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都活着的话,会再见的

作品:《人在殷商当史官,诸圣直呼内行

    征西大军撤退的那一日。


    西岐举国欢庆。


    武王姬发更是下令大摆宴席,文武百官大庆三日。


    压在他们头顶上的阴霾终于消失了。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他们还能趁此机会,一举进兵,兵锋直指汜水关,甚至可以分兵袭击佳梦关和青龙关。


    而殷商则从原本的进攻姿态转变为被动防御,稍有不慎,三关有一关被破,就会面临灭国之祸。


    “好哇,好!”


    姬发此刻当真是意气风发。


    他举杯遥敬姜子牙,大喜道:“相父真乃神人也,如此轻而易举就化解了我西岐之厄,照此下去,不消三五年,我等便可于朝歌城下,斩帝辛祭天!”


    “嗯,待新军彻底训练完成,我便亲率大军东征。”姜子牙此刻也有些许得意。


    殷商大军压境一年有余,他们的胜利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被动防御。


    甚至有时候不得不发动有限的兵力进攻商军大营,干扰商军城池的建设。


    不然的话,那样一座雄关压在西岐山下,对西岐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可是现在好了,什么都好了。


    西岐有了战略缓冲地带,也可以沿着西岐山修筑各种要塞,防御商军的突袭。


    同时还能威压汜水关、青龙关、佳梦关,这三大殷商重镇。


    一旦全部拿下,即可呈三面夹击之势威胁潼关。


    破开潼关指日可待!


    至于说汜水关与潼关之间的穿云关,那里不过是一处边境,不足为虑。


    最要紧的便是汜水关,因为汜水关直插西岐腹地,是殷商的突出部。


    打下佳梦关和青龙关,就可彻底截断其两翼。


    令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只要攻下了潼关,后面的临潼关等地便不足为虑。


    一旦法军攻入孟津,朝歌近在咫尺。


    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西岐一方欢声笑语。


    反观殷商这边,则是一片怨声载道。


    回汜水关的将士们个个垂头丧气。


    他们不明白,明明没有输,为何要撤兵。


    程诩孤身一人行走在大军的最后。


    将前方的景象尽收眼底。


    不远处的闻仲深深叹了口气。


    想必元帅此刻的心情也很不好吧。


    为了最后的胜利,此时的他也只把所有的质疑和责问全部扛在肩上。


    这位大商最年轻的异姓王,肩头上扛着大商的希望。


    邓婵玉走到闻仲身边,低声问道:“太师,元帅他......”


    “诸圣联手算计人族,如今就连道祖也几乎下场了,元帅一人打残了西方教,废掉了他们积攒无数年的教运,还率领我等连斩西岐三十余万大军,使得西岐国力消耗大半......他已经很不容易了,咱们就不要再给他增添压力了。”闻仲轻声感慨着。


    望着远方不断接近的汜水关。


    闻仲心里其实也很不舒服。


    他此生从无败绩。


    今日却无奈撤兵。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死守西岐,二十万将士必然枉死。


    还会连累金鳌岛的诸多道友。


    一时的意气之争,害得殷商国力丧尽。


    这必然不值。


    现在是西岐的底牌太多了,不消耗对方、或者提升自己到同等水平,这一战很难打赢。


    “回关之后,你便接任你父亲的三山关总兵一职吧。”闻仲叮嘱道。


    “我?”


    邓婵玉有些迷茫。


    她虽追随元帅一路征战,也曾独当一面过,但经验终究是差了些啊。


    “太师,我可以吗?”


    “放心吧,到时候二殿下会去做你的副将,还有余化将军也会调往三山关,这也是老夫与元帅商议后的决定。”闻仲就此打住,并未多言。


    将这些年青一代的将领调往二线,也是他和程诩的想法。


    万一计策失败,最起码给这些年青一代的将领留下了一些喘息之机。


    借此机会得以成长的话,将来或可有几分还击的余地。


    包括杨戬回灌江口,哪吒回陈塘关,二人都是去苦修的。


    三关重镇,还是由他们这些老家伙顶住吧。


    回到汜水关中。


    程诩传众将进帐议事。


    看着面前站得稀稀拉拉的众将,程诩也不废话,直截了当道:“如今大军撤回汜水关,当务之急是三关防御。”


    “佳梦关有武成王黄飞虎镇守,张桂芳、张奎,你二人便领本部人马前往协防。”


    “青龙关先前遭遇袭击,损兵折将,陈奇,你领本部人马回援,大王招贤榜下也有梅山七怪将至,与你等共同抵御西岐进犯。”


    “老太师,你我二人,便死守这汜水关,如何?”


    言罢,程诩笑着看向闻仲。


    后者自然没有意见。


    这早已是商量好的事情。


    “好,有元帅与老夫在此坐镇,定叫那西岐匹马不得入关!”


    听完程诩的布置。


    众将逐渐有些缓过神来。


    元帅这是为何?


    明明撤了,为何还把自己顶在最前沿?


    难道他们误会元帅了?


    张桂芳等将领愣了许久,似乎明白了什么。


    元帅不是要撤,是想把战场,挪回殷商。


    他知道胜算很小很小,所以才选择让他们在自己的边疆上作战,免得客死他乡,还无人收尸。


    为国捐躯,得其所哉!


    “元帅......”


    看着开始着手布置汜水关防御的程诩,众将都围了过去。


    “呵呵,你们还愣在这干嘛?都去忙吧。”程诩笑道。


    可张桂芳等人却不愿意挪开。


    他们都不傻,能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位高权重,谁是笨蛋?


    既然这场撤离处处透露着诡异,如今冷静下来之后,他们也抓住了一个关键信息。


    他们不知道元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


    死守三关,死战,不让周军跨过三关一步!


    那么顶在最前面的汜水关必然是西岐的眼中钉肉中刺。


    “元帅,换我来守汜水关吧?你去守潼关,临潼关也行啊。”张桂芳急声劝道。


    一旁的鲁雄老将军也走上前。


    他早该去回防潼关,却迟迟未走。


    “元帅,老夫一把年纪,死不足惜,可您不一样,您是三军的主心骨啊,万不可将自己置身险地。”


    “好了,都别劝了。”程诩婉拒众人。


    汜水关一来是殷商的西方门户,而来有他坐镇,西岐的主攻方向就明确了。


    他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这,其余二关的压力就会轻上许多。


    他回望众将,目光柔和。


    “我不知道你们能活多久,你们也不知道我何时战死沙场,我们都活着的话,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