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不同的房地产打法
作品:《万万没想到,被我骗的都发财了》 既然有了决定,李超勇接着又向沈见新仔细求教了所谓房地产高周转的操作细节。
其实高周转的操作说穿了也不复杂,就是资本和资源的效率最大化。
能欠的尽量欠,能垫资的尽量找垫资,然后能起多少项目就起多少项目。
具体的操作就是拿地,用地贷款,留一部分钱运作该项目,拿大部分贷款再起下一个项目,然后按照上一个项目的方式,继续拿地,继续抵押贷款,继续起下一个。
这种玩法就像走钢丝,一不小心全盘都容易崩了,不是谁都能干的。
还有环境也很重要,只有在房地产上行的时期才能干,要不然再厉害的人都玩不转。
而目前的房地产行情肯定是好的,并且李超勇的资源是顶级的,他玩这套,沈见新都不知道他怎么输。
站在风口上,他李超勇还不是猪,不仅不是猪,还是域外天魔般的人物。那么飞起来,不过就是沈见新轻轻拨动琴弦,就早已注定的结果。
也就是这个时代没有这种操作,另外商业贷款的规模也还只是刚起步,所有人都不会玩罢了。
但别人不会,沈见新会,这就是价值所在。并且是可以称为指点江山的金手指操作。
李家兄妹离开了魔都,带走了沈见新的一个亿,以及高周转的操作指南。
另外,李超琳还带走了沈老板的一项嘱托,让她帮着在燕北找个三层以上临街商铺,用作分公司的营业地址。
没错,新东公司在92年要北上了,要在燕北建立分公司,经营理财和证券业务。
对于这点小要求,李家兄妹当然是满口答应,并表示沈见新的在燕北开分公司将会畅通无阻,他们兄妹回去就给沈见新把事办了。
对于李超勇而言,巴不得沈见新赶紧把分公司开起来,这可是他的钱袋子。在燕北把分公司开起来,那他找钱都不用千里迢迢跑魔都来了。
而作为沈见新,和李超勇这等强人交际,利弊都很明显,博弈也无处不在。
避是避不开的,就看如何把握。
所以他帮着李超勇选择赛道,教他如何操作,等于是指点他赚钱。
这样的好处就是他自己能赚大钱了,就不用盯着沈见新锅里的了。
这就给自己规避了最大风险,剩下的就是好处大于害处了。
李家关系能带来的好处,其实也是无穷无尽的,比如北上开分公司,有了李超勇罩着,沈见新几乎不太可能遇到商业之外的烦恼。
送走李家兄妹后,沈见新也开始为自己接下来的商业布局做部署。
魔都方面,按部就班的建设魔都项目和拓展房地产楼盘,以及经营理财和证券业务。
除此之外,沈见新不想在魔都起任何新的想法,这里的事业已经够多了,能够健康的消化发展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除了期望这些项目和业务能够顺利发展之外,他另外一个期望就是能通过这些业务线,锻炼出一批集团中坚人才梯队,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全国发展。
今年他将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了鹏城,而燕北只能说是必须布局的一环,鹏城则是重中之重。
首先去年年底签下的大项目必须给他落地生根,随着鹏城地价的飙升,就连沈见新也无法承受失去这个项目的代价。
第二,从企业战略来讲,魔都的政治格局变化,已经不允许他将所有一切压在魔都了。必须给企业开辟第二个主战场。
当然,陆长明南下就任,也是沈见新要将重心向鹏城倾斜的契机。
上头有人,是自古以来,商人发展最好的土壤。
对于沈见新而言,倒是不求什么额外照顾,只求有个稳定的发展环境,避免预料之外的波动发生。
至于在香江和海外的股票投资,沈见新倒没有放在企业战略里去考虑。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动那边的钱来补内地的盘子,这就背离了他的初衷。
退路就是退路,如果随便动,那就不是退路了。
除了主战场的战略转移之外,在发展战略上,沈见新将金融证券业务定为集团重点发展战略,却没有将房地产定为重点。
虽然今年以来地价猛涨,连带着房子也在涨,但沈见新觉得这大概率是应激反应,这波拉升或许将接下来几年的涨头都提前释放了。
在他的记忆里,房地产真正的黄金发展期,要在98年以后才会到来。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短期内发展房地产业务,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从中长期考虑,限于自身资本的紧张,沈见新认为这更不是明智之举。
去年拿地,到现在吃到满满一波,已经是最佳选择了。而从现在开始,短时间内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资本盈利效率相对而言是有限的。
不是最佳选择,但并不代表就一定不能做。
沈见新曾经说过,房地产的本质就是地。
现在地价已经突然暴涨了一大截,年内还会上涨一波,但接下来几年可能就会进入很横盘波动区间了。
所以无论是在魔都还是鹏城,接下来这几年拿地造楼,只能是在经营范围内盈利,很难吃到大的土地增值盈利。
但沈见新却还有另外一个优势以及玩法,那就是低价拿地。
倒也不是什么官商勾结,而是随着个人和企业的影响力,政府为了发展,对于新东公司这样的明星企业,在招商引资这块会有倾斜政策。
而这种政策,在进入92年中旬之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几乎是很难有了。因为在如今的浪潮之下,这些大城市不缺投资。
但在中华大地上,嗷嗷待哺的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多如牛毛。
这些城市渴望投资,渴望明星企业,渴望任何有钱的金主爸爸。
为了招商引资,什么政策都可以谈,只要你愿意来,土地你想萝卜价还是白菜价,都行。
甚至在他们安排的招待所,你沈老板今天想要一条龙服务,他们都能把当地产业龙头喊过来,让他们安排最好的技师到招待所给你服务。
所以,同样一件事,怎么做,怎么发展,是很有讲究的。
同样是干房地产,沈见新教了李超勇一套无往不利的打法,却隐瞒了自己的秘籍。
也不能说隐瞒吧,沈见新又不是傻子,谁会在一个赛道里,教自己的对手跟自己玩一个打法,那不是自找难受嘛。真要去各地用投资噱头拿地,那么新东公司再有名气,在李超勇面前,还不如路边一条,根本竞争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