷不想用你,皇上可能会留你一命,毕竟你这些年替皇上办了不少事儿,还是有功劳的。”
“可太孙不想用你……”朱高燧冷笑一声,“那纪指挥使便只有这一条路了。”
说罢,朱高燧拿起桌子上那个精致的小瓷瓶:“太孙说了,锦衣卫这把刀,不该是咬人的疯狗,而该是听话的猎犬。”
纪纲闻言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太孙?”
“没错。”朱高燧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我那大侄子说了,锦衣卫要改革。以后不搞构陷大臣那一套,专司情报搜集、反间谍和特殊行动。最重要的是……"他故意拖长了音调,“锦衣卫指挥使的任期,不得超过五年。”
这些话,是朱瞻基跟随朱棣出征之前,朱瞻基私下和朱高炽讲的。当然,这些话,朱瞻基也和朱棣说过。
随后,朱高炽把这些话告诉了朱高燧。
刘勉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纪纲却面如死灰。
“太孙还对本王说过,说你纪纲是个有能力的人,是个能办事的人,但也是个危险的人。”朱高燧身体往后靠在椅背上,“他说,你不是他想用的人,留着你,对你,对他,对大明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妙啊……”纪纲突然笑了,“这样一来,大明就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纪纲了。太孙……果然深谋远虑。可惜啊,纪某早生了十几年。”
这句话,是纪纲的自嘲,用表面的恭维掩盖内心的不甘。在永乐一朝,他这样的酷吏是“应运而生”。而在将来太孙君临天下的时候,像纪纲这样的酷吏,只能成为新旧制度交替的牺牲品。
“赵王殿下,纪某还有一事相求。”纪纲缓缓开口。
“说,本王听着。”朱高燧脸上带着微笑,“至于本王听了之后要不要去帮你办,那看本王心情。”
纪纲惨笑一声:“请转告太孙殿下,你们可以杀了纪纲,却杀不尽这世间的阴暗。”
说完,纪纲一把抓起鹤顶红,仰头灌下。瞬间,他捂着脖子,面目狰狞,腾出一只手来指着朱高燧:“你……你……”
朱高燧站起来往后退一步,没让纪纲触碰到自己。
他冷眼看着纪纲痛苦的挣扎,摇着头,脸上一副“可惜可惜好可惜”的表情。
“纪指挥使啊,本王忘了告诉你。”朱高燧轻轻叹气,死死盯着已经倒在地上开始挣扎的纪纲。
“本王跟你说这鹤顶红不疼,意思说……”
朱高燧指着纪纲:“你喝了……”
然后朱高燧又指向自己,“……本王不疼。”
纪纲的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手指在地上抓出几道血痕。
“纪指挥使,放心,你的家小,我会关照的。”朱高燧此刻无比解气,心情大好,“你的儿子在国子监读书,尤其擅长临摹字画,对吧?”
纪纲瞳孔骤然收缩,濒死的躯体竟又挣动起来,努力抬起胳膊,指向朱高燧。
“纪指挥使,我在凤阳高墙司,给令郎找了个好差事,你就安心的去吧。”朱高燧的声音难得温柔了起来。
纪纲的身躯抖动突然一滞,那只指着朱高燧的胳膊,也无力的落下。
“哼。”朱高燧看着这一切,“老子不收拾你,白他娘的姓朱了!”
……
北境草原这边,朱棣送走了朱高煦,带着大军来到斡难河边,又收拾了几个小部落之后,时间已经来到八月底。
派出去的游骑一大堆,还是没找到马哈木。
朱棣咬着牙,一刀劈了阿鲁台,又下令内迁鞑靼部剩余族人到甘肃、山西、陕西等地。
做完这一切之后,朱棣在斡难河边祭天,焚毁了沿途所有牧扬,于永乐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宣布班师。
大军由张辅统领,返回长城以内,朱棣、朱瞻基率三千营先行返回北京。
再度视察北京宫城的营造进度之后,朱棣悄悄告诉朱瞻基,是时候准备迁都了。
永乐十四年十月中旬,张辅率领大军入居庸关,返回北京,安置俘虏,清点战损,同时朱棣要在这里接见部分新依附的草原小部落首领,安抚人心。
太孙朱瞻基则是率天策卫先行南下,因为太孙妃张怜儿和太孙侧妃孙婉茹的预产期就在十月下旬了,朱瞻基如果跟着大军一起南下,怕是无法在太孙妃和太孙侧妃生产的时候赶回应天。
试问有哪个当爹的,不想在媳妇生孩子的时候陪在身边呢。
可毕竟有两千多里的路,朱瞻基这一路上紧赶慢赶,还是在抵达徐州的时候收到消息:太孙侧妃孙婉茹于十月十八日诞下一女,母女平安。太孙妃张怜儿于十月二十日诞下一子,母子平安。
朱瞻基捧着应天来信,愣了许久,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轻轻的抚摸着信纸,仿佛能透过字迹看到应天府中那对刚出生的儿女。
朱瞻基身旁的成国公朱佶小心翼翼的问道:“殿下,可要加快行程?”
朱瞻基没反应。
“殿下?”朱佶又唤了几声,朱瞻基还是呆呆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朱佶轻咳了几声,又往朱瞻基身边凑近一步,伸出手来,轻轻在朱瞻基身上戳了一下——说实话,贸然触碰太孙的身体是大罪,可草原上这一趟并肩作战,朱佶也知道眼前的这位太孙殿下不是那拘礼的人。
朱佶这一顿连戳带喊的,终于把朱瞻基的魂儿从应天府给拘了回来。
“啊?你刚才说什么?”朱瞻基回过神来。
朱佶偷瞄了一下被朱瞻基捧在手中的信纸上的内容,笑了笑:“殿下这是高兴坏了吧,末将可是唤了您好半天呢,您都没听见。”
朱瞻基嘿嘿一笑,然后故作威严,刚想开口说点什么,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容,是可以传染的。
天策卫的将领们围在朱瞻基周围,一个接一个的开始笑,从小声的笑到放肆的笑,朱瞻基也陪着他们一起笑。
笑的差不多了,朱佶带头跪下:“恭喜殿下,儿女双全啊!”
天策卫指挥佥事柳溥、史昭,千户张軏、徐亨、谭忠、李贤,齐刷刷跪下:“恭喜殿下,儿女双全!”
朱瞻基一个劲儿傻笑,毫无太孙的威严,就跟隔壁家傻小子似的:“我有儿子了,我有女儿了……对了,哪个是儿子,哪个是女儿?”
啊?这……信上不是写了么,侧妃娘娘生的是女儿,太孙妃娘娘生的是儿子么?
朱佶思考了半天,确认殿下此话背后没有什么更深的含义之后,试探着回答:“殿下,依末将看……呃,男娃是儿子,女娃是女儿……”
朱瞻基满脸兴奋的指着朱佶:“聪明!说的太对了!男娃是儿子,女娃是女儿,嘿嘿……嘿嘿……”然后拍了拍朱佶的肩膀,一边拍,一边笑,笑着笑着察觉到不对劲儿。
“不对啊,你笑什么?”朱瞻基双眼一瞪。
朱佶原本陪着朱瞻基一起笑,俩人一起嘻嘻,然后发现朱瞻基突然不嘻嘻了,朱佶多年沙扬生涯,身法灵活,一闪身,躲开了太孙殿下踹向自己屁股的一脚,然后衔接一个丝滑后撤步,躬身行礼:“殿下……末将是殿下亲军的指挥使,殿下的喜事儿,就是末将……啊不对不对,是天策卫上下的喜事,是大明朝的喜事!”
所有人都看的出来,咱们的这位皇太孙殿下,怕是被这个好消息冲昏头了。
朱瞻基又捧着信翻来覆去的看,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看到信的最后,那纸上,还用红色印泥印了两个可爱的小脚丫印记……
“殿下,我们可要加快行程?”朱佶笑嘻嘻的凑上来,重复询问了之前问过的问题。
朱瞻基点点头:“对!加快行程!……嗯,这样,朱佶,你带天策卫慢慢走,我带陈佐和亲卫,八百里加急返回应天!我一刻也等不及了!”
现在朱瞻基身边的天策卫不光有骑兵,还有步军,如果让朱瞻基带着天策卫慢悠悠往回走,怕是勉强赶上孩子满月酒了。
……
应天皇城。
东宫。
朱高炽这几天也得高兴像朵向日葵似的,整天见了谁都是笑呵呵的。甚至别人没把事儿办好咯,到他手里了,也最多就是说上几句。
当爷爷了,感觉就是不一样。朱高炽也难得的不“加班”了,一到了饭点儿,不管折子批没批完,撂下东西就往东宫跑,然后不停的在张怜儿和孙婉茹那屋来回跑,一会儿看看孙子,一会儿看看孙女。
张怜儿和孙婉茹产前就被太子妃接到东宫来照应了,这会儿张怜儿住的是朱瞻基以前的屋,孙婉茹则是原本就在东宫有自己的房间。
而孩子出生以后,看太子妃这意思,是要让两个儿媳妇在东宫坐月子了。
毕竟重华宫的正主还没回来呢,太子妃这个当婆婆的就尽自己一份心意,把儿媳妇放在身边贴心照顾。
张怜儿和孙婉茹的家人也陆续进宫看过女儿了,不过宫里规矩严,基本上见着人了,说上一会儿话,问候上几句,然后就得出宫去了。
没辙,这就是皇家。
就比如太孙妃张怜儿,她母亲去世的早,去年爷爷也去世了,家里就剩奶奶和父亲了。奶奶年龄大,出门不方便,怕进宫这趟给老人家累着,所以张怜儿的父亲张泽进宫的时候,就没让老人家跟着一起来。
可张泽毕竟是男眷,说起来是太孙妃的父亲,可进了宫里头还是很拘束,因此也只能陪着女儿说几句话便走。
张怜儿恋恋不舍的派人送父亲出门,还在那儿伤感着呢,就听见屋子外头有人报喜。
“太孙殿下回来了!已从皇城北门入宫!”
话音刚落,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的摔了进来,踉跄着站起来跑到张怜儿几步外的地方重新跪下:“娘娘!太孙马上就来东宫了!”
张怜儿顿时眉开眼笑,让侍女扶自己起来,说是要出门儿迎接太孙回来。
坐月子的女子要出门?这怎么行?
小太监马上朝着张怜儿的侍女使眼色,侍女也是聪明人,马上扶着张怜儿重新躺下:“娘娘,您还在坐月子呢,哪能出门呢?娘娘且在这里等着就是是了,奴婢去把小殿下从乳母那里抱来,娘娘和太孙殿下也好一家人团聚呢!”
小太监也附和着劝说了半天,总算让张怜儿安心躺下,外头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门被推开,朱瞻基几乎是冲进来的,衣袍上还带着风尘。
“怜儿!”朱瞻基三步并作两步往床边跑,刚跑了一步就反应过来,怕跑起来身上带着的风惊着媳妇,马上切换成小碎步。
看着几个月没见过面的丈夫这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张怜儿也是被逗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