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朱棡中毒
作品:《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队伍在城门前分道扬镳,朱棡跟着锦衣卫穿过繁华的街市,沿途百姓见到王爷仪仗纷纷避让,却又忍不住好奇地张望。几个孩童追着队伍跑了一段,被父母急忙拉了回去。
"看来本王在应天还挺有名气。"朱棡似笑非笑地说道。
千户干笑两声:"殿下说笑了,您在河南赈灾的事迹,早就传遍京城了。"
朱棡不置可否,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商铺。与河南饿殍遍野的景象相比,这里的繁华简直像另一个世界。一个卖糖人的小贩正高声吆喝,旁边绸缎庄的伙计殷勤地招揽着客人,更远处,醉仙楼飘出阵阵酒香。
这就是大明的都城,这就是父皇治下的盛世?
"殿下,到了。"千户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抬头望去,午门已经近在眼前。守门的金吾卫见到晋王,齐刷刷行礼。朱棡翻身下马,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向乾清宫。
乾清宫外,王景洪早已候着。见到朱棡,老太监连忙迎上来:"殿下可算回来了,陛下等您多时了。"
"有劳公公。"朱棡随手塞了块银子过去,"父皇心情如何?"
王景洪不动声色地收了银子,压低声音道:"陛下昨夜批阅奏折到三更天,今早又起了个大早......"他欲言又止,"殿下慎言。"
朱棡会意,深吸一口气,迈步进入殿内。
乾清宫里光线昏暗,朱元璋正背对着门口站在窗前,身形比朱棡记忆中又佝偻了几分。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身,锐利的目光如刀子般刮在朱棡脸上。
"儿臣参见父皇。"朱棡恭敬行礼。
"起来吧。"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河南一行,辛苦了。"
朱棡直起身子,这才发现殿内还有一人——太子朱标正站在御案旁,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兄弟二人目光相接,朱标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儿臣不敢言辛苦。"朱棡沉声道,"只是河南灾情确实严峻,若非新式水车和区田法及时推广,恐怕......"
"朕已经听说了。"朱元璋打断他,突然话锋一转,"但你擅杀朝廷命官,又作何解释?"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朱棡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这是儿臣查获的汝宁府官员贪腐证据,请父皇过目。"
王景洪连忙接过奏折呈上。朱元璋粗略翻看,脸色越来越难看:"好啊,真是朕的好臣子!城外饿殍遍野,他们在府衙饮酒作乐!"
朱标见状,连忙劝道:"父皇息怒。三弟虽然手段激烈了些,但也是为了救灾大局......"
"朕没问你!"朱元璋突然厉声喝道,吓得朱标一哆嗦。
朱棡冷眼旁观,心中暗忖:大哥这出戏演得可真够假的。
果然,朱元璋很快平静下来,意味深长地看着朱棡:"老三,你可知这一路上有多少弹劾你的奏折?"
"儿臣不知。"朱棡坦然道,"但儿臣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朱元璋突然提高声音,"你可知有人告你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朱棡心头一跳,但面上不露分毫:"儿臣在河南所为,皆是为救灾民。若有人因此诽谤儿臣,请父皇明察。"
朱元璋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长叹一声:"罢了。你且回府休息,明日早朝再议。"
朱棡行礼退出,后背已经湿透。走出乾清宫,他长舒一口气,却见朱标快步追了上来。
"三弟留步!"朱标笑容亲切,"为兄在东宫备了酒菜,不如......"
"多谢大哥美意。"朱棡淡淡打断,"只是儿臣离京多日,府中事务堆积,改日再登门拜访。"
朱标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如常:"也好。对了,听说你在路上遇到了刺客?"
朱棡眼神一凝:"大哥消息倒是灵通。"
"为兄也是担心你。"朱标叹道,"如今朝中暗流涌动,三弟行事还需谨慎些。"
"多谢大哥提点。"朱棡拱手告辞,转身时眼中寒光一闪。
回到晋王府,朱棡立刻召来留在京中的心腹。密室中,几名魏武卒统领单膝跪地,静候指令。
"查清楚了吗?那些刺客的来历。"朱棡沉声问道。
"回殿下,"为首的统领低声道,"属下顺着胡惟庸余党这条线查下去,发现他们与周王有所勾连。"
"五弟?"朱棡眉头一皱,"继续说。"
"周王表面上与太子交好,实则暗中培植势力。这次刺杀,很可能是想嫁祸太子,挑起您与太子的争斗。"
朱棡冷笑一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五弟倒是打得好算盘。"他沉思片刻,突然问道,"李善长最近在做什么?"
"回殿下,李公被罢官后一直闭门不出,但前日周王曾秘密拜访过。"
"果然如此。"朱棡眼中精光一闪,"继续盯着,不要打草惊蛇。"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赤鸢匆匆进来:"殿下,魏国公府来人,说徐小姐请您即刻过府一叙!"
朱棡心头一紧:"可说了何事?"
"说是......"赤鸢压低声音,"徐小姐发现了重要线索。"
朱棡立刻起身:"备马!"
魏国公府的花厅里,徐妙云正焦急地踱步。见到朱棡,她如释重负地迎上来:"朱棡哥哥,你看这个!"
她递过一封泛黄的信件。朱棡展开一看,脸色骤变——这是一封胡惟庸生前写给李善长的密信,上面详细记载了他们如何勾结周王,意图挑拨晋王与太子的关系!
"这信从何而来?"朱棡急问。
"是父亲旧部从胡惟庸府上抄出来的。"徐妙云解释道,"当时觉得无关紧要就压下了,今日整理文书时偶然发现......"
朱棡紧紧攥着信件,脑中思绪电转。现在一切都说得通了——那些刺客身上的"胡"字铜牌,东宫令牌的仿制品,甚至颍州知府的异常举动,都是这个阴谋的一部分!
"妙云,你立了大功。"朱棡郑重道,"但这件事情你不要再插手了,太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