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204
作品:《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她只能努力目视前方,专注地驾驭着马车,心中却是波涛汹涌,暗自咂舌:‘主公的胆子……真是比天还大……这要是被陛下知道……’
她简直不敢想象那后果,只能更加握紧了手中的缰绳,提高十二分的警惕。
车队终于抵达了应天城外。
朱棡没有直接回晋王府,而是在距离皇宫不远的一处僻静巷口停了下来。
“赤鸢,你带她们先回府。”朱棡跳下马车,对赤鸢吩咐道,同时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其他凤卫。
“是,主公。”赤鸢抱拳领命,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道,“主公,一切小心。”
朱棡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刚刚被扶下马车,脸色依旧苍白,但已经勉强整理好仪容的吕氏。
她的眼神有些空洞,带着一种认命般的麻木。
“走吧,我送你进宫。”朱棡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刚才马车里的一切从未发生过。
吕氏抬起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复杂到极致,有爱,有怨,有绝望,最终都化为一片沉寂。
她微微屈膝,行了一礼,声音低微:“有劳晋王殿下。”
两人一前一后,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鸿沟。
坤宁宫内,气氛依旧凝重。
马皇后正坐在榻上,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既担心卧病在床的太子朱标,又气恼秦王朱樉的鲁莽行事,更对朱元璋的雷霆之怒感到无力。
贴身侍女玉儿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徐妙云也在这里。
她年纪虽小,却异常聪慧敏感,察觉到宫中的紧张气氛,便时常过来陪伴马皇后,说些趣事宽慰她。
此刻她正拿着一本棋谱,假装看得认真,实则小耳朵竖着,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当太监通报晋王殿下求见,并且带着吕侧妃一起时,马皇后和徐妙云都愣了一下。
朱棡带着吕氏走进殿内,朱棡神色如常,只是眉眼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风尘仆仆。
吕氏则低垂着头,眼睛红肿,脸色苍白,身体微微发抖,一副受了极大惊吓的模样。
“儿臣(臣妾)参见母后。”两人齐齐行礼。
“棡儿?你这是……”马皇后惊讶地看着朱棡,又看向吕氏,眼中满是疑惑和关切,“吕氏,你……你没事吧?快起来,快起来!玉儿,看座!”她虽然对吕氏有些心结,但本性仁慈,看到对方这副模样,还是心生怜悯。
徐妙云也放下棋谱,跑了过来,仰着小脸看着朱棡,甜甜地叫了一声:“朱棡哥哥!”然后又看向吕氏,小眉头蹙起,关切地问道:“吕姐姐,你的脸色好白,是不是生病了?还是被坏人吓到了?”她年纪小,尚且不太明白那些复杂的纠葛,只是本能地觉得眼前的吕姐姐看起来很可怜。
吕氏听到徐妙云天真关切的话语,身体微微一颤,头垂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蚋:“谢皇后娘娘关心,谢……谢妙云小姐关心,臣妾……臣妾没事……”她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哭腔。
朱棡适时上前一步,挡在了吕氏身前些许,对着马皇后躬身道:“回母后,儿臣奉命出城办差,回来的路上恰好遇到了二哥……和吕侧妃。”
他含糊了“遇到”的具体情况,“吕侧妃似乎受了些惊吓,儿臣担心她的安危,又想着二哥行事或许有些欠妥,恐惹父皇动怒,便先将吕侧妃护送回宫,交由母后安置最为稳妥。”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吕氏为何在他这里,又暗示了朱樉的不妥,还将处置权交给了马皇后,显得滴水不漏。
马皇后是何等人物,一听就明白了大概,定然是朱樉那个混账做了出格的事情,被老三撞见并制止了。
她心中又是气恼又是后怕,同时也对朱棡的果断和顾全大局感到一丝欣慰。
她叹了口气,拉过吕氏冰凉的手,轻轻拍了拍:“好了好了,回来就好,没事了,到了娘这里就安全了,瞧你这孩子,吓得不轻,快坐下歇歇。”
她自称“娘”,既是一种安抚,也重新强调了吕氏作为儿媳的身份。
吕氏听到这声“娘”,身体又是一颤,泪水终于忍不住再次滑落,但她死死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只是顺从地点了点头,在玉儿的搀扶下坐到一旁的凳子上,依旧低垂着头,不敢看任何人。
徐妙云眨着大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虽然不太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感觉到气氛很沉重。
她悄悄挪到朱棡身边,伸出小手,扯了扯朱棡的衣袖,小声问:“朱棡哥哥,坏人被打跑了吗?你不会再走了吧?”她的小脸上写满了依赖和担心。
朱棡低头看着小妙云清澈纯净的眼眸,心中那最后一丝烦躁和阴霾似乎也被驱散了些许。
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揉了揉她的头发,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了许多:“嗯,坏人被打跑了。妙云别担心,哥哥没事。”
看着朱棡对徐妙云自然而然的亲昵,坐在一旁的吕氏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心中涌起巨大的酸楚和嫉妒,但她只能将头埋得更低。
马皇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叹一声孽缘,面上却不显,只是对朱棡道:“棡儿,你也辛苦了,此事母后知道了,会处理好的,你先回去歇息吧,吕氏就留在坤宁宫,没人敢再来扰她。”
“是,儿臣告退。”朱棡行礼,又看了一眼低头不语的吕氏,眼神复杂难明,最终转身,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离开了坤宁宫。
殿内,只剩下马皇后温和的安抚声、吕氏压抑的啜泣声,以及徐妙云偶尔天真烂漫的疑问,交织在一起,预示着这场风波并未完全平息,而新的暗流,或许正在更深的地方涌动。
应天的夜,才刚刚开始。
夜色如墨,将巍峨的皇城温柔又沉重地包裹。
坤宁宫内的灯火渐次熄灭,只余几盏长明灯在廊下摇曳,映照着巡夜太监们拉长的、沉默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