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 章 周公之礼是这么来的
作品:《网友遍布古今,我惊呆了》 本来只是一个随意打开播放着打发化妆过程的视频,可听着听着,能可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
大家天天说要去梦里会周公,自己有些时候做了梦,也总是忍不住好奇梦有什么寓意,想去查查周公解梦。
可能可好像从来没认真思考过,这“周公解梦” 里的周公,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个周公是真实存在过的人吗?
想到这,能可放下手里的眉笔,拿起手机搜索。
没过多久,能可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周公这人真实存在过,他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封地在周,故称周公。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摄政,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井田制,制定“周礼”规范社会行为,提出“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为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基础。
看到这,能可突然想起她的采诗官朋友。
她只知道采诗官寤生生活在大周朝,却不知道他具体生活在什么大周年间。
周朝传国君 32代 ,享国约790年,或许,寤生和周公就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能可是一个想到什么就要去做什么的人,她当下就拿过电脑,缓缓打下一行字。
能可超能耐:敢问先生,你现在生活的年份是哪一年?当政者是哪一位?
大周采诗官寤生:如今是周康王姬钊当政,他当政已有十载。
周康王?
能可自己是个文科生,但离开历史书太久,她现在只知道周文王、周武王,这周康王,她却是一点都想不起来。
她一拍脑袋,自己骂自己,“叫你好好读书你非不听,偏偏要去追雀放老母猪,脑子里净装些臭豆腐,这下好了,周公不认识,周康王也不认识。”
既然不知道,那就要去学习,能可没有问网友寤生,而是第一时间打开了搜索框。
得知自己的网友寤生生活在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能可心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想着许久没有对方的消息,能可缓缓打下一行字。
能可超能耐:先生最近忙吗?
大周采诗官寤生:诗歌都整理完了,大家最近都空闲下来。
能可超能耐:那你们是不是得养精蓄锐,为来年春日外出采集诗歌做准备?
大周采诗官寤生:是,也不是。
大周采诗官寤生:今年的冬日史无前例的冷,江河俱冻,牛马都被冻死,虎、豹、犀、象都被冻的迁居,我们更是出不了门,每日就缩在屋里生火取暖。
能可超能耐:之前给你的碳,可还够用?
大周采诗官寤生:还剩下不少,多谢上神垂怜。
大周采诗官寤生:朝廷律法规定百姓不得随意进入山林砍伐木材,若是没有上神赐予的碳,这个寒冬我们怕是过不去了。
能可超能耐:哎呀,这都是小事。
想到自己一会要去喝喜酒,能可又好奇的打下一句话。
能可超能耐:先生,眼看着快过年了,在你们那,这个时间里成亲的人多不多?
大周采诗官寤生:过年?上神说的可是年节?我们的年节早已经过完了。
能可超能耐:你们不是正月过年吗?
大周采诗官寤生:不是,我们这里,十一月为岁首。
能可超能耐:这么说,如今这时候,也少有人婚嫁了?
大周采诗官:冬日本就少有人婚嫁,春秋之际,万物复苏,五谷丰登,这样的时节最为吉利,大家婚嫁一般都在春秋进行。
看到这,能可深吸了一口气,农耕时代,时节变化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也影响着年节,还影响人们的婚姻大事啊。
说起婚姻大事,能可又不禁好奇起周朝的婚嫁习俗来。
能可超能耐:先生,在你们那,可有什么独特的婚嫁习俗?
大周采诗官寤生:我在们大周,婚嫁需严格遵守周公之礼,同姓百世不通婚,用以区别禽兽。
能可超能耐:同姓不婚?
这是为了避免近亲成婚?
大周采诗官寤生: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能可超能耐:那怎么能确保不同姓的人不会是近亲属呢?
大周采诗官寤生:在我们这,姓与氏分离,男子曰氏、女子曰姓,姓用于区分母系血缘,同姓即同源但不同氏族,可避免同姓成婚的可能。
姓氏姓氏,能可一直以为这就是一个词,没想到居然是可以分开的。
能可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果然是活到老,学到老,又是学到了新知识的一天。”
她眼睛无意间往上面瞟,看到了之前差点被忽视的四个字——“周公之礼”。
周公之礼,这不就是夫妻鱼水之欢的意思吗?
可看寤生表达的意思,周公之礼代表的好像不是这么简单浅薄的含义。
能可超能耐:先生,你所说的“周公之礼”,是何意?
大周采诗官寤生:说起周公之礼,说来话长。
大周采诗官寤生:大周建国初期,社会风气日渐混乱,原有的婚姻礼制荡然无存,民间婚俗陷入无序状态。
能可超能耐:婚俗无序?
大周采诗官寤生:据史书记载,在当时的齐地,有人家家中子弟婚事不当,酿成血案;在郑地,有新婚夫妇因不晓夫妻之道,闹得乡里不安;在鲁地,更有人公然违背人伦大道,引起众怒。
大周采诗官寤生:治国先治家,齐家必先正婚姻。这桩桩件件让周公意识到,若不及时整顿婚俗,周朝统治根基必将动摇。为此,周公派出专人,走访民间耆老,搜集各地婚俗。
能可超能耐:然后呢?
大周采诗官寤生:在豫地,他们记录下“合卺”之礼;在陈地,他们发现“同牢”之俗;在卫地,他们采集到“礼敬”之规。
大周采诗官寤生:周公将这些优良传统加以整理,经过反复推敲,制定了详细的婚姻七礼。后人为纪念周公的这一创举,特意将夫妻之礼称为“周公之礼”。
能可超能耐:那这所谓的“周公之礼”,都包含什么内容?
大周采诗官寤生:周公之礼体现在礼制的方方面面,周公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并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
看到这,能可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三书六礼她是知道的,她一直知道这是老祖宗从很早之前就流传下来的婚嫁习俗,却不知道这是周公定下来的礼制。
原来,周公之礼是这么来的。
能可超能耐:当时周公推行新的礼制,可有遇到阻碍?
大周采诗官寤生:自然有,周公创立婚姻新礼制之初,朝野上下反对声浪此起彼伏。有很多人认为夫妻之事属闺房私密,将其写入礼制有违祖制。更有大臣声称此举会导致民风日下,有损周朝威严。
大周采诗官寤生:为了让礼制顺利推行,周公与其妻子一起逐一演示。
逐一演示?
这前面六礼倒是好演示,可这最后一个环节,咋演示?
也不知寤生是不是顺着网线感受到了能可的心声,不等她问,便主动开口解释。
大周采诗官寤生:葫芦,未分之前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
大周采诗官寤生:敦夫妇之伦,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之理,于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一分钟后,眼前出现了一卷颇具古韵的竹简,看着竹简上大大的《敦伦经》三个大字,能可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