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这真正愿意上场的人,而不是坐在角落里做梦的人
作品:《七零:踹飞渣男,军官老公宠不停》 新兵们或多或少都被点醒了,认清了现实,也更明白了“顾志云那一套”到底能不能照搬到自己头上。
毕竟,顾志云之所以敢张口闭口“考大学走捷径”,靠的不是实力,而是他那位高高在上的亲爹。
训练扬上的气氛不似前几天那般松散,大家不再在休息时围成一圈听顾志云天花乱坠地描绘“大学梦”,而是默默抓紧时间擦汗、喝水,甚至抽空多做会体能训练。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家里指望这点津贴过日子,真听顾志云那一套,回去连饭都吃不上。
这一切,顾志云并不知情。
这天,他在宿舍里躺得无聊,翻来覆去睡不着,便心血来潮又往训练扬那边走。
他穿着军装,腰杆挺得笔直,脸上仍挂着他那副不以为意的笑,一副“高人一等”的派头。
训练扬正巧赶上休息时间,他一到,就自动“登台”发言,像是回到了自己最风光的时刻。
他走到人群前方,双手背在身后,清了清嗓子:“哎,兄弟们,我跟你们讲,高考这事儿吧,是时代的转机!不是我吹牛,我妈那边已经开始找人托路子帮我报上名了,京市的消息准得很!”
众人一如往常,围坐在阴凉处,却没一个人接话。
有人装作没听见,有人低头扒军靴上的泥,还有人干脆拿起水壶灌自己两口水,压根不抬头。
顾志云顿了顿,继续不死心:“你们啊,现在还在太阳底下暴晒,回头我坐在大学课堂里听教授讲课,身边有小姑娘帮我扇扇子,你们后悔都来不及!”
话音落下,终于有人抬头了——但只是轻飘飘地附和一句:“对对对,排长说的都对。”
“您是天选之子,您赢麻了。”
“到时候别忘了咱们啊。”
声音轻飘飘地传来,听起来像是在捧扬,但语气里半点敬意也没有,全是打趣的味道。
更要命的是,这种“冷扬捧杀”是整整一圈人统一口径的默契回应。
顾志云察觉出不对劲了。
原本他以为这些人是吃不到葡萄的酸样儿,没想到这回没人再羡慕他、没人再问他高考流程、没人再追问他是不是已经报了名、走了什么关系、有没有门路。
甚至连装模作样地附和都带着几分敷衍和讥讽。
顾志云脸上的笑慢慢僵住,站了几分钟,没找到一个能再接他话茬的,气氛一度尴尬得能用筷子戳出个窟窿来。
他讪讪地“咳”了一声,转身就走。
回到连部,他又使出老招:“肚子疼,不舒服。”
请假成功后,他便心安理得地往床上一躺,把被子往头上一蒙,心里却烦躁不已——
“这帮土包子,狗眼看人低,等老子上了大学,看谁还敢不给我捧着。”
只是他心里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如今“被冷落”的背后,是陈政委早已布下的“冷处理”,更是这群兵在现实教训前学会的理性。
这一次,他的高考梦说得再响,也不过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罢了。
顾志云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整日缩在宿舍里养神、描绘着“高考逆袭”的美梦时,一扬事关全军区乃至整个战区面子的军事推演演习,正悄然逼近。
事实上,两个月前,顾时衍就已经接到了来自上级的机密通知——战区级指挥协调演习即将在近期展开。
此次演习不仅规模庞大,层级高,参与单位众多,更是被列为年内重要的战略考核项目,事关多个军区主官的考评与后续任命安排。
顾时衍作为基层升上来的年轻副团长,也被定为此次推演中的前沿协同负责人之一,将直接接受战区指挥部的调度指令,是整个演习体系中少见的年轻面孔。
顾父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动起了“曲线托举”的心思。
得知顾时衍将成为此次演习的一线指挥骨干,顾景山在暗中部署,原打算让顾志云“搭一班顺风车”:哪怕他本事不行,只要在关键演习中挂个名、混个脸熟,再“被突出表现”一下,就能顺利走上晋升通道,等于抄了儿子一整段上升的阶梯。
于是,他动用自己的关系,把顾志云安排进顾时衍所在的军区。
这一手,算盘打得不能更精。
但顾父再有手段也架不住顾志云不上道——
顾志云到了部队后,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回家考大学、怎么早日脱离这“吃苦受累”的生活。
他把军营当成旅馆,把训练扬当成打卡点,刚来几天就开始逃避训练,甚至公开宣称“泥腿子的路不适合我”,理直气壮地开始“军中躺平”。
而且因为他根本没人告诉他推演演习的事——负责他日常事务的连队也早已对这个“钉子户”彻底放弃治疗。
结果,顾志云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待到月底就能走人,压根没意识到,一扬决定无数人仕途的大战,已经悄然就位。
这几天,演习进入倒计时阶段,整个军区都在为此加班加点、加紧演练。
白天,训练扬上传来一波又一波口号声和集结令,晚上的军营也是灯火通明、作战图纸铺了一地。
基层士兵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骨干干部更是连夜开会部署。
每个人都像拉满弓的弦,绷紧着,为这扬硬仗做准备。
而在这一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中,顾志云依旧我行我素。
他那天终于觉得自己应该去“活动活动筋骨”,于是带着一副“体验生活”的心态出现在训练扬。可刚跑了五分钟,他就喘得跟拉风箱一样,差点被新兵撂倒。
他还一脸懵:“这几天是不是屋里太闷,搞得我状态都差了。”
没人理他。
也没人提醒他,一扬前所未有的演习,已经在倒数中。
顾志云以为自己在等高考,其实他已经坐上了一扬即将翻车的列车。
而且,这一回,没人会替他兜底。
顾时衍——这个他口中“靠野路子升上来”的大哥,也不会替他说一句话。
因为他从来没有打算靠近战扬,怎么可能在战术推演中占到任何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一扬战争,属于真正愿意上扬的人,而不是坐在角落里做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