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植树造林

作品:《我,皇子!贪污受贿?那叫孝敬!

    所有商人要想经商,都要经过商务局同意,并要派人过去监督查账。


    同时赵远还出台《关于陕西商业行为规范暂行条例》,里面明确指出,行商需要缴纳税钱!


    而且他们要交多少税,是由商务局专业人员进行查账,按照一年赚取利润多少进行定档,然后由各县府衙收取。


    要是钱收的不到位,那你这个县老爷就要被问责,这就杜绝县衙利用新政策以权谋私,大肆敛财。


    至于有没有多收,商务局可不管,那是县衙税课的事。


    一时之间一些商人群情激愤,大乾朝从来都没有收商业税的规矩,最多是签订契约时做个见证,收点印花税罢了。


    现在竟然收商人的税,这不是要他们命吗?


    他们聚集起来,或在自家住宅,或在酒楼包厢,谨慎的甚至在密室里纷纷讨论,有些本身就是士绅豪强身份的商人更是激情演讲!


    “诸位,那个劳什子的皇子殿下这是要逼我们去死!格老子的,一年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他一开口就要分走?我是绝对不同意的,各位怎么说?”


    “就是,我们可是大乾百姓,儒家圣人不是说了吗,不与民争利,这是要抢钱啊!”


    群情激愤之下,有一个下人正在忙活,但却竖起耳朵仔细倾听,甚至深深看了几眼这些“喷子”们。


    如今陕西各行各业,已经被陈家帮给渗透了。


    就连一些官员和士绅豪强的内宅也有不少!


    这是赵远充分发挥陈家帮的优势,并且秘密培训一批“特务”。


    不要以为他整个陕西乱跑去“打炮”,他也是在一些府县安插一批人手,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这是他花了三十万两构建的情报网,还要每季度花八万两养着这些人!


    要是不做出点成绩,被裁撤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这些人就是赵远手中的“锦衣卫”,专门为他收集一些信息。


    方晋不是说秦地民风彪悍嘛,那我就探知源头,直接掐灭火苗!


    而这些商人的言行举止全都记录在案,赵远看差不多了,就从西安城开始,让赵江华带人过去洗地了。


    此项浩浩荡荡的洗地工作,被赵远戏称为“西方受难日”,各地官员或接受,或反抗,全部被抓捕关押。


    而绝大部分士绅豪强们都被暴力执法,只留一些纯朴且德高望重的长辈,这也是他们散尽家财得到的优待。


    一时之间,陕西的“百姓们”怨声载道,但赵远不为所动。


    有些士绅豪强甚至大胆筹备钱粮招募死士,打算来一招“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结果可想而知,众人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被人给劫了。


    这更加激怒赵江华!


    这些人以谋逆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甚至夷三族!


    赵远在布政使司府衙内稳坐钓鱼台,赵江华怎么做,他不管,他只要结果!


    平民、军户、匠户,以及一些贱籍,他们才是组成大乾基石的基础,而不是那些不纳税,不纳粮的所谓的“民”。


    在赵远眼里,这些是大乾的蛀虫,贪官是害虫,大乾这棵参天大树,不需要这些,哪怕需要凿洞,也要将害虫揪出来。


    而陕西,当赵远将冀王给拔掉后,这里就是他的实验田,他能随意按照自己想法改造它。


    哪怕消息传出去他也不怕,谴责我?我有他们跟着冀王造反的“证据”!


    说我杀心太重?


    人又不是我下令杀的,那是赵江华动的手。


    说我有反意?冶炼厂出钱建设的是顾家,管理者是商务局,那是朝廷机构,不是我赵远自己的机构,不关我事啊。


    我赵远可是大大滴良民!


    虽然很多事都是赵远下令做的,但你没有证据啊,哪怕方晋和赵江华翻脸不认人,单凭他们的说辞,你说陛下他会信谁?


    我只是一个十四岁……半的孩子呢。


    赵远加戏般自己给自己一个Wiki,有点犯恶心了……


    一扬轰轰烈烈的山下土地兼并运动就此展开,许多佃农、丫鬟、长工因为地主被抄家无处可去,变成流民。


    而欧阳两这浓眉大眼的老青少年,伙同毛秋清收集他们,往黄土高坡底下的甘沟驿集结。


    此次聚集的流民超过二十万人,方晋和赵江华怕有人聚众闹事,派了甘沟驿附近的卫所兵来维持秩序。


    不然单凭毛秋清和欧阳两,根本指挥不动。


    “大乾仁义,五皇子殿下仁心,不能眼睁睁看你们流离失所,固命本官召集你们,给你们一份活计,现在,有一技之长的站我左手边,会种庄稼的站我右手边,什么都不会的站中间……”


    欧阳两好歹是个官,这些流民看着毛秋清明晃晃的剑,以及她身后近两百名“徒子徒孙”,再后面就是列队整齐的卫所兵,都按照欧阳两吩咐站好位置。


    而这些流民的吃穿用度,全靠士绅豪强“主动捐献”。


    至此,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正式开始……


    顺带一句,欧阳两现在是农业局局长,领四品官衔。


    陕西虽然干旱,但欧阳两未雨绸缪,早在一个月前就给在京城平日里卖花花草草的商人去信。


    如今只要再过十日,旱柳苗就会源源不断的运进陕西。


    他现在按照赵远给的种植手册进行科普,进行前置培训。


    毛秋清也跟在他身后学习,虽然道士对于诗词歌赋,天文地理,易经杂学都有涉及,但这个她真不懂。


    问问题最多的也是她……


    欧阳两头几天还好为人师,但毛秋清的学习能力真不差,很快就融会贯通。


    “欧阳大哥,你从哪里学的这些东西?”


    她很好奇,科举做官的欧阳两竟然还会庄稼活!


    “这是殿下教会我的……”


    毛秋清一愣,脑海里浮现赵远年轻的面容,一个半大孩子怎么还会这个?


    还特么是皇子!


    看来自己小看皇家了,等这里上了轨道,她一定要回去好好讨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