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风调雨顺
作品:《大明:开局满级箭术,杀敌爆属性》 震慑了一番这几个女人。
陈锦文不想过多理会。
毕竟....
对他而言,这三个女人,不过是自己收藏的战利品罢了。
偶尔兴致来了,把玩一番解解闷即可。
至于平日里,无须过多理会。
旋即....
陈锦文转过身,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沉重的铁门之后。
令人窒息的帝王威压也随之散去。
万国花园内。
方才还跪伏在地,噤若寒蝉的三个女人,几乎是同时松懈下来,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赵氏最先站起身。
她拍了拍华美宫装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脸上那副惶恐谦卑的模样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嫉妒与报复的快意的讥讽。
她扭动着纤细的腰肢,走到依旧跪坐在地,脸色苍白的大玉儿面前,居高临下的睨着她。
“哟,我当是谁呢,这不是尊贵的大清国圣母皇太后吗?”
赵氏的声音又尖又细,充满了挖苦。
“刚才在陛下面前,您这膝盖弯的可一点也不比我们慢呀,那头磕得,啧啧,真是标准极了。”
“怎么?您那大清国的傲气和威仪,一见着陛下,就全都喂了狗了?”
“还不是和我们一样,得跪在地上摇尾乞怜,祈求陛下的怜悯?哼!”
赵氏说完...
像是出了一口恶气般,得意的冷哼一声。
她不再去看大玉儿那骤然变的铁青的脸色。
她扭动着水蛇般的腰肢,仪态万方的朝着自己那栋精致的闺房走去,只留下一串略显刺耳的轻笑。
金敏珠也缓缓站起身。
她复杂的看了一眼被赵氏的话气的浑身发抖,却一句反驳也说不出口的大玉儿。
她嘴唇动了动...
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转身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凉亭旁,只剩下大玉儿一人。
她依旧保持着半跪坐的姿势,手指死死攥着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赵氏的话语像淬了毒的针,一根根扎进她的心里,刺穿了她最后一点赖以维持的骄傲和伪装。
是啊…
曾经垂帘听政,执掌大清权柄的圣母皇太后又如何?
如今在这大明皇帝的“万国花园”里。
她与那些朝鲜嫔妃,又有何本质区别?
一样是笼中雀,一样是阶下囚。
一样要在那个年轻得过分却强大得可怕的帝王脚下匍匐颤抖。
一种前所未有的屈辱感和绝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
她缓缓抬起头,望着四周高耸的,隔绝了天空与自由的围墙,眼中第一次出现了彻底崩溃的灰败之色。
…………
时间如同流水,悄无声息的滑过。
转眼之间。
距陈锦文踏平倭国,凯旋回朝已过去了一年光景。
大明帝国在这位年轻帝王的统治下,继续向着前所未有的盛世稳步迈进。
长安皇宫,御书房内。
陈锦文搁下朱笔,揉了揉眉心。
窗外阳光正好,透过雕花窗棂,在他身上洒下一片温暖的光斑。
他起身走到一旁巨大的琉璃镜前——
这是工部根据陈锦文模糊的提示。
经过无数次试验才烧制出的珍品。
虽不及后世清晰,却已足以毫厘毕现的映照出人的容貌。
镜中的少年....
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穿着一袭玄色绣金龙纹常服,面容俊秀,眉眼间却蕴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深邃。
陈锦文的容貌,看上去,竟与他穿越而来之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依旧那是那般十八九岁的少年模样,时光仿佛在他身上停滞了。
陈锦文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自然清楚缘由。
他近六百年的寿元加持之下。
这区区一年光阴,对他如今的生命长度而言,恐怕连弹指一瞬都算不上,又岂会在外貌上留下痕迹?
“长生久视…这感觉,倒真是不错。”
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和掌控一切的从容。
这一年里,大明可谓风调雨顺,四海升平。
而真正让天下老百姓感念皇恩,初步摆脱饥饿阴影的,是那名为“红薯”的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成功推广。
这种耐旱,高产,不择土地的作物,仿佛是天赐的福音。
在司农寺官员和各地官府的全力推行下,已然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许多贫瘠的山地扎下根来。
虽然口味单一,远不如精米白面可口。
但它那惊人的产量,却实实在在地填饱了无数农民的肚子。
“有了这红薯,至少不用担心饿死人了!”
“陛下真是圣人降世,带来这等祥瑞嘉禾!”
类似的赞誉在民间悄然流传。
虽然距离“丰衣足食”尚有距离。
但绝大多数底层老百姓,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脸上多了几分烟火气,少了几分菜色。
.............
然而。
陈锦文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
他深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远不足以打造一个万世不朽的王朝。
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根源,几乎都绕不开两个致命的问题:土地兼并,以及随之而来的吏治腐败。
土地,是农耕文明的根基,是农民的命脉!
一旦土地被少数豪强,权贵,地主大量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便会沦为流民或佃户。
最终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揭竿而起,成为王朝的掘墓人。
这是盘旋在华夏历史周期律上空的幽灵,几乎无解。
但陈锦文...
这个拥有着超越时代眼光和绝对武力的穿越者,偏要碰一碰这个千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