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 章:乔迁宴四

作品:《囤物资穿越,农家娇妻直接躺赢

    赵氏娘家人懂分寸又明事理,几个哥哥也是好的,吴夏莲和他们相处起来,比周家要和谐的多。


    赵氏又将和村里几个同龄孩子玩的朵朵,从东院叫回来,院子里的一片欢声笑语。


    周光宗正在暖阁呼呼大睡,周母透过窗户看着院子里的情景。


    虽然听不到在说什么,但瞧着他们说说笑笑,就心里不得劲。


    周母不满的嘟囔,“对咱们就只有客套,合着他家老大的媳妇娘家人才是亲戚,咱们不是呗。”


    周父背着手,正看多宝阁上的瓷器摆件,不时的上手摸完这个摸哪个。


    闻言撇了撇嘴说,“人家这是点咱们呢,让你多带点东西不带,就拿几个鸡蛋馒头,赵家肯定带了不少东西。”


    “鸡蛋馒头怎么不是好东西了?” 周母一叉着腰,“以前都吃不上呢,咱们家日子也才刚开始好过,他们宋家如今又不缺钱,送多少算够?”


    “懒得跟你吵。” 周父说,“我出去外面坐坐,打听一下宋家做啥生意赚这么多银子。”


    “我也去。” 周母眼睛一亮跟上去。


    外院的村里人都坐在一起唠嗑,周母随便找了个空位就坐下,融入一堆妇人中了,开口就说她们是宋家的亲家。


    她也算厉害,三言两句的就从那些妇人口中套出宋家在做什么生意。


    西院的琴声已经停了,姜念初弹完后,严小姐又上去弹了两曲,还有苏音和楚小姐也都接连弹奏了一曲。


    之后姜念初带着她们,从湖心亭转移到了三院,参观起了收藏室。


    那些现代随便能买到的瓷器,放到这里成了稀罕物,因为这时候的烧瓷工艺还不够完善,十窑九不成,精品的产量很低。


    姜念初架子上的那些,每一个都是极其难得的,几人看到目不暇接。


    焦娇还说城里的拍卖行也没她的好东西多, 随便拿出一个都能拍个几百两。


    姜念初这才知道,原来这些东西这么值钱,她还以为顶多值个十几二十两呢。


    楚小姐在一幅幅看墙上的画,发表点评,竟能看出来这些仿古画笔法生硬线条呆滞,水墨交融也缺乏层次,意境不错但不是什么名家画作。


    姜念初对她有点刮目相看,没想到小小年纪还挺有鉴赏眼光。


    最后楚小姐停在一幅画前,是张公子送的那幅《竹坞听泉图》,看了许久。


    姜念初见她神情认真,上前问,“楚小姐,这画是真迹吗?”


    楚小姐摇头, 她也不太确定,沉吟片刻说,“青崖子的收藏我祖父也有一幅,他老人家对书画鉴赏上有一定的造诣,姜娘子若是想鉴定,我可以带回去给我祖父看看。”


    “如此再好不过了。” 姜念初欣然同意。


    她挺想知道这画到底是不是真的,毕竟三百两呢。


    姜念初叫来听雪,把画给取了下来。


    宋凛很忙,东院西院来回跑,同时前院也不能一点不顾。


    刚到前院转了一圈,被杨里正拉着说了几句话,然后去厨房看宴席准备的如何。


    聚珍阁的大厨有经验,在他的指挥下厨房忙而不乱。


    荣婶以前在其他富户家当过厨娘,正在做糕点的,新鲜出锅的红糖枣泥糕闻着香甜,看着松软。


    宋凛觉着姜念初应该会喜欢,她不喜欢吃外面买的糕点,说又干又噎要配茶水才能咽下去。


    开席还有半个多时辰,怕她饿着,宋凛装了一碟子准备给姜念初送去。


    可谁知道刚回到前院,就被赵刚子给拉住了。


    见到杨青青在往他这边看,宋凛忍着没甩开赵刚子。


    忙的和媳妇说句话都没时间,还要和这糟心玩意演戏,真是心累。


    赵刚子说有话跟他说,宋凛只能跟他走,喊来宋玉芙, 让她把枣泥糕趁热送去给姜念初。


    宋玉芙接过东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懂为什么三哥突然和赵刚子这么亲近了。


    想不明也就懒得多想,宋玉芙端着糕点就往西院跑,一拐弯,猝不及防撞上一个人。


    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弹了出去,摔了个屁股蹲。


    是的,被弹了出去,宋玉芙撞到了张公子,被他肚子上的肉撞弹了出去。


    那一瞬间,空气都安静了,两人对视大眼瞪小眼。


    宋玉芙视线下移看了一眼他的肚子,张公子涨的脸通红,吸气努力收肚子。


    还是砚台先反应过来,跑过去想要把人扶起来,伸手又觉得不妥,只能赶紧把掉地上枣泥糕捡起来。


    “真是对不住了宋姑娘,我家公子急着去更衣,所以走的急了些。” 砚台连忙道歉并解释。


    张公子两眼一黑,这蠢货就不能说个别的理由吗? 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没事吧?摔疼没有?” 张公子关心询问。


    宋玉芙手上只剩个空碟子了,爬起来让砚台把捡起来的糕点放碟子里, 浑不在意的说,“没事不疼,我也有错跑太快没看路,茅房在那边,你们快去吧。”


    然后拍了拍裙子,怕张公子尴尬还对他笑了一下,转身去厨房准备重新拿一碟糕点。


    人一走,张公子就气的踹了砚台屁股一脚。


    砚台一脸无辜的揉屁股,不明白公子为什么突然踹他。


    门口,柳长生点了一下礼单,确定人已经到齐了,就准备收桌子。


    这时,突见前方一群人小跑过来,柳长生开始还以为是竹溪村的村民,定睛一看吓一跳。


    “宋...宋天德?” 柳长生不敢置信的看着走在最前头的人。


    然后压低声音对福子说,“赶紧去跟你们老东家说,就说...大房的人来了,让他们快出来。”


    福子点头,转身就跑进去了 。


    宋天德全家一共十人,穿着粗布衣裳,有些人身上还带补丁,朝着大门口跑来。


    “长生....” 宋天德眼尖,一下就看到了柳长生,气喘吁吁的喊了他一声。


    柳长生尬笑,“是宋秀才啊,许久不见了,没想到你们也在锦州。”


    作为小河村的村长,宋家大房二房以前的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当时分家时,差点直接断亲,现在大房跑来是什么意思?


    宋天德见大门口聚了不少人,故意提高音量,“长生,你在这儿说明我们没找错啊,二弟,二弟啊,大哥总算找到你了。”


    周围还没散去的村民,闻言都围了过来,对着宋天德一家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宋家的亲戚啊,怎么这时候才过来?”


    “看衣着日子过的不怎么样,刚听到柳长生喊他秀才,宋家还有秀才呢?”


    “估计是逃荒走散了吧,不过宋家这么有钱怎么早不寻亲呢。”


    村民们正议论纷纷时,吴夏莲扶着宋天成匆匆出来,看到门外的一家人,宋天成脸色唰地变得铁青。


    “你们这是做什么?”宋天成板着脸,“当年分家时可说好的,老死不相往来。”


    宋天德脸比城墙厚,就像是没听到质问,一脸激动的说,“二弟,大哥可算找到你了。”


    “你可知道自去年安顿下来后,我便在县城的私塾当夫子,好不容易才攒够了钱,托人去衙门查户籍寻亲。”


    宋天成和吴夏莲脸色更难看了,两人都不傻,当即明白大房的人是故意挑这天过来。


    柳长生也明白了,这是见二房日子好了,特意选这天过来打秋风来了。


    他有些担心一会儿吵起来,毕竟是大喜的日子,而且竹溪村的人也不知道两家以前的事。


    直接赶人宋家可不占理,容易被人说发达了就不认穷亲戚。


    曾氏把篮子放到桌上,脸上带着讨好的笑,看着吴夏莲说,“老二家的,知道你们今天办乔迁宴,带了点东西过来,家里穷就拿了点鸡蛋腊肉,不要嫌弃啊。”


    宋长风也上前,一脸真诚,“二叔二婶,为了找你们,我娘连生病了都舍不得请郎中,这些东西已经是家里能拿出来的全部了。”


    曾氏又忙给几个孙子孙女使眼色,仨孩子立刻上去大声叫人。


    宋天成和吴夏莲都没答应,围观的村民都一脸好奇,宋家人态度怎地如此冷淡?


    听着村民的议论,吴夏莲皮笑肉不笑的说,“既然来了就进去坐吧。”


    又对柳长生说,“东西记下。”


    柳长生便将宋天德一家的随礼给记上了。


    最后低声对沉着脸的宋天成说 ,“当家的,大喜的日子别让宾客看了笑话,开完席散了客再说。”


    宋天成深吸一口气,拳头握了又松,最终什么都没说。


    宋天德一家顿时喜笑颜开,迫不及待地就进了门。


    带他们参观新房是不可能的,甚至进了前院宋天成和吴夏莲就没搭理他们。


    正在招待村民的宋义和宋阳两口子,见到来人全都惊了一下。


    不过也没人过去打招呼,最后还是柳长生找了张空桌招呼他们坐下。


    柳长生对宋天成说,“我看着他们,你们忙你们的去,有什么事过了今日再说。”


    宋天成道谢,随后喊来宋言川,让他把这事去跟宋凛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