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208
作品:《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夜凉如水,从窗户缝隙渗入。
朱棡的目光变得深沉而锐利,看来,接下来的路,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了。应天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而他要做的,是在这暗流涌动中,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在意的人,然后,静静地等待和积蓄力量。
他提起笔,铺开信纸,开始给远在太原的和珅写信。
有些安排,必须立刻做出调整了。窗外的月色,冰冷地洒在信纸上,映照着他凝重的侧脸。
这一夜,对许多人而言,注定无眠。
而应天府看似平静的夜幕下,权力的棋盘正在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月色如霜,静静流淌在晋王府书房的窗棂上,将那方铺开的信纸映照得一片清冷。
朱棡悬腕提笔,狼毫尖端饱蘸浓墨,却迟迟未能落下。
徐达那低沉而警醒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依旧在他耳畔嗡嗡回响——“晋王派”、“火上烤”、“藏锋敛锐”。
每一个词都像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在他原本因近期顺遂而有些松懈的神经上。
他深吸了一口冰凉的夜气,迫使自己躁动的心绪缓缓沉淀。
笔尖终于落下,字迹力透纸背,却又在转折处刻意收敛了锋芒,一如他此刻决定采取的韬晦之策。
信中,他详细指示和珅:太原一切事务以“稳”字当头,新织布机的推广暂缓,商税征收力度维持原状暂不强化,对外只宣称专心农耕、抚慰流民。
对于那两千四百名在太原三卫中“正常服役”的魏武卒,更是严令和珅,非生死存亡之紧急关头,绝不可轻易调动显眼,日常只作为精锐边军操练,泯然于众。
他甚至特意嘱咐,可让部分士卒轮值去关外“看守”那批土豆田,以示晋王封地之心仅在农桑。
写至最后,他笔锋顿了顿,添上一句:“应天风云渐起,耳目繁杂,卿于太原,当时刻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凡有异动,速以密信报我。”
写罢,他取出随身小印,郑重地钤上封泥,唤来心腹凤卫,令其以最快速度,秘密送往太原。
做完这一切,他并未感到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几分。
这是一种明知道危险迫近,却不得不束缚手脚、压抑实力的憋闷感。他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任由夜风拂面,试图吹散心头的阴霾。
目光投向魏国公府的方向,想到徐妙云那清澈依赖的眼神,想到徐达虽严厉却暗含关切的提醒,那股郁气才稍稍化开些许。为了他们,暂时的蛰伏是必要的。
次日午后,魏国公府。
朱棡再次登门,这次带来的不再是名贵药材,而是几本精心搜罗的孤本兵书。
徐达正在书房翻阅舆图,见他来了,只是抬了抬眼皮,目光在他带来的兵书上扫过,鼻子里微不可闻地哼了一声,但脸色明显比昨日缓和了许多。
“还算听劝。”徐达放下手中的朱砂笔,声音依旧粗犷,却少了那份刻意的疏离,“信送出去了?”他问的是给和珅的信。
朱棡恭敬答道:“回国公,已命人快马加鞭送走。太原之事,会暂缓节奏。”
“嗯。”徐达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沉吟片刻,目光变得有些深远,语气也低沉了几分,“小子,有些话,昨日当着女眷的面,老夫不便说得太透。今日既然你来了,老夫就再多嘴几句。”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朱棡,望着窗外庭院中嶙峋的假山,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和……惋惜:
“你这几年,收敛些,低调些,先把眼前这关过了,等你和妙云完婚后,安安稳稳地去太原就藩,天高皇帝远,在你的封地里,你想做什么,只要不太过出格,总能施展几分拳脚。”
他顿了顿,转过身,目光如电,直射朱棡心底,那眼神复杂极了,有欣赏,有警告,还有一抹深沉的、无法言说的遗憾:
“我知道,你胸中有沟壑,腹内有乾坤,非池中之物,你做的那些事,搞的新鲜玩意儿,甚至你手底下藏着的那些力量……老夫带兵一辈子,眼睛还没瞎。你有大志向,这我看得出来。”
徐达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如同耳语,却字字千钧,砸在朱棡心上:“但是……可惜了啊……”
这声“可惜”,像一枚冰冷的针,瞬间刺入朱棡的心扉。
他当然明白岳父在可惜什么——可惜他朱棡不是嫡长子,可惜那储君之位早已名花有主,可惜他纵有万般能耐,在那个名为“礼法”和“长幼有序”的巨大枷锁前,似乎也只能徒呼奈何。
父皇对大哥朱标的维护和期望,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铁壁。
一股极其复杂难言的情绪在朱棡胸腔里翻涌。
有被理解的触动,有对命运不公的些微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绝不认命的倔强。
他垂下眼睑,掩去眸底深处一闪而逝的厉色。
是啊,可惜……但谁规定,这万里江山,注定只有长子才能坐稳?
他的谋划,他对系统的运用,他暗中积蓄的力量,从未停止,也绝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停止!
那个最高的位置,他并非没有想过……只是,现在远不是时候。
然而,当他抬起眼,目光掠过窗外,似乎能穿透重重屋宇,看到那个可能在花园里嬉戏的娇俏身影时,他心中的锐气和野望又被一层柔软而坚定的东西包裹了起来。
为了妙云,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和牵绊,他必须忍耐,必须蛰伏。
所有的锋芒和利爪,都要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藏进厚厚的绒毯之下。
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异样,只是化作一声轻微的叹息,带着恰到好处的无奈和认命,顺着徐达的话说道:
“国公的意思,小婿明白。能得国公如此点拨,是小婿的福气。日后……小婿知道该如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