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换东西啊

作品:《六零:烧信后,我靠孩子嫁入高门

    何大柱拿起那双磨得起了,毛边的旧布鞋,径直往院子里去。


    不一会儿。


    “吱呀——”


    一声沉闷的响动。


    院门被拉开,又在寒风中重重关上。


    昏暗的院子里,很快就传来了给自行车打气时。


    老旧打气筒发出的“噗嗤噗嗤”的独特声响。


    何家离刘翠兰的娘家何家村,说远不远。


    也就五公里的土路。


    平日里腿脚快的壮劳力,紧赶慢赶,个把钟头也能走到。


    只是这大晚上的,夜路崎岖,就显得有些难走了。


    此刻,何大柱卯足了劲儿蹬着自行车。


    车轮碾过坑坑洼洼,不太平整的土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


    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出老远。


    刘翠兰稳稳当当地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夜风呼呼地吹拂着她的脸颊,带着乡野特有的微凉和泥土的芬芳。


    她怀里紧紧揣着那个用一块半旧的蓝布包袱。


    包袱裹得严严实实,里面是布料,香胰子等物。


    物件的棱角分明,硌着她的胸口,让她有些微微的生疼。


    她却丝毫不觉得难受。


    反而觉得这包袱沉甸甸的,压手得很。


    心里头也是热乎乎的,暖洋洋的。


    仿佛揣着一团,能给全家带来好日子的希望之火,明亮而炽热。


    闺女如今出息了,在城里站稳了脚跟。


    还能帮衬着那些有本事的贵人家办事,这是多大的体面!


    她这个当妈的,脸上也有光彩,腰杆子都能挺得更直些。


    刘翠兰心里美滋滋的。


    越想越觉得,这位女儿的同事,是自家命中注定的大贵人。


    她开始更加活泛地琢磨起来。


    这次要是能把鸡和鸡蛋的事情,办得妥妥帖帖,漂漂亮亮的。


    让雅琴姐舒心满意,挑不出半点错处。


    往后啊,说不准真能厚着脸皮求一求雅琴姐。


    帮忙提携自家娘家一把。


    哪怕是在城里那些大厂子里。


    给娘家侄子们寻个看大门,扫院子的轻省活计。


    那也比窝在乡下土里刨食,一年到头没几个活钱强上百倍啊!


    或者,要是能给自家,哪个沾亲带故的大小子。


    在相关的那些大厂子里。


    安排上一个能转正的正经工作岗位。


    那他们老何家,可就真是祖坟上冒了万丈青烟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看这次差事办得如何。


    可千万不能出半点岔子,务必尽善尽美。


    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着,摇摇晃晃。


    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总算在夜幕的笼罩下。


    远远望见了何家村村口的几点微弱灯火。


    刚到娘家院子外头。


    刘翠兰就听见,里面养的那条大黄土狗。


    “汪汪汪”地叫了起来,声音洪亮。


    刘翠兰扬声,带着几分亲切和急切,朝着院里喊了一句。


    “爹!娘!开门!是我跟当家的回来了!”


    不一会儿。


    院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拉开了一条缝隙。


    一缕昏暗的煤油灯光,从门缝里艰难地透了出来。


    在地上投下晃晃悠悠的光影。


    刘翠兰的爹娘,何小芳的外公外婆,探出头来。


    一见是自家闺女女婿,大半夜的,还提着个不小的包袱回来了。


    老两口脸上都挺惊讶,也挺高兴,皱纹里都透着笑意。


    连忙把他们迎进屋里。


    “哎哟,大晚上黑灯瞎火的,咋过来了?。“


    ”快进屋,快进屋暖和暖和。”


    老两口脸上,常年被风霜刻出的深深皱纹。


    在昏暗如豆的煤油灯光下。


    都因为见到闺女女婿的欢喜而舒展开了。


    屋里还是,那股熟悉的烟火气。


    混杂着泥土炕特有的温暖气息,让刘翠兰感到一阵心安。


    刘翠兰也顾不上寒暄太多,一屁股在炕沿边坐下。


    就赶紧把女儿小芳同事,如今身怀六甲。


    即将临盆,急需大量母鸡和新鲜鸡蛋补养身子。


    想用些城里物件来乡下换的事情。


    跟老两口原原本本,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


    又示意站在一旁的何小芳,把带来的那个大蓝布包袱打开。


    将里面的各色布料,香胰子和崭新的胶鞋。


    一样一样地拿出来。


    小心翼翼地摊放在土炕上那张有些年头的旧炕席上。


    “爹,娘,你们快瞧瞧,这些。“


    ”这些都是城里那位同事,就是小芳常跟你们念叨的那位贵人给的。”


    刘翠兰指着炕上,那些在乡下人看来光鲜亮丽的东西。


    语气里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自豪和得意。


    “雅琴姐快生了,听说是双胎呢!金贵着呢,马虎不得。”


    “这坐月子可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


    ”需要不少好母鸡,和新鲜鸡蛋来好好补养身子。”


    “这不是,就想着从咱们乡下换些实实在在,知根知底的东西过去。”


    “这些东西,你们老两口看看,估摸着能换多少鸡,多少鸡蛋?”


    刘翠兰的母亲,也就是何小芳的外婆。


    一听是这么回事,眼神立马就落在了炕上那些花花绿绿。


    在乡下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件上。


    尤其是那几匹,颜色鲜亮得晃眼的红布。


    还有城里人才能用上的,带着香味儿的香胰子。


    老太太颤巍巍地伸出手,拿起一块用油纸包着的香胰子。


    放到鼻子底下,小心翼翼地闻了闻。


    一股子清淡却极好闻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这是她这辈子都没闻过的好味道。


    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啊!


    金贵着呢!


    老太太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那张布满沟壑的脸上,褶子都笑得更深了。


    几乎要将眼睛挤成一条缝。


    当下就一拍炕沿,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


    却透着一股子山里人的爽快和实在。


    “多大点事儿!不就是几只下蛋的鸡,一些个新鲜鸡蛋嘛!”


    老太太语气里透着一股子乡下人的实在和自豪。


    “那位雅琴姐既然,看得上咱们家的鸡和蛋。”


    “那是她的眼光好,说明咱家的东西实在。”


    “咱小芳如今出息了,能在城里帮上贵人的忙,那是天大的好事。”


    老太太拉着何小芳的手。


    欣慰地拍了拍。


    她觉得外孙女,能在城里那些有本事的人面前说上话。


    抬得起头。


    比什么都让她这个当娘的高兴。


    老太太本就是个爽快麻利的人。


    更何况。


    就刘翠兰这么一个宝贝闺女。


    从小到大都是捧在手心里疼的。


    如今闺女大老远。


    大晚上地开了口。


    不过是要几只鸡和一些鸡蛋。


    哪有不点头应承的道理。


    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开了。


    这些好布料。


    正好能给家里的几个孙子孙女扯几身新衣裳。


    尤其是那红布。


    给快要说亲的孙女,做嫁妆添妆都体面。


    “咱家那几只芦花鸡,都是刚下蛋两三个月的好鸡。”


    “屁股干净,精神头足,保准下蛋勤快!”


    “先给你匀三只过去,让你雅琴姐瞧瞧。”


    老太太说着,就麻利地起身,招呼老头子去鸡窝里抓鸡。


    昏暗的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利索。


    至于鸡蛋,老太太更是打包票。


    “咱家攒的这些,你先都拿去。”


    她指了指墙角一个装着鸡蛋的篮子。


    “不够的话,我再跟你那几个嫂子,还有村里相熟的人家换些。”


    “她们见了这些好布料,还不抢着换?”


    老太太对这些布料的吸引力信心十足。


    老太太做事麻利。


    当即就让,几个从隔壁屋闻声过来的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