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帝王试探,外邦来犯

作品:《开局做替身,在侯爷心头肆意撩火

    禁足的第二日,落花坞迎来了温芷柔的密信。


    采苓将信笺藏在食盒夹层中带进来,满眼忧虑。


    “主子,这是惠昭仪的人千辛万苦递来的。这风口浪尖还联系您,她只怕居心不轨……”


    宋长乐展开信笺,上面只有寥寥数语:明日午时,候府后门。事关前朝太子,务必前来。


    她指尖一颤,信笺飘落在地。


    “主子?”采苓担忧地望着她,“您脸色很差。”


    宋长乐摇摇头,弯腰拾起信笺,凑近烛火点燃。


    “告诉来人,我染了风寒,不便赴约。”


    采苓抿了抿唇:“怕只怕对方不会就此作罢…”


    “就说我病得起不来床。”宋长乐打断她,声音异常坚决,“另外,从今日起,所有从外面送来的东西,一律退回。”


    采苓点点头,福身退下。


    宋长乐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株开得正盛的山茶花。


    这几日她反复回想刑场上的一幕幕,那些被处决的官员,那些围观百姓的眼泪……


    她忽然想起幼时阿爹常说的一句话:仇恨如鸩酒,饮者先伤己。


    “主子。”香兰轻手轻脚地进来,“侯爷派人送来了南方新摘的枇杷,说是能润肺止咳。”


    宋长乐转头,看见小丫鬟捧着一篮金黄饱满的枇杷,上面还沾着寒露。


    “放那儿吧。”


    香兰放下果篮,犹豫道。


    “送果子的小厮说,侯爷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昨夜批军报到三更天,今早天不亮又进宫了。”


    宋长乐剥开一颗枇杷,酸甜滋味在舌尖蔓延。


    她想起沈昭临那夜将剑递给她时的眼神,胸口莫名发闷。


    “边关...可是出了什么事?”


    香兰压低声音。


    “听说南鸠使团在边境挑衅,还扣押了我们几个商队。朝中吵翻了天,有人主战,有人主和……”


    话音未落,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采苓面色难看的快步进来:“主子!宫里来人了,说皇上要亲临侯府吊唁夫人!”


    宋长乐手中的枇杷核掉在地上:“什么时候?”


    自她被禁足以来,刻意断了与温芷柔的联系。


    如今皇帝突然驾临,恐怕不只是吊唁那么简单……


    “就在今日申时!听说惠昭仪也会随行。”


    香兰从外面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色。


    “主子,侯爷派人传话,说今日无论发生什么,都请您安心待在落花坞。”


    宋长乐蹙眉:“侯爷现在何处?”


    “侯爷刚从军营回来,这会儿正在前厅安排接驾事宜。”


    宋长乐捏了捏眉心。


    “先静观其变,不过素服还是要先备下,惠昭仪若是奔着我来的,只怕是不得不见……”


    说着,她的视线望向窗外有些阴沉的天色,心头莫名不安……


    一个时辰前,皇宫御书房内,龙涎香氤氲缭绕。


    皇帝负手立于窗前,手中捏着一份边境急报。


    “皇上辛劳,喝口茶歇一歇吧。南鸠大军压境一事毕竟还只是猜测……”


    温芷柔跪坐在茶案旁,素手斟茶的动作行云流水。


    皇帝转身,将急报掷于案上。


    “它南鸠是没有明着下战书,但频频试探边境,还能有假?”


    温芷柔垂眸不着痕迹扫过战书,宽慰道。


    “陛下勿忧,区区外邦,不足为惧。”


    皇帝突然俯身,捏住温芷柔下巴。


    “朕忧的不止是南鸠。爱妃可知,朝中能领兵退敌的将领还剩几个?”


    温芷柔被迫仰头,却依然从容:“臣妾娘家清洗的都是贪官污吏,军中将领……”


    皇帝猛地松开手。


    “够了!十二名将领,九人下狱,三人贬谪。如今南境无人可用,你父亲做的好事!朕是太宠你了!”


    温芷柔不慌不忙地整了整衣襟:“陛下不是还有永宁侯吗?”


    皇帝眼神一凛。


    “沈昭临……”他踱步至御案前,指尖轻叩那份通缉令,“你之前不还觉得他深不可测,怎么现在敢举荐他了?”


    温芷柔起身,莲步轻移至皇帝身侧。


    “陛下若担心他有异心,不如……留些把柄在手上?”


    “哦?”皇帝挑眉,“朕只怕,永宁侯府上下百余口,恐怕入不了永宁侯的眼,不够做把柄?”


    温芷柔轻笑,“侯府众人中唯有一人,他必定在意。薛家虽倒,面子功夫总要做足,臣妾已着人传令永宁侯府午后要前去吊唁,陛下可要同去?”


    温芷柔顿了顿。


    “陛下难道不想看看,永宁侯到底在不在乎那个绣娘。”


    “侯府众人……”温芷柔轻笑,“恐怕入不了永宁侯的眼。但有一人,他必定在意。”


    申时一刻,永宁侯府正门大开。


    沈昭临身着素服,率领府中众人跪迎。


    宋长乐因禁足未解,未被允许出席。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声,明黄仪仗缓缓驶来。


    皇帝一身素袍,在温芷柔搀扶下走下龙辇。


    “臣参见陛下。”沈昭临单膝跪地。


    皇帝虚扶一把,目光在沈昭临腰间那个竹报平安香囊上停留了一瞬。


    “爱卿平身。朕听闻薛氏病逝,特来吊唁。”


    沈昭临垂首:“臣代亡妻谢陛下隆恩。但内子是罪臣之后,怎敢劳动陛下圣驾。”


    皇帝轻笑一声,目光扫过跪了一地的侯府众人。


    “薛家虽罪无可赦,但人死债消,朕来送她一程也是应当。”


    一行人进入灵堂,皇帝亲自上了三炷香,又说了几句场面话。


    随后,他突然环顾四周。


    “爱卿那位侧夫人今日怎的没来?”


    沈昭临眸光微沉:“回陛下,宋氏身体不适,正在院中休养。”


    温芷柔轻咳一声。


    “陛下,臣妾与宋妹妹有些交情,不如让臣妾去看看她?”


    皇帝颔首。


    “也好。爱卿陪朕走走,让惠昭仪去看看宋氏。”


    沈昭临握紧的拳头又松开:“臣遵旨。”


    待温芷柔离开,皇帝与沈昭临漫步至侯府后花园。


    入冬后园子略显萧索,唯有几株菊花仍在绽放。


    “爱卿啊,”皇帝忽然开口,"薛氏已去,人死灯灭,侯府不可无主母。朕有意将安阳郡主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


    沈昭临脚步一顿。


    “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只是亡妻新丧,臣...”


    皇帝打断他。


    “朕知道你不是拘泥礼数之人。安阳郡主乃朕侄女,品貌俱佳,与爱卿正是良配。”


    沈昭临沉默片刻,突然单膝跪地。


    “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眯起眼:“哦?爱卿这是看不上安阳?”


    “臣不敢。”沈昭临声音低沉,“如今边境蠢蠢欲动,臣无心风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