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溺女事件结果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溺女多为贫困人家所行之举,官员不差钱,不会做溺女的事。


    正常来说,民间溺女,所得的利益并非来自官员。


    所以你就算再怎么将矛头对准官员,也影响不到百姓的思想,止不住溺女的歪风。


    宁承慢:“民间溺女,是因为无利可图,甚至要搭上大把利益,若是我们鼓励生女,给刚出生的女婴发喜钱。”


    “以后隔年给女孩子发钱直到其及笄,百姓因生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可大大减轻溺女之事。”


    户部尚书穆伦:“生女则发钱,一管要管十几年,大清每年最少有数百万女婴出生,成本过高,奴才不赞同宁大人的提议。”


    大清土著的人口就有一个多亿,加上十州及归州,大清的人口已经突破两亿。


    民间女子,怀上了就生,一个女人生几胎是常见之事。


    哪有这么多钱用来鼓励生女。


    胤禟:“喜塔腊大人多虑了,若将女婴刚出生的喜钱定为一两银子,后面隔年领的钱定为一百文钱,直至及笄,花在一个女孩子身上的钱不足二两银子。”


    “用区区小钱,救回一命,将来为大清繁衍子嗣,有何不可?再者说,朝廷增加这项福利,一年的花费在一千万两银子之内。”


    “商院每年的税收已经过亿,每年从朝廷拨出去的银钱在一亿两银子左右,商院的收入够维持大清的正常运转及花在女孩子上面的钱。”


    “户部收的其他税及归州回来的银子完全够应对其他突发事情。”


    穆伦,喜塔腊氏,满洲镶蓝旗人。


    胤禟身为商院的主事,清楚商院每年的收入有多少。


    如今的商院,已经成了国库的主要收入。


    户部的税收,一年到头才五六千万两银子,商院的收入比户部翻了个倍。


    钱多到康熙都不感兴趣了,直接免了胤禟玻璃艺术品的分成。


    如今的康熙已经阔绰到了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因此康熙颇为大气道:“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女子及笄前就按此执行。”


    胤?:“皇阿玛,用钱能防止一些溺女事件,只是女子出嫁后强制娘家给重礼,甚至每年都要给。”


    “长此以往,当百姓们反应过来朝廷发的钱弥补不了他们的损失时,溺女之风将延续下去。”


    “所以我们不但要在女子及笄前给予鼓励,还要多关心一下女子出嫁后的事情。”


    穆伦不满道:“总不能女子出嫁后还让朝廷给钱吧?”


    一个个的大老爷们,手中有点钱,就大手大脚的败,早晚让他们将国库败个精光。


    胤?:“孤没想过一直让朝廷出钱。皇阿玛,儿臣是想着现在有女子缠足监察院,可以让她们监察一下女子成亲后的生活。”


    “若是有人家苛刻媳妇,她们可以管教女子夫家,若是无故伤人者,可告上衙门,该罚当罚,该判刑判刑。”


    穆伦松了一口气,不是让他出钱便好,判刑之事轮不到他来管。


    大理寺卿哈达哈犹豫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不好管吧?”


    胤?:“没有什么不好管的,以伤势轻重来判,出几个重例,如同当初的余由温,我们处置的重,下面的人对缠足女子没以前热乎,却也不敢在生活上太过亏待。”


    缠足女子的身价一落千丈,生活有了些影响,却比想象中的好一些。


    哈达哈:“若是判得太重,媳妇有了底气,不孝顺婆家长辈,该如何是好?”


    胤?:“不能因为一些未知的事情,便不做,我们可以先试行,看看效果。”


    苏策丽刚用完早膳,胤?下朝回来,将顶子递给后头进来的来宝,自己过来倒了杯水一饮而尽。


    胤?放下杯子,往榻后一靠,一副累坏了的表情:“为了别人家的女人,我在朝堂上讲得口水都干了,你吃醋不?”


    苏策丽亲手给他倒了杯水递到他面前:“吃醋吃醋,肚子酸着呢,来再喝杯水润润喉咙,给我讲讲皇阿玛同意没?”


    胤?没动手,大爷般的用眼神示意她喂他。


    苏策丽真想白他一眼,想了想,还是将杯子递到他唇边,将水喂进了他嘴里。


    胤?露出了一副得逞的样子,哈哈大笑着将苏策丽揽进他怀里:“福晋喂的水就是甜,甜心里去了。”


    苏策丽轻捶了他一下,:“甜够了就给我讲讲结果。”


    胤?不以为意,大狗头蹭过来,亲了一口,方心满意足的将朝堂上的事情讲了一遍。


    胤?:“……,有人担心媳妇有了底气,以后不孝顺婆家,你觉得他们的担心是否有道理?”


    苏策丽从小生活在女子可以随意养小白脸的安达拉氏,想法跟外面的人有很大差异。


    苏策丽:“说起孝道一事,其实我一直不知为何媳妇要孝顺婆家长辈。媳妇是在娘家长大的,嫁进婆家前没吃婆家一粒米。”


    “嫁进婆家后,能做事养活自己,甚至替婆家创造价值。相当于婆家多了一个劳动力,他们不欠婆家长辈的,为何要孝敬婆家长辈?”


    “特别是那种带着嫁妆嫁进婆家的女子,娘家要年年出重礼,娘家得不到好处的同时还要省衣缩食供养一个外嫁女,图的是什么?”


    “婆家要是不想为自家传宗接代,可不娶妻,娶了一个别人养好的劳动力回来替自己家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要求外家供养他们,哪来的这么大脸?”


    生一个女儿,得不到任何利益,还要年年倒贴,怪不得有女人是‘赔钱货’的名头,甚至有溺女的事情。


    现在想想,也不能怪女婴的父母太过狠心,谁都想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些。


    百姓家中钱财有限,为了一个注定会嫁去别人家的人苛刻自己一家人,甚至倾家荡产,没几个人受得住。


    干脆在开始时便结束一切,长痛不如短痛。


    胤?觉得自己的三观有点炸裂,却又反驳不了苏策丽,按分析来看,娘家养一个女儿,确实没有可图之事。


    胤?:“如果人人都不孝顺长辈?不是乱了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