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章 :赏赐

作品:《囤物资穿越,农家娇妻直接躺赢

    同行的张县令在村口便下了车,引着邢怀中的马车往村尾去。


    很快村里人便发现县令来了,见他还带着十几个手持兵器的官差,纷纷上前叩拜行礼。


    杨里正也匆忙赶过来,看到如此阵仗也是惊了一下。


    这番高调是张县令故意为之,邢知府说了,土豆和红薯他已经上报朝堂。


    今日他们是以地方父母官的名义,来给宋家送赏赐,要越高调越好。


    也要用最快的时间,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


    张县令虽然觉得这不像邢怀中的行事作风,却也还是照办了。


    “杨里正,本官今日来,是因为你们村的宋家立了大功,过来送赏赐的。”


    张县令对迎上来的小老头说,“你快让村里人都别堵着,把路让出来。”


    “都听到没有,散开,散开别堵着路。” 杨里正惊讶的同时,连忙对着村民们高声喊。


    村里人连忙往四周散开,待马车过去后,又挤在一起叽叽喳喳。


    “啥意思?我听到县令大人说来给宋家送赏赐?”


    “我也听到了,还说宋家立了大功呢。”


    “立了啥大功了,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咱们跟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一时间,村里人都呼朋唤友的往村尾去,地里干活的听了别人传的话,也背着锄头就往村尾跑。


    马车内的邢怀中搓着手,他已经从南风口中得知小太子藏身竹溪村,今日他是借着赏赐宋家的名义,掩人耳目来见小太子的。


    宋家前院会客室里,无论三位掌柜如何巧舌如簧,姜念初始终淡淡的摇头拒绝合作


    最后姜念初不耐烦了,直接一句,“什么都不必说了,我家不缺钱,我的货不卖给上等人也能卖出去。”


    至此,彻底谈崩了。


    “我知道你们一家是从北边逃荒过来的。”为人老练的陈掌柜也已经脸色铁青。


    “外来人若是不懂这边的规矩,陈某人可以给你好好说道一下。”


    “咱们宁安城可是有商会的,与县城不同,在府城想要做生意那必须要拿到商会的许可,而我们三家酒楼的东家,可都是商会的人,得罪我们对你们没任何好处。”


    段掌柜也说,“你们怕是不知道,只要商会一句话,府城的酒楼商行都不会再买你们任何东西,你们以后也休想在府城做生意。”


    姜念初气笑了,“多谢提醒,即使我以后要扩张生意开分店,也一定不会去府城麻烦你们的。”


    “三位请回吧。” 宋凛配合起身下逐客令。


    闻言三人脸色红一阵白一阵, 最后黄掌柜说了句,“你们最好别后悔。”率先甩袖走人。


    事情没办成,他们回去是免不了要挨骂受罚,但这家人如此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别想好过。


    东家一定会想法子好好教训他们,让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来人脱层皮, 知道得罪他们的后果。


    到那时候他们再上门, 可就没有现在的条件了。


    带着怒气的三人,心里已经在想着回去后如何告状。


    只是还没走出会客室的门,铁头先冲了进来,一脸急切的喊道,“东家,县令大人来了,外面,外面来了好多人。”


    姜念初和宋凛闻言立刻起身,快步就往外走。


    三个掌柜也紧随其后,想去看个究竟。


    此时三人想的是,怪不得这宋家人如此嚣张,原来是有云栖县县令当靠山。


    可那又如何呢,只不过是收拾起来麻烦一点儿而已,他们背后的靠山可比县令大。


    几人跑到大门口,被门外的场景吓一跳。


    有一瞬间他们以为,这些刁民是宋家人请来赶他们走的。


    因为门口围了数百人,有人拿着镰刀有人背着锄头。


    原本停放他们马车的位置,如今停着一辆低调的马车,车旁还站着个十几个官差,和一个身穿县令官服的人。


    而他们的马车,已经被赶到边上去了。


    姜念初和宋凛也被这场面惊了一下,朝着张县令快步走去。


    两人行完礼,宋凛好奇问,“不知县令大人今日到访,所为何事?”


    姜念初也疑惑,以前来,也没有如此大的阵仗 。


    同时她发现张县令瘦了,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张县令笑笑,低声说了句,“本官只是陪衬,今日要见你们的另有其人。”


    说完,抬了抬下巴示意马车的方向。


    两人疑惑的看过去,就见身着绯色官袍,腰束玉带的邢怀中,掀开车帘从马车上走下来。


    两人同时一愣。


    车上下来的邢怀中,抬头看到面前两人也挺惊讶。


    他没想到屡次帮助他们,甚至解了北地缺粮危机的人,竟是如此年轻,还如此好相貌,单看外表就不是等闲之辈。


    宋凛先反应过来,拉了一下呆住的姜念初,两人跪下行礼。


    “草民,民妇见过知府大人。”


    此言一出,四下皆惊。


    竹溪村的村民以杨里正开头,立刻跟着黑压压跪了一地,齐呼,“参见知府大人。”


    来迟一步的吴夏莲宋天成还有周氏,见此场景也立刻跪下,额头贴着地面。


    而那三个掌柜,早已经在看到邢怀中时傻眼了,也跟着跪伏在地。


    “宋公子,姜娘子快快请起。” 邢怀中上前把宋凛扶起来。


    宋凛起来后,又把姜念初给搀起来。


    “大伙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邢怀中又高声对其他村民道。


    村民们这才陆陆续续起身,第一次这么大官,一个个大气不敢喘,现场出奇的安静。


    邢怀中后退两步,背着手朗声,“本官今日前来,是为二位上报土豆红薯之事,二位不避辛劳躬身试种,又大公无私上报官府,本官闻之甚慰,故而今日携赏至此,聊表心意。”


    话音落,师爷拿着一份文书走上前。


    姜念初和宋凛见状又要跪,邢怀中抬手制止,“不必多礼,都站着就行。”


    师爷打开赏赐文书,高声道,“奉知府大人谕。”


    “竹溪村姜氏念初,慧心巧思,于深山险处寻得良种土豆与红薯,此二物,耐旱抗瘠亩产惊人,实乃天赐之祥瑞,饱腹之嘉禾。


    姜氏不藏私于己,心怀黎庶,主动献于朝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等义举,上解朝廷粮储之忧,下纾万民饥馑之苦,功德无量。


    为彰其功,本府特赐纹银三百两,上等锦缎十匹,良田十亩,府衙亲题“嘉惠乡梓”匾额一方。


    望姜氏再接再厉,助我属地农耕兴旺,亦盼乡邻皆以姜氏为范,勤力农桑,共筑丰年。”


    随着师爷的宣读,后面衙差将赏赐都拿了上来。


    姜念初有点儿懵,没想到赏赐文书竟然是给她的。


    她还以为会是给宋凛的呢。


    扭脸看向身旁人,宋凛也在看她,为她高兴,嘴角止不住上扬。


    村民们也忍不住了,一个个睁大眼睛,窃窃私语起来,现场顿时变得嘈杂。


    “民妇姜念初,谢过知府大人厚赏。”


    姜念初跪下叩谢,宋凛也跟着她一起。


    “不必多礼。”


    邢怀中抬手虚扶,“本官今日前来,还想到你们的土豆地里看一眼,不知是否方便?”


    说着伸手抓住宋凛的手腕,微微用力,压低声音说了句,“不知孩子是否安好。”


    这话只有姜念初和宋凛听到。


    此话一出,二人顿时明白了, 这位知府大人如此大张旗鼓,是冲着小五来的。


    宋凛当即凑到姜念初耳边耳语了几句,然后便带着邢怀中和张县令去庄园。


    围观的村民纷纷让开道,虽好奇土豆,红薯是什么,也不敢在这时候追问。


    杨里正是知道一些的,他看过土豆丰收,只不过后来让县令大人命令不许外传了。


    现下他还是不敢乱说话,想着回头再问问宋凛。


    姜念初过去跟吴夏莲说,“麻烦娘叫人先把赏赐的东西搬回去吧。”


    吴夏莲人至今还是懵的,点头喊了两个门房出来搬东西。


    姜念初又看向还未离开的三位掌柜,故作惊讶,“几位还在呢?家里有贵客,恕不远送了。”


    三人哪还有先前的嚣张,讪笑着拱了拱手,各自上马车离开。


    先前还想回去后让东家找人好好教训他们,如今看来,这两人搭上了知府大人,不记恨他们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