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真打

作品:《只求速死

    “大人明鉴!左卫将士对杨帆那厮恨之入骨,末将愿率部配合驱逐右卫!”


    “正是!”


    另一名将领接口道。-看-书?屋^ !无\错/内/容^


    “杨帆那厮的罪名骇人什么勾结外敌、私通王妃...当兵的都信了!”


    十一卫将领纷纷表态,声音一个比一个高亢。


    杨选目光在众人脸上逡巡,像在评估每个人的价值。


    “驱逐右卫不难,但杨帆...”


    杨选皱眉。


    “他现在在北门楼上,右卫那些莽夫拼死护着,如何下手?”


    赵全与丘富白莲教的这位头目起身,黑袍上的银色莲花纹样在烛光下若隐若现。


    “杨大人。”


    赵全声音沙哑,像是砂纸摩擦。


    “这等脏活,不如交给我们白莲教。保证干净利落,绝不牵扯各位大人,更不会...伤了小阁老的威名。”


    丘富阴测测地补充。


    “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堂内众人脸上都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杨选捋着胡须,眼中划过赞许之色。


    “好!好!”


    他连声称赞。


    “有二位出手,本官就放心了。”


    然而田世威却皱起眉头。


    “问题是杨帆一旦离开华严寺,就如鱼入大海。现在他在北门楼,右卫那些疯子个个能以一当十...”


    “正是。”


    杨选脸色阴沉下来。


    “若让他逃到右卫城,要打下来就难了。到时候小阁老说不定要对俺答让步,本官在他们父子眼中的地位...”


    他没说完,但众人都明白其中利害。


    一时间,堂内陷入沉默,只有酒水倒入杯中的声音格外清晰。


    这时,一直沉默的赵咨突然轻笑一声。


    这位帐中军师面容清癯,一双眼却亮得惊人。


    他慢条斯理地抚平衣袖上的褶皱,开口道:


    “诸位,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谁?”


    杨选急切地问。


    “代王。”


    赵咨吐出两个字,像下棋落子般干脆。


    堂内众人一怔,随即交头接耳起来。


    代王,这个平日里几乎被遗忘的皇族。


    赵咨忙解释。


    “代王有两个身份。其一,他是代王妃的丈夫;其二,他是大同城里最高权威的皇族。他一向是大明太平贤王的典范,百姓不讨厌他。”


    杨选眼中精光暴涨。


    “继续说!”


    “让代王主持全局,出面驱逐右卫。”


    赵咨的声音阴狠。


    “老百姓和当兵的会怎么想?亲夫打奸夫,天经地义!兵荒马乱之际,代王挺身而出,既能处理公事,又能报私仇,堪称完美。”


    而在巡抚衙门后堂内,檀香袅袅,几位身着绯色官袍的大人围坐在黄花梨木案几旁。


    赵咨轻抚着山羊胡须,眼中带着阴冷的光芒。^6,腰*看′书?罔- /追.最/新`章*劫?


    “诸位大人,下官有一计,可一箭双雕。”


    赵咨的声音低沉而充满诱惑。


    “代王与右卫素有嫌隙,若能借代王之手驱逐右卫,再除掉那碍事的杨帆...”


    杨选眼中精光一闪,拍案道。


    “妙!此计既能让朱家人在前面冲锋陷阵,又符合严阁老让他人明面干,我等暗中拱的方略。”


    “正是此理。”


    赵咨阴测测地笑道。


    “代王那老匹夫最是护短,若让他知道杨帆在华严寺冒犯王妃...”


    “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笑声中满是算计。


    赵咨继续道。


    “下官建议,立刻派人通知代王,将情况说得严重些。最好让代王的亲卫兵去传话,更能激起代王的怒火。待他出面安定军民之心时,白莲教的人正好动手...”


    “届时,不明真相的人都会以为是代王指使。”


    杨选接过话茬,眼中带着恶毒的光芒。


    “事情就会变得扑朔迷离,谁也说不清楚。”


    “高!实在是高!”


    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脸上写满了阴险与得意。


    与此同时,北门城楼上,寒风呼啸。


    杨帆披着大氅,与马芳、李文进、王崇古三人相对而立。


    “李大人、王大人,你们总算到了。”


    杨帆拱手行礼,眼中满是疲惫与警惕。


    李文进拍了拍杨帆的肩膀。


    “杨兄,得胜堡一别,没想到右卫竟出了这么多变故。”


    王崇古叹了口气。


    “我们与马将军在得胜堡未能会合,回到右卫才发现麻禄已经带着全部人口撤离


    了。”


    马芳冷哼一声。


    “那些狗官,欺人太甚!”


    麻禄从阴影中走出,低声道。


    “几位大人,末将已将杨大人在华严寺与王妃的事告知了李大人和王大人。”


    “这事...”


    李文进与王崇古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王崇古摇头道。


    “没想到这场误会,反倒救了杨兄一命。”


    杨帆苦笑道。


    “说来惭愧,当时情况紧急,不得已而为之。”


    麻禄忧心忡忡地插话。


    “右卫的弟兄们不信那些谣言,但十二卫的将士们就不好说了。末将总觉得会出点幺蛾子...”


    “放屁!”


    马芳猛地一拍城墙,怒目圆睁。


    “那些谣言根本站不住脚!杨大人是什么人,岂会做出那等龌龊事?”


    王崇古苦笑。


    “马将军,这些年来颠倒黑白的事情还少吗?十二卫的人多半将信将疑。”


    李文进沉稳地分析道。


    “这种事十分棘手。,萝+拉?暁¢税? .勉^沸¢跃_黩-要么完全不理会,要么就要有十足的把握反击。否则越描越黑,反倒坐实了谣言。”


    杨帆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巡抚衙门,沉声道。


    “诸位,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谣言,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杨兄说得对。”


    王崇古点头。


    “杨选等人随便找个旗号就能做成这件事,因为他们掌握着十二卫的兵力。严家二十年的威压明摆着,这就是在逼各方站队。”


    马芳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这些文官的弯弯绕,听得老子头疼!要我说,直接带兵杀过去,看他们还敢造谣生事!”


    “不可鲁莽。”


    李文进按住马芳的手臂。


    “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们若贸然行动,正中对方下怀。”


    麻禄突然问道。


    “杨大人,当时您是不是喊出了行刺二字?”


    杨帆眼中精光一闪。


    “正是。我当时故意喊出行刺,就是想着若有人造谣生事,我们就咬定是行刺。实在不行,就直接动手抓几个王府的家丁,以此化解众人疑虑。”


    “妙计!”


    李文进眼前一亮。


    “我有个主意。以我宣大总兵官的身份发布严令,就说钦差杨帆在华严寺遇刺,疑似白莲教所为。同时,我们趁机抓捕城中的白莲教徒...”


    王崇古抚掌笑道。


    “一箭双雕!既化解了谣言,又能打击白莲教的势力。”


    马芳咧嘴一笑。


    “这才像话!老子早就想收拾那些装神弄鬼的白莲教妖人了!”


    杨帆却摇头,手停在半空。


    “还不够。”


    他声音低沉。


    “代王和饶阳郡王才是问题的关键。若不揪出饶阳郡王,大同的毒瘤永远除不掉。”


    大堂内一时寂静,只听得外面更夫敲梆子的声音远远传来。


    “杨大人有何高见?”


    李文进倾身向前。


    杨帆眼中精光一闪。


    “李总兵发布严告,但不要说行刺,而是说查获白莲教奸细,要里应外合,配合俺答破城。”


    他顿了下。


    “同时,我要去找一个人,找到了他,事情就好办了。”


    “谁?”


    众人齐声问道。


    “饶阳郡王朱充焗。”


    杨帆一字一顿道。


    “只有亲夫亲自抓奸,才能彻底洗清嫌疑。”


    麻禄眉头紧锁。


    “这厮行踪诡秘,多年来一直躲在幕后...”


    “他与白莲教关系密切。”


    张月突然开口,声音如冰。


    “大同义勇的组建,他出了不少力。”


    杨帆点头。


    “正是。如今俺答已南下,若朱充焗真有野心,此刻必会有所动作。”


    马芳突然拍案。


    “元堡子!虎山脚下的铁治站!”


    他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那里是义勇兵器的制造地,那厮八成藏在那儿!”


    麻禄略一思索,点头确认。


    “有理。铁治站为白莲教提供兵器,朱充焗若在,必在那里。”


    “好!”


    杨帆起身,衣袍带起一阵风。


    “李大人与我立即前往代王府,平息代王怒火,防止他闹事。王大人负责起草告示,全城宣告我遇刺一事,以稳定军心。”


    众人正要行动,大堂门突然被推开。


    张月快步走入,手中握着一份军报,脸色凝重如铁。


    “紧急军情!”


    她声音紧绷。


    “俺


    答已从小石山拔营南下,三路兵马正向大同压来!”


    “什么?!”


    李文进霍然站起。


    “比预想的快了至少三日!”


    杨帆眼中带着惊色,但很快恢复镇定。


    他看向窗外渐亮的天色,沉声道。


    “时间不多了。按计划行事,立刻!”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严府内,烛火通明。


    严嵩的手抚过一封密信,眼中精光一闪。


    罗龙文垂手立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俺答已拔营。”


    严嵩声音沙哑。


    “数日后将驻跸得胜堡。”


    严世蕃从阴影中走出,脸上带着玩味的笑。


    “父亲,这蛮子倒是守信。”


    赵文华捻着胡须。


    “他信中可有提及具体计划?”


    “哼。”


    严嵩冷笑。


    “蛮子狡猾,只说按约定行事。”


    他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但大同危矣。”


    罗龙文小心翼翼道。


    “阁老,俺答此信,或许只是告知他已开始唱戏,未必真会攻大同...”


    “糊涂!”


    严世蕃突然厉声打断。


    “八万铁骑压境,你以为那蛮子带着这么多人出来踏青赏雪不成?”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听得窗外北风呼啸。


    严嵩枯瘦的手轻叩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良久,他开口。


    “传我手令,让葛缙、杨博将外塞几个卫所兵力回防,以保京师为由。”


    赵文华眼中精光一闪。


    “阁老高明!此举既显我大明不主动开战之意,又能集中兵力拱卫京畿。”


    “世蕃。”


    严嵩看向儿子。


    “你即刻召集朝议,就说边关有异动,需议应对之策。记住,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


    严世蕃拱手应是,眼中却带着狡黠。


    “父亲放心,儿子知道分寸。不过...”


    他压低声音。


    “此事是否要禀明皇上?”


    严嵩长叹一声。


    “瞒不住的。锦衣卫的耳目遍布朝野,皇上迟早会知道。与其被动,不如主动。”


    他站起身,整了整衣冠。


    “我这就进宫面圣。”


    玉熙宫内,嘉靖皇帝刚刚结束打坐。


    他披散着长发,仅着单薄道袍,站在敞开的窗前,任凭寒风裹挟着雪花扑打在脸上。月光下,他清瘦的身影宛如姑射仙人,不染凡尘。


    “主子,夜深了,当心着凉。”


    吕芳捧着锦袍眼中满是担忧。


    嘉靖恍若未闻,反而将衣襟扯得更开些。


    “朕修的是长生大道,何惧区区风雪?”


    他转身望向宫外万家灯火,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京城,今夜怕是有不少人睡不着觉吧?”


    吕芳会意,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


    “主子圣明。锦衣卫刚送来急报,俺答大军已至小石山,距得胜堡不过四五百里。”


    嘉靖接过密函,却不急着打开。


    “严嵩那边可有动静?”


    “东厂的人回报,兵部的人进出严府不断,严阁老还下了手令,让边关几个卫所回防。”


    吕芳顿了下。


    “说是...保京师安全。”


    “呵。”


    嘉靖轻笑一声,眼中寒光乍现。


    “好一个保京师安全!他这是要朕的边关门户洞开啊!”


    吕芳眉头紧锁。


    “主子,老奴愚钝,实在想不通俺答这是真打还是假打...”


    “八万大军压境,岂是儿戏?”


    嘉靖将密函掷于案上。


    “他这是真打、大打、更要巧打!”


    他转身凝视吕芳。


    “有人以为朕不知道,严嵩父子与俺答暗通款曲,就等着看朕的笑话呢!”


    吕芳大惊。


    “主子是说...严阁老他...”


    “朕等了这么久,就是想看看他会不会突破最后的底线。”


    嘉靖冷笑道。


    “如今看来,为了权位,他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殿内烛火忽明忽暗,映得嘉靖脸色阴晴不定。


    他突然问道。


    “大同那边如何?杨帆可有消息?”


    吕芳忙道。


    “杨大人已接管大半城防,正全力备战。只是...”


    他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总兵官与他多有龃龉,说他越权行事。”


    嘉靖眼中带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