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交换

作品:《六零:烧信后,我靠孩子嫁入高门

    何小芳得了李雅琴的吩咐。


    她心里沉甸甸地揣着事儿。


    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了许多,带着一股子按捺不住的雀跃。


    一进家门,就瞧见母亲刘翠兰正在灶房里收拾碗筷。


    何小芳也顾不上去搭把手。


    她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地走到母亲跟前。


    将李雅琴交代下来的事情,一五一十。


    详详细细地跟父母分说了。


    屋里光线有些昏暗。


    桌上一盏豆大的油灯,火苗微微跳动着,不安分地闪烁。


    昏黄的光晕,映照着一家人被烟火熏得略有些黝黑的面庞。


    此刻,一家三口都围坐在炕桌边上。


    “爸,妈,雅琴姐那边有大好事交代下来了!”


    何小芳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兴奋。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盛满了天上的星子。


    “雅琴姐快生了,说是双胎呢!这坐月子顶顶要紧。“


    ”需要不少鸡和鸡蛋补身子,让我帮忙寻摸寻摸。”


    刘翠兰一听是那位“雅琴姐”交代下来的事。


    她手里的抹布“啪”地往桌上一放。


    那双原本,略显疲惫的眼睛倏地就亮了起来。


    透着一股子久违的精明和掩饰不住的热切。


    她本就是从乡下嫁到城里来的。


    娘家就在离城十几里外的何家村。


    对于村里的那些门道,她熟稔得很。


    当年在娘家的时候,她可是出了名的养鸡一把好手。


    后来嫁到了城里,虽然过上了吃商品粮的日子。


    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但骨子里那份庄稼人的勤快。


    和对土地的那股子亲近念想,却从未真正消减过。


    如今孩子们都大了,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营生。


    她赋闲在家,除了每日操持这些琐碎的家务,也没旁的进项。


    总觉得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心里头发空。


    她正日日盼着,能有点什么事情做做才好。


    最好是能巴结上,城里那些有头有脸的贵人。


    这下可真是瞌睡遇上了枕头!


    有事做了!


    还是给那位神通广大的雅琴姐办事!


    刘翠兰的心思,像是被投入石子的水面。


    立刻活泛开了,一圈圈的涟漪荡漾。


    她娘家那边,父母虽然早就跟哥哥们分了家单过。


    可老两口手里,还紧紧攥着两亩最好的自留地,宝贝似的。


    平日里就爱在自留地里拾掇些鸡鸭。


    不说多,少说也养着十几只正当年的下蛋母鸡。


    下的那些圆滚滚的鸡蛋,除了自家解馋吃用。


    偶尔也会积攒起来,拿到集市上换点零用的油盐酱醋。


    她娘家足足有六个哥哥。


    可就她这么一个宝贝疙瘩似的闺女。


    从小到大,那都是被爹娘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没受过半点委屈。


    就这点小事,娘家那边肯定能帮得上忙,而且会尽心尽力地帮。


    “哎哟!我的好闺女!这事儿你可真是找对人了!”


    刘翠兰激动得猛一拍自己的大腿。


    那用了多年的炕席,似乎都跟着颤了颤。


    她脸上的笑容,像是三月里初开的桃花。


    又像是刚出笼的白面馒头,暄腾又喜庆,舒展得没了边儿。


    “你雅琴姐那是什么人呐!”


    “那是咱们家的大恩人!是活菩萨!”


    “她看得上咱们家,愿意使唤咱们,那是给咱们天大的脸面!”


    “这事儿,妈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帖帖的,保管让她挑不出半点儿错处!”


    刘翠兰心中,那算盘珠子拨得飞快。


    这事儿要是,给人办得敞亮了,办得漂亮了。


    不光闺女小芳,在雅琴姐面前更能挺直腰杆,更有脸面。


    往后啊,说不定还能托着雅琴姐那通天的关系。


    给自家男人何大柱,换个好工作,或者给那几个不成器的亲戚们。


    在城里寻个,轻松体面的好差事。


    那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天大的造化了!


    何小芳见母亲这般积极上心,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她将李雅琴给的那些布票,瑕疵布,香胰子和崭新的解放鞋。


    一股脑儿地都从随身的布包里掏了出来。


    “哗啦”一下。


    各色布料,一沓布票,几块带着包装的香胰子。


    还有那几双崭新的胶底解放鞋,都摊在了油腻腻的炕桌上。


    那几匹颜色鲜亮得晃眼的红布。


    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柔和却诱人的光泽。


    还有城里人,才能用上的香胰子。


    以及那几双崭新未曾上过脚的解放胶鞋。


    这些东西,在昏黄的灯光下,都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诱人气息。


    这些可都是乡下人眼里的稀罕宝贝,平日里见都难得见上一眼!


    “妈,您快瞧瞧,这些,这些都是雅琴姐拿出来,让咱们去乡下换鸡和鸡蛋的。”


    何小芳指着,炕桌上那些琳琅满目的东西。


    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得意与自豪。


    “雅琴姐说了,东西尽管用,不用心疼。”


    “鸡蛋有多少就要多少,不设上限。”


    “母鸡也要品相顶好的,那种油光水滑,一看就能下蛋的。”


    “她说,就用这些城里人稀罕的物件,去换乡下那些实实在在的鸡和鸡蛋。”


    “您看着挑,喜欢哪个就拿哪个去换,不用跟她客气。”


    “雅琴姐还说了,鸡蛋要得多,多多益善。“


    ”您要是换得多,换回来的鸡蛋尽够她用之后。“


    ”剩下的那些料子什么的,就都归您自个儿处置。”


    “至于那些下蛋的母鸡,雅琴姐说了。“


    ”先不拘多少,弄几只品相顶尖的回来给她掌掌眼。”


    “要是鸡确实好,后续肯定还要不少呢!”


    “所以啊,妈,您可得仔细挑。“


    ”得是那种羽毛油光水滑,屁股干净。“


    ”瞧着就精神抖擞,能下蛋的青壮年母鸡。”


    何小芳说完,满眼期待地看着自己的母亲。


    刘翠兰一听这话,更是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


    她小心翼翼地伸出粗糙的手,拿起一匹鲜红的布料。


    凑到油灯底下,仔仔细细地端详着。


    这些东西,在城里都是紧俏货。


    得凭票供应,轻易弄不到手。


    更别提在缺衣少食的乡下了。


    那几匹红布,颜色鲜亮得像是能掐出水来,摸着也厚实坚韧。


    这要是拿回娘家去,无论是给未出嫁的侄女做新被面。


    还是给小外孙们做几件过年的新衣服,那都是顶顶好的料子。


    还有那些所谓的“瑕疵布”,在她这等过日子精细的人看来。


    也就是针脚偶尔跳了几针,或是颜色略微有那么一点点不匀称。


    自家裁剪了用,那是一点儿都不耽误,谁还能拿着放大镜瞧不成?


    还有那几块带着精致包装的香胰子和崭新的解放鞋。


    更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是乡下人梦寐以求的稀罕物。


    她仿佛已经瞧见。


    娘家那几个平日里眼高于顶,说话尖酸刻薄的嫂子们。


    见了这些稀罕的布料和城里人用的香胰子时。


    那副既羡慕又嫉妒,想巴结又拉不下脸的复杂神情了。


    一想到那场景,刘翠兰心里就别提多舒坦,多畅快了。


    “你雅琴姐可真是个有大本事,又敞亮大方的人啊!”


    刘翠兰一边拿起,一匹红布在自己身上比划着。


    想象着闺女穿上这红布做的新衣裳会是何等体面,一边啧啧称赞。


    “这份人情,这份看重,咱们可得牢牢记在心里,万万不能忘了。”


    “这事儿,包在妈身上!”


    她的心里热乎乎的,像是揣了个小火炉。


    觉得这位雅琴姐不仅有本事,有手段,还特别大方,不拿捏人。


    她当即就做了决定。


    刘翠兰越想心里越是火热,觉得这事儿必须得趁热打铁,刻不容缓。


    她当即拍板,扭头对一旁默默抽着旱烟。


    听了半晌几乎没怎么言语的何大柱说。


    “当家的,你别在那儿闷头抽烟了。“


    ”赶紧的,把咱家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拾掇拾掇,车胎打足了气!”


    “咱们这就回我娘家一趟!连夜去!免得耽误了雅琴姐的要紧大事!”


    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和果断。


    像是已经看到了无数好处,在向自家招手。


    何大柱虽说平日里话不多,沉默寡言。


    但他也是个拎得清轻重的实在人。


    听媳妇这么一说,又瞅了瞅炕桌上那些确实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