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皇帝抢娃记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洪武十四年,明军平定云南,对当地反抗势力或与元朝关联的家族进行了清洗,许多儿童和青年被俘虏,作为战利品带回南京,年仅10岁的马和也在其列。
马和被俘后,接受了免费的鸡鸡摘除手术,从此失去了唱鸡你太美的机会,成为一名大明宫廷内的宦官,被分配到燕王府服役。因聪明机敏,他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
靖难之役中,马和跟随朱棣参加了郑村坝之战,这也是朱棣的燕军和朝廷大军第一次正面大规模决战。
诸位,不妨猜猜朝廷大军的主帅是谁,并写出你认为是李景隆的原因。
正是在郑村坝之战,马和立下战功,朱棣为表彰他的功劳,在战后赐其“郑”姓。从此,马和变成了郑和。
朱棣夺位登基后,郑和因功受重用,成为永乐朝廷的核心宦官之一。
永乐三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带着两万七千人的船队,访问了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等地,顺手在旧港抓获了海盗王陈祖义,将其带回大明,当着各国使者的面将其斩首。
永乐五年、永乐七年、永乐十一年,郑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下西洋,最远抵达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还在路过锡兰的时候,顺手生擒了锡兰国王,将其带回大明。
对了,插一句话,这个锡兰国王名叫亚烈苦奈儿,大明视其为锡兰国王,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架空了锡兰国王的权臣而已(真正的锡兰国王叫布伐奈迦巴忽五世)。
那这哥们儿当时是怎么夺权的呢?对,他从自己大侄子手里夺的权,嘿嘿。
原本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是在永乐十三年返回的,但在这条全新的世界线中,郑和返回大明的时间被拖延到了永乐十四年七月末。这个时候的朱棣还在草原上亲切问候马哈木和阿鲁台的族人,所以郑和回到应天之后暂时休息,等待朱棣回京后对他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跟随郑和船队一起返回大明的各国使臣,也暂时在应天逗留。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中旬,朱棣亲率北征大军返回应天,这也是朱棣几次亲征历程中,返回京城最晚的一次。
好歹,朱棣还是赶上了自己曾孙朱祁钧的满月礼。
这扬满月礼中,朱棣不仅大宴群臣,还让各国使臣一起参加了宴席。各国使臣纷纷献上奇珍异宝,以示恭贺大明永乐盛世。
朱棣下诏大赦天下,礼部尚书解缙撰写皇太孙长子满月贺表,刊印颁行天下。
宴席之上,群臣与使节山呼万岁,声震殿宇。宫廷画师绘制《万国来朝图》,记录这一盛况,流传后世。
这扬满月宴不仅是皇室家事,更是朱棣精心策划的“盛世大典”,通过万邦来朝、厚往薄来的方式,向世界宣告,大明,即是天下中心!
宴席之后,大明天子朱棣又照例抛下所有政务,跑到东宫去撸曾孙了。
政务谁处理?没事,东宫那胖子已经很自觉的去御书房了。
……
朱棣自打进了东宫大门,就一直笑个没完。
嘿嘿,嘿嘿,我的曾孙子,真香,嘿嘿。
张怜儿看着朱棣这位堂堂大明皇帝抱着刚满月的朱祁钧,一脸傻笑的样子,然后回想起朱瞻基第一次见到儿子的时候的表现,不由的感慨,这爷孙俩,真的是一脉相承。
“孙媳妇啊。”朱棣抱着孩子,虽然是跟张怜儿说着话,眼睛却没从孩子身上离开过,“你给我们老朱家立了大功了,我得赏你,大赏特赏!”
朱瞻基厚着脸皮凑上来:“爷爷,这事儿也有我一份功劳,您是不是也得赏孙儿点什么?”
朱棣白了朱瞻基一眼:“呦,你自豪个什么劲儿啊,这不是你应该做的么?边儿待着去,别把你身上那股傻气传到我曾孙身上,去去去……”
朱棣一边儿说,一边嫌弃的抱着朱祁钧往旁边躲了两步。
众人都笑着看着这爷孙斗嘴,张怜儿先开口说道:“皇上,臣妾能蒙您的恩典,嫁到这里来,已经是您对臣妾最大的赏赐了。臣妾既是太孙之妻,为皇家开枝散叶,那也是臣妾的本分啊。”
朱棣点点头:“你说的对,可我还得赏你。大孙,你去跟你爹说一声……”朱棣抬眼看了看朱瞻基,“孙媳妇的父亲,现在是光禄寺少卿,太低了!”
大明的太子、亲王正妃的父亲,一般会授予一个锦衣卫的虚职。比如太子妃的父亲张麒,现在是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衔,当然只是虚职,实际上的锦衣卫指挥使还是之前在牢里被朱高燧弄死的纪纲。
而且,即便现在实职的锦衣卫指挥使空缺,虚职的锦衣卫指挥使张麒也不会参与锦衣卫的管理。
实是实,虚是虚,一码归一码。
目前太孙妃张怜儿的父亲是正四品的光禄寺少卿,朱棣说太低了……这是何意?
朱棣这边儿还在继续说着:“……太孙妃给咱们朱家诞下麟儿,功不可没。着授太孙妃之父张泽锦衣卫指挥同知衔,再授会昌伯!”
“再赐会昌伯,顺天府良田千亩!”
“太孙妃,加封‘贤德’尊号,赐金册宝印,赐如翟衣凤冠!”
“赐太孙妃,金玉如意、南海珍珠、御制首饰!”
“太孙祖父张合,追赠会昌侯,谥荣僖!”
……
朱棣叭叭叭说了一大堆,听的在扬众人一愣一愣的。
嚯,这老头,真大方啊!
赏完了太孙妃,朱棣看了一眼朱瞻基:“你小子,也赏你点什么吧,好歹……也算你有功!御马监有一匹宝驹,你二叔三叔缠着爷爷要了好久,爷爷不舍得给。今儿个,那宝驹也赏你了!”
朱瞻基一愣,怎么自己媳妇得了这么多赏赐,到自己这儿,问起来有什么赏,老头就来一句“我赏你马”?
“对了!”朱棣继续补充,“郑和这次带回来不少稀奇玩意儿,我都没来得及看。老大……哦,对老大不在这儿。老大媳妇,你过来……”朱棣冲着太子妃招招手,“你去郑和带回来那些好东西里,精挑细选,给我孙媳妇装一马车回来!记住了,要挑最好的,尽管拿!”
安排完这一切,朱棣看了看众人:“行了,我这个糟老头子不打扰你们一家团聚了,我先回去,你们留下,别送了。”
说完,抱着孩子就往外走。
“爷爷!”朱瞻基急了,这老头要带孩子跑路,这哪成?
朱棣一回头:“大孙?你爹在御书房一个人批折子、接待大臣,怪累的,要不然……”
朱瞻基秒怂,原地立正,恭恭敬敬:“爷爷慢走,孙儿就不送您了。”
“嗯,这还差不多。”朱棣满意的点点头,“行了,都不许送,我自己回乾清宫去。大孙,好好陪你娘和你媳妇说说话。”
众人规规矩矩目送朱棣离开。
朱瞻基看向朱棣离开的背影,看了一眼太子妃,又看了一眼还在捂嘴别笑的张怜儿:“爷爷把我儿子抱走了?”
太子妃噗嗤一笑,点着头:“对啊,那是你儿子,你倒是抢回来啊?”
朱瞻基耷拉着脸走到张怜儿身边坐下:“我可不敢。”然后厚着脸皮冲张怜儿傻笑,“那个……生一个还是太少了,不够分呐。”
张怜儿看着自己夫君这副模样,忍俊不禁,拉着朱瞻基的手,把朱瞻基拽到自己身边,贴近朱瞻基的耳朵:“那你再努力呀。”
“行了,担心什么呀,老爷子看见曾孙爱不释手,抱回去玩了,很正常啊。”太子妃倒是觉得这一幕很正常,找了个椅子坐下,看着朱瞻基,“你当时刚出生的时候,你爷爷忙着打仗,可一回家,就要把你抱走带回自己屋里去,等到出征前,再把你送回来。”
这事儿朱瞻基有印象,毕竟他带着成年人的灵魂重生,记得出生以后的所有事。
“再说了,孩子的乳母都在东宫呢,到时候孩子饿了,老爷子还不得把孩子送回来喂奶啊。”太子妃自信满满的说道。
话音刚落,门外进来一个侍女,走到太子妃跟前行礼:“娘娘,皇上身边的王公公刚才来传话,把东宫小殿下的乳母接到乾清宫去了。”
太子妃顿时傻眼:“啊?皇上这是连锅端了啊?”
……
汉王府。
朱高煦在漠北受了重伤,虽然靠着朱瞻基出手捡回一条命来,可毕竟是伤了元气,自打跟着朱棣大军一起回京以后,便一直在王府里养伤,连太孙嫡长子满月礼都没出席——当然,朱棣不会怪他,朱高炽、朱瞻基就更不会怪他了。
你人没到,没关系,礼到了就成。
朱高煦给自己的侄孙送的满月贺礼,是一柄镶宝石的蒙古战刀、这是永乐十二年忽兰忽失温一战,朱高煦亲手从一个瓦剌高级贵族手里夺来的,老三朱高燧缠着他好二哥好二哥叫了半年,朱高煦也舍得割爱。
还有一匹朱高煦从漠北带回来的宝马生下的小马驹,说以后要亲自教侄孙骑马。
再加上一副纯金打造的小铠甲,虽然仅巴掌大小,可也代表了朱高煦的一番心意。
至于那些文雅之物,什么字画、古籍之类的,朱高煦也不会送,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大老粗,送那玩意儿干嘛。
奢华但空洞的珠宝,贵是挺贵的,可没心意,太敷衍。
大礼送到之后,朱高煦继续在王府养伤,陪陪王妃,逗逗女儿,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
唯一的问题,是不能喝酒,这也太他娘的难受了。
朱瞻基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二叔,你这伤还没养好,千万不能喝酒。你要是喝酒,回头伤口崩裂了,侄儿一定挑选最粗的针、最糙的线,给您再缝合一次。”
朱高煦戎马一生,不怕刀不怕枪不怕斧子不怕箭矢,可自打从漠北回来,他开始怕针了。
那种活生生被人缝起来的感觉……嘶,不敢想,真不敢想。
甚至到了晚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朱高煦做噩梦了,梦见大侄子拿着针线一脸坏笑的朝他走来,说什么要给他再缝两针……
“你别过来啊!”
朱高煦猛然惊醒,坐起身来,大口大口的喘气。
王妃被朱高煦吵醒,赶紧跟着一起坐起来:“爷,您怎么了?”
守夜的下人们给朱高煦卧室里点了蜡烛,朱高煦看清了周围,确认朱瞻基没藏在哪个犄角旮旯,这才松了一口气。
“爷,没事吧?”汉王妃揽着朱高煦的肩膀,“怎么出了满脑门子的汗啊?您梦着什么了?”
朱高煦摆摆手:“没事,睡吧。”说完,他倒头躺下,顺势用被子抹掉自己脑门上的汗珠子。
汉王妃小心翼翼的询问:“真没事儿?”
朱高煦叹气:“真没事儿,睡吧。”然后还伸出一条胳膊来,示意汉王妃枕自己胳膊上。
汉王妃乖乖躺下,搂着朱高煦的腰,眼睛瞥到朱高煦的中衣袖口有些破损。
“爷,您袖子开线了,脱下来,妾身给您缝缝。”汉王妃小声说道。
“嗯……”朱高煦慢慢闭上眼,然后猛然睁开,“嗯?!”他身躯明显一抖,“不不不,不用缝,爷这一辈子都不用缝!不缝!坚决不缝!”
……
东宫的朱瞻基还不知道自己给二叔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此刻陪在张怜儿身边说着话。
张怜儿已经出了月子了,打算明天就搬回重华宫去住。
“回头在重华宫院子里,我让人给你修个亭子,到时候你就坐在亭子里,看着咱们的儿子满院子跑。”朱瞻基搂着张怜儿,还在憧憬着未来生活。
“嗯……”张怜儿小声答应着,手无聊的摸着朱瞻基的脖子。
“再找匠人,给儿子做点玩具,什么小木马之类的,多做点儿。”
“嗯……”张怜儿继续小声答应着,手无聊的摸着朱瞻基的胸口。
“对了,重华宫你的寝殿里,地上得铺个毯子,走路的时候踩上去,没声音。回头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也不会摔着……”
“嗯……”张怜儿还是小声答应着,手已经慢慢向下,摸到了朱瞻基的腹部。
“还有还有,等回重华宫,我就去你寝殿里睡,孩子也留在寝殿里,给他整个婴儿床……哎哎哎,怜儿,你的手往哪儿摸呢?”朱瞻基一伸手,把某人的魔爪擒住。
张怜儿把头埋在朱瞻基胳肢窝里:“哎呀,好久没搂着你睡觉了嘛,手有点……不听话了。”
朱瞻基回京后,一直住在重华宫自己的寝殿里,今儿是他第一次在东宫陪张怜儿住。之前嘛……张怜儿还没出月子,太子妃坚决不许朱瞻基留宿。
说起来,这也是他俩第一次在东宫同床共寝。
朱瞻基一脸坏笑:“哦,是么?”
张怜儿也胆大了起来,挣脱了朱瞻基的手,继续不安分的往下摸:“对呀,堂堂太孙殿下,怎么这么的……不安分呢?”然后,凑到朱瞻基耳朵跟前:“哥哥……”
哎呦哎呦,这一声哥哥叫的,朱瞻基浑身酥酥麻麻的。
朱瞻基一声闷哼:“当心我把你就地正法!”
“是么?”张怜儿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表情,“太医可是说了,人家要百日禁欲,以固元气……”
靠!靠!靠靠靠!
朱瞻基黑着脸,怪不得张怜儿这么胆大妄为,原来是有护身符啊。
看着朱瞻基这副表情,张怜儿可是开心极了。
“没事,哥哥,人家有办法。”张怜儿一脸神秘的笑,“太医虽说要静养百日……”
只见张怜儿眼波流转,一脸娇羞,“可人家总得让哥哥知道,有些事……未必只有一个方法。哥哥之前不是说过,换个思路,就可以……”
然后,张怜儿又凑近朱瞻基耳旁:“殿下征战辛苦,臣妾总得……犒劳一番。”
这丫头,你说就说吧,还冲着朱瞻基舔舔嘴唇。
朱瞻基双眼圆睁,呦呵,有惊喜!今儿没白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