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 章:柴青濯

作品:《囤物资穿越,农家娇妻直接躺赢

    张公子折腾一下午拎回来半桶小杂鱼,大概有个五六斤,全都给了小四小五了。


    他抓鱼只是觉得好玩,不是想吃鱼。


    然后赶在天黑前,带着砚台回家了 。


    姜念初本想告诉张公子一声,他之前送的画是真迹,谁知慢了一步出来的时候马车都走远了。


    扭头见门口三孩子围着木桶看桶里的杂鱼,小四小五衣服半湿,身上还有泥巴弄的脏兮兮。


    姜念初嘴角一抽,“你们也下水啦?”


    小五点头,对着姜念初笑,“水很浅,我和哥哥一起抓了八条小鱼呢。”


    姜念初无奈,“好玩吗?”


    两人点头,“好玩。”


    余光看到赵氏和周氏出来,姜念初立刻摆起家长架子,“好玩是吧?万一草丛里钻出一条蛇给你们来一口,哭都没地哭去,还有谁让你们擅自下水的?”


    “下次再敢去,赏你们一顿藤条板子信不信?”


    “三弟妹别生气。” 赵氏见状紧走了几步,“小孩子就是贪玩的,骂两句就好了,下次肯定记得 。”


    前护两个孩子,赵氏催促,“小四小五快认错,说你们记住了。”


    两人以为姜念初真生气了,小心的看着她,齐声,“二姐,我们知道错了。”


    宋朵朵往后退,三婶好凶,也跟着开口,“三婶,我没有下水,我在边上看。”


    姜念初点头,“以后你们在村子里玩,不许下河玩水,朵朵你监督,再擅自玩水不让他们出门。”


    宋朵朵连忙点头说记住了 。


    “行了,过来,回去把衣服换了。 ” 姜念初收放自如,对两个弟弟招手。


    回到三院,姜念初让听雪她们去烧水。


    然后跟小四小五解释她没有真生气,但说的事不是开玩笑的,以后不能擅自玩水。


    宋凛在院子里拿着小刀做箭杆,他打猎的箭都是从铁匠铺买箭头,然后自己做的。


    手上动作不停,耳边听着姜念初教导俩孩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别看两孩子身份不一般,但皮也是真的皮,经历了这么多事不到十天就恢复过来了,估计以前也是贪玩的性子。


    等俩孩子洗完澡换了干净衣裳,姜念初带他们去厨房,跟童婶交代小杂鱼怎么做。


    处理好的小杂鱼,用酱油和椒盐粉腌制上一会儿,之后裹上蛋清液,再裹面粉下油锅炸。


    几个孩子,加上从书院下课回来的宋言川,四人站成一排在锅边,伸长了脖子看。


    鱼香味飘满院,炸好之后大海碗装了三大碗,香香脆脆的可以直接当零食吃,当菜也很下饭。


    晚饭的饭桌上端上来两大碗,吴夏莲吃着香脆的杂鱼开口说,“张公子总也这么客气,每次都带东西来,下次来我们也给他拿点东西带回去。”


    “家里的鸡蛋鸭蛋,笋肉菌子干,还有晒的腊肉腌的酸菜,说不定县令大人会爱吃。”


    家里人都同意,张公子确实有点儿太客气了,乔迁礼送的玉麒麟就在旁边正厅摆着呢,宋天成每天都要拿帕子擦一遍。


    姜小五看向姜念初说,“岳哥对我们也可好了,他说下次带他养的小老鹰给我们看。”


    “还有红背大将军。” 小四也说。


    “红背大将军是什么?” 姜念初疑惑问。


    “就是蛐蛐啊。”


    姜念初“..........”


    张公子这闲人纨绔,可别把这俩祖宗给带歪了,若是被带的沉迷吃喝玩乐了,可不是误人子弟,是误国啊。


    还是得尽快找个夫子,让他们乖乖在家读书才是正理。


    。


    夏日炎炎,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碌,就连小孩子也背着背篓捡麦穗。


    宋家的十亩地童叔带着几个工人也收割回来了,宋阳闲着没事这几天都在地里一起帮忙。


    收回来的稻子,直接在大门口脱粒,晾晒。


    庄园里的二荆条和番茄也大量成熟了,宋凛独自跑了县城几趟,谈好了供货的事。


    因为两样都种的不多,只供给聚珍阁和云香楼,定价不高,番茄五文钱一斤,二荆条二十文一斤。


    再加上之后的自家酒楼,足够供应。


    忙完这些后,宋凛和宋阳又开始往城里跑,看铺子。


    赵氏和周氏也在忙,斑鸠叶到了十月中下旬就老化不适合做豆腐了,姜念初给出主意,让她们提前把斑鸠叶摘回来。


    洗净摊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完全干燥后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可以存放数月,用时再用水把叶子泡发就可以。


    赵氏和周氏得了方法,便带着家里几个丫鬟,每天上山采摘斑鸠叶。


    村里几座山摘的差不多,又去其他村的山里摘,还找了牙行给娘家人送信。


    七月二十这日,严小姐带着她介绍的那位夫子登门了。


    门房传话进来时,姜念初正在西花园的茶亭给几个孩子上课,听到是严小姐来了丢下书本就跑了。


    想到马上要解脱不用再给几个小崽子上课,出去迎客的脚步声中都带着雀跃。


    宋凛也在家,跟着姜念初一块往外走,过了垂花门就见客人已经跟着门房行至前院。


    走在前头的是严小姐,在她后面跟着一个白衣男子。


    姜念初在看到那男子后有些诧异,她原以为严小姐介绍的人,会是个老头。


    在她看来能一路考到会试考上会元,那怎么也应该寒窗苦读二三十年吧。


    再加上是十年前参加的考试,怎么着也有个四十多五十岁了。


    可来人看着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清明, 坦荡,温润又气质从容。


    让她形容第一印象的话,姜念初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词语,光风霁月。


    看着就很有学问的样子,虽然年轻但有大儒的气质。


    姜念初心里默默想着,只要他不是什么原则问题被除去功名,夫子人选就定他了。


    宋凛也打量来人,微微皱起眉,十年前他才多大?竟然能高中会元?


    严家小姐莫不是诓他们。


    “姐姐。” 严小姐见到姜念初快走了几步过来,“我把人带来了,他就是柴先生。”


    男子上前,对着两人拱手,“在下柴青濯。”


    “柴先生。” 两人还礼。


    一番自我介绍后,客人被带到西花园湖心亭落座。


    上了茶,便谈起了正事。


    姜念初的要求并不多,教家里几个孩子念书识字,还有书法绘画。


    一月有三天休沐,可以安排车夫每日接送,也可以住家。


    柴青濯表示这些都没有问题,但他家人生病需要银钱吃药,所以每月束脩要五两银子。


    “束脩多少都不是问题。”


    姜念初淡声,“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是想问清楚,就是柴先生当年.......为何会被废除功名?”


    严小姐转头看向柴青濯,“先生,我来说吧。”


    柴青濯却轻轻一抬手,阻止她。


    既答应了过来没,他便知晓会被问及往事。


    喝了口茶,柴青濯缓声开口,“那一年是昌和六年,我与同乡挚友一同进京参加春闱.......”


    二人皆是文采斐然的青年才俊,在乡试中名列第一第二名。


    他们满腔抱负,只待金榜题名入朝堂一展抱负。


    在其他学子进京忙着拉帮结派,四处走关系去权贵家拜府时,他们住在租金低廉的道观内寒窗苦读。


    会试结果出来后,柴青濯以十六岁的年纪成为了大禹朝最年轻的会元。


    同乡的名次也很不错,二人一时风头无两。


    少年人轻狂傲气,对一月后的殿试也是信心满满,面对京中权贵的示好和拉拢,他们不屑一顾。


    半月后,同乡惨死在道观内。


    失去挚友柴青濯大受打击,那些人却出现在他面前,云淡风轻的说要给他一条青云路。


    他没同意,然后他便成了杀害同乡的凶手。


    幸而朝中还有人怜他年少高才,一身傲骨,查出种种证据证明他并非凶手。


    可就算这样他还是在狱中关了两个多月。


    最后柴青濯在那场博弈中留下了性命,却被除去功名,再不能科举。


    保下他的人还想再帮他,柴青濯却不在乎了。


    他直言,这样的朝堂不入也罢。


    就似在说别人的事,柴青濯面色平静的讲完了自己的往事。


    姜念初和宋凛听完对视一眼,倒是很符合这人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很有文人风骨。


    不过到底是一面之词,两人一时拿不定主意,便相继找借口离席,碰面商量。


    姜念初还是很相信自己的直觉的,开口说,“相公,要不我们让他试试?”


    “你看啊,咱们家不是什么世家豪绅书香门第,秀才估计不愿屈尊到我们家来教书,最后愿意来的可能就是穷童生,可柴青濯说的若属实,会元那可是贡士第一名,是我们捡到宝了。”


    宋凛方才听了柴青濯说的那些事,心里对他的为人是敬佩的,也点点头,“嗯,试试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