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你确定?不到十五分钟?
作品:《四合院:这一世,我不再是傻柱!》 次日清晨。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何雨柱哼着小曲,推着自己的二八大杠,走进了轧钢厂的车棚。
昨晚那场大戏,让他心情好得不得了,连带着看厂里的一切都觉得顺眼了许多。
刚把车停好,锁上锁。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何师傅。”
何雨柱回头一看,只见娄晓娥俏生生地站在不远处。
她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布拉吉,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又干净。
“哟,是娄姑娘啊,有事?”
何雨柱乐呵呵地打招呼。
娄晓娥迎了上来,走到他面前,稍微有点不好意思地开口。
“何师傅,想请您帮个忙。”
“这个周末,您有时间吗?我想请您中午到我们家,帮着做顿饭。”
何雨柱一愣,随即笑了。
“没问题啊,多大点事儿。”
娄晓娥见他答应得爽快,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她又往前凑了凑,声音放低了一些。
“还有个事儿。”
“我爸上次喝了您送的药酒,觉得效果特别好。”
“他想问问您,这药酒还有没有,他想买一些。”
“价钱您放心,肯定比市面上的价格要高。”
何雨柱把药酒的事儿应了下来,心里琢磨着回头得再泡上一坛。
娄晓娥看事情都谈妥了,脸上的笑容也变得轻松起来。
“那……何师傅,我就不打扰您了。”
“您先忙,周末我等您。”
说完,她脸颊微微泛红,转身快步走开了。
何雨柱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嘿嘿一笑,心情更好了。
他转身锁好车,正准备往食堂溜达,一个急匆匆的身影就冲了过来。
“哎哟,何师傅,可算找着你了!”
来人是李副厂长的秘书,王秘书。
此刻他脑门上全是汗,一脸的焦急。
何雨柱一看来人,有点纳闷。
“王秘书,嘛事儿啊这么火急火燎的?”
王秘书喘了两口粗气,一把拉住何雨柱的胳膊。
“别问了,快跟我走。”
“李副厂长让你马上去一趟技术科。”
“技术科?”
何雨柱更奇怪了。
“我去那儿干嘛,我一个厨子,跟技术科八竿子打不着啊。”
王秘书拉着他,脚下不停。
“就是因为你那台宝贝疙瘩!”
“农业部来人了,点名要看你的那个……那个割麦机!”
何雨柱的脚步顿了一下。
农业部都惊动了?
这动静可真不小。
两人一路快走,很快就到了技术科所在的厂房。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金属碰撞和擦拭的声响。
一进库房,何雨柱就看见严科长正带着晏工几个人,围着那台孤零零摆在中央的割麦机忙活。
他们拿着棉纱和机油,正仔细地给链条和齿轮做着最后的润滑与清尘。
那架势,比伺候亲爹还上心。
严科长一抬头看见何雨柱,眼睛顿时一亮,赶紧迎了上来。
“雨柱同志,你可算来了!”
“快快快,过来看看你的宝贝,一会儿领导就要来了。”
何雨柱走到跟前,打量着焕然一新的割麦机,满意地点了点头。
严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压低了声音。
“听着,这次来的是农业部的张司长。”
“是专门为了你这台机器来的。”
“一会儿你可得好好表现,把这台机器的工作原理,还有你当初是怎么琢磨出来的,都跟领导好好讲讲。”
“当初我就跟厂里申请,想把你调到我们技术科来。”
“你这脑子,不去搞技术,窝在厨房里真是屈才了。”
“可惜啊,厂领导没批。”
何雨柱笑了笑,没接这个话茬。
就在这时,库房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几个人簇拥着一个身穿中山装,面容刚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厂书记孙书记和杨厂长,李副厂长跟在侧后方,几个人都小心翼翼地陪着中间那位。
毫无疑问,那位就是农业部的张司长了。
张司长一进库房,根本没理会众人的寒暄,目光直勾勾地就落在了那台造型奇特的割麦机上。
他的眼神里带着审视,也带着掩饰不住的好奇。
杨厂长见状,立刻上前一步,热情地介绍起来。
“张司长,这就是我们厂的何雨柱同志,利用业余时间捣鼓出来的割麦机。”
他指了指机器,脸上带着自豪。
“昨天下午,我们刚组织了一次实地测试。”
“何雨柱同志亲自操作,就在厂外那片试验田里,收割了半亩小麦。”
说着,杨厂长又指向旁边堆放整齐的东西。
“司长您看,这是收割下来的麦秸,切口平整,码放得也整齐。”
“这边箩筐里,就是收集起来的麦穗,几乎没什么遗漏。”
张司长迈开步子,径直走了过去。
他先是弯腰拿起一截麦秸,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断口。
那断口确实非常平整,没有丝毫的拉扯痕迹。
他又走到箩筐边,伸手抓起一把饱满的麦穗。
金黄的麦粒在指缝间滚动,他掂了掂分量,眼神中的满意之色越来越浓。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看向杨厂长。
“收割这半亩地,用了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一出,整个库房瞬间安静下来。
李副厂长和杨厂长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齐刷刷投向了站在一旁的何雨柱。
何雨柱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嘴角微微上翘。
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
“不到十五分钟。”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炸雷在安静的库房里轰然炸响。
嘶——
周围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十五分钟。
半亩地。
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冲击力实在太强。
杨厂长和孙书记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狂喜。
他们知道快,但没想到会快到这种地步。
李副厂长站在一旁,脸色变幻不定。
这傻柱,怎么就走了这种狗屎运。
张司长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猛地转过头,视线像两把锋利的刀子,直直地扎在何雨柱身上。
“你确定?”
“不到十五分钟?”
何雨柱一脸淡定地摊了摊手。
“当时很多人都看着呢,杨厂长和孙书记也在场。”
“我一个人,推着这台机器,溜溜达达就干完了。”
“不费劲。”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听在众人耳朵里却分量十足。
张司长沉默了。
他再次走到割麦机旁边,这一次,他看得更加仔细。
他伸出手,触摸着冰冷的金属机身,手指划过锋利的刀片,感受着齿轮和链条之间严丝合缝的精密结构。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审视与好奇,逐渐变成了震惊,最后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赞叹。
这台机器的设计,处处透着一股子巧思。
结构看似简单,却完美地解决了收割、脱粒、秸秆整理这几个核心难题。
而且,它居然是靠人力驱动的。
这意味着,它不需要消耗宝贵的燃油,几乎没有使用门槛。
这对于当前国家农业的现状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