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最后搓出了万物,包括吃瓜的你!

作品:《视频万通:开局野史创飞所有人

    白居易看到那条“巴山楚水凄凉地,李白强吻白居易”差点没站稳,颤抖着手,


    “这群可恶的后世子孙!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啊!我配吗?


    李白那可是你们说的诗仙啊!我这拍马也赶不上啊!”


    ……


    【接下来呢,让我们去探索一下周敦颐的“真面目”!


    北宋理学男神の反差萌:周敦颐


    来“扒一扒”这位名字中自带“敦厚软萌”滤镜,其实呢,思想硬核如金刚石的莲花君子!】


    【名字很“软”,思想巨“刚”】


    【本名嘛,叫周敦实,后来呢,宋英宗继位,为了避讳宋英宗旧名“宗实”,就改名叫周敦颐啦。


    外号呢,主打一个懒,叫“濂溪先生”其实就是以家门口那条濂溪命名,主打一个“我家门口有条河”的朴素浪漫。


    名字误解,那可就有的说了乍一听叫“敦颐”,感觉就像是像敦厚可爱的邻家大叔?


    你要是这么感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位爷可是正儿八经的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啊,他的思想深度怎么说呢,可能能戳穿地心!


    他构建的“太极图说”宇宙模型,能称的上是北宋版的《三体》,这个一出来,直接让后来的程颢、程颐、朱熹等大佬纷纷成为了他的“小迷弟”,尊称一声“祖师爷”。


    这反差萌指数,妥妥五颗星!】


    【代表作:《爱莲说》—— 一篇作文封神千年】


    【字数方面,全文也就仅119个字儿(不带标点符号哈),这篇文章堪称“史上性价比最高爆款文”!


    内容上呢,就是用莲花怒刷存在感,疯狂拉踩:


    先说说菊花,“晋陶渊明独爱菊”


    潜台词不就是陶渊明,你这也太宅了!直接躲山里去了,一点儿也不接地气!


    再说说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这个的潜台词不就是你们这些都是俗人!就知道喜爱富贵花!庸俗!


    你再看看我喜欢的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直接发出了C位宣言:我滴莲!出身差(淤泥)但是气质佳啊(不染)!还不傍大款(不蔓不枝)!它香得也高级(香远益清)!哪个看了不说顺眼(亭亭净植)!就是别上手摸!因为它有刺儿(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影响方面呢,就是成功地将“莲花”打造成为“高洁君子”的千年顶流IP,后世文人想装X(划掉)不对不对,表达清高的话,那必定要cue莲花。


    因为这可是语文课本的钉子户,背诵噩梦的制造者啊!


    话说,周老师啊,您这篇“拉踩文学”祖师爷级别的软文,确定不是“凡尔赛鼻祖”?


    文章疯狂暗示:你们爱的都low,就我品味最高!】


    东晋时期


    陶渊明直接懵了,


    不是,你喜欢莲花就喜欢莲花呗,你拉踩我干嘛?


    你喜欢莲花跟我有嘛儿关系?咋还带人身攻击的呢???


    ……


    【硬核学术:《太极图说》—— 宇宙万物的“说明书”】


    【核心思想: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宇宙从一片混沌(无极)开始,炸了(太极),然后蹦出阴阳二气,这俩气跟跳舞似的旋转摩擦(五行),最后搓出了万物,包括吃瓜的你。


    这本书的地位呢,就是 给宋明理学搭了个宇宙级框架,后世的理学家呢,就拿着他的“图纸”,盖起了思想界的摩天大楼。


    有人对他的搞笑解读:


    周敦颐可能就是最早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民科爱好者?


    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解释万物的生成,这不就堪比古代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终极答案嘛。


    咱们来想象一下,他捋着胡子说:“万物皆可盘(太极图),盘一盘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妥妥的哲学深度与中二感并存。】


    【社交圈:大V的朋友圈】


    【迷弟1号:程颢、程颐(二程)


    咱们周老师任分宁县主簿(类似就是法官之类的职业)时,二程他爹觉得此人不凡,像是个能成大事儿的,二话不说就让俩儿子拜师。


    结果嘞,二程俩人也是牛啊!成为了理学界的扛把子,周敦颐也是喜提“祖师爷”称号。


    该说不说,这二程的爹他的投资眼光真是绝了!


    迷弟2号:苏轼(苏东坡)


    苏轼曾经写诗夸赞他: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 世俗眩名实,至人疑有无。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坐令此溪水,名与先生俱。”


    大体意思就是:哎呀!周先生你可真是太完美了!这么牛了还低调得像个隐士!你这一来,就连溪水都跟着出名了!


    东坡牌彩虹屁,可是有品质保证的!


    这里呢,咱们磕学家有福了,理学严肃鼻祖 × 吃货乐天派文豪


    这CP……苏轼写诗时,周老师内心OS:东坡啊,道理我都懂,但你先把嘴里的肘子放下行吗?】


    宋仁宗时期


    程珦(xiang,四声)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心里美滋滋的。


    哎呀呀,我这可是给我儿子找了个好老师了!


    (程珦(1006年-1090年),字伯温,号君玉,河南府伊阳县(今河南省伊川县)人。宋朝时期大臣,理学大师程颢、程颐之父。


    宋仁宗天圣年间,以门荫入仕,候补郊社斋郎。起家黄陂县尉,迁庐陵县尉,历任润州观察副使、检校大理丞、兴国县和沛县知县,治理龚州、凤州、磁州、汉州等州。熙宁年间,授嵩山崇福宫使,加位太中大夫、上柱国,册封永年县开国伯。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凭借儿子功勋,追封赵王,谥号为和。)


    另一边


    苏轼和苏辙看到最后那个,都愣了一下。


    苏轼回过神来,无奈又带着点宠溺的摇了摇头,


    “这后世子孙啊!就知道打趣,这也磕,那也磕的……”


    然后就想起来那句“巴山楚水凄凉地,李白强吻白居易”,没忍住笑出了声。


    苏辙也是无奈地笑了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