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买粮
作品:《全家被下放,她搬空家产跟下乡》 队里一般会存一部分粮,在春种和秋收之前再分一分,主要就是怕一些人家里面的粮食提前吃完或者卖了,到时候没有办法保证秋收。
俩人一听这才明白过来,感觉队里还蛮体贴的,连这些问题都想到了。
只有海瑛婶子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
“嗐,啥体贴呀,这是被逼到没办法了。
你们才来,是不知道,往年有的村民家里,粮食明明是分够了的,结果他们拿去换钱!
等到了春种或者秋收需要体力的时候,一个个饿着肚子上阵,一会儿晕倒一个,那像什么话?”
田海瑛如今说到这些的时候都还挺气愤的,估计当时也是挺难搞的。
“最后队里就只有很无奈地往外借粮,但是借一家两家还行,要是十家八家都这样,哪里借得过来呀?
也是没办法了,才想了这么个法子,保证大家春种秋收的时候都有粮可以吃。”
“噢噢,原来是这样,那也很不错,大队长和大队干部真是费心了。
那婶子,等队里分粮的时候,我们能去买一些吗?”
田海瑛不带犹豫地就点了头。
“当然可以啊,而且在队里买还便宜些,也不用票,我本来就准备跟你们说这个事情。
到时候,可能除了细粮买不了太多,其他的是没有问题的,尽管买去吧,你们俩小姑娘能吃多少?”
说完,她想了想又补充了一点。
“队里有一部分粮食,本来也是卖出去的,这也是上头默许的,所以横竖都是卖,你们就别怕,想要多少买就是了。
倒不是婶子向着你们大队长叔,所以在这自卖自夸哈,你去供销社买粮,不也是下面收上去的?
到那儿之后,身价直接翻了个个儿,而且还要票,还得限量购买,不如就在队里买。”
祝卿好和司甜完全没有她说的那种,认为她是假公济私的想法,所以赶紧否认。
“没没没,婶子,我们没那种奇奇怪怪想法,一开始我们就准备在队里买的。
去供销社还是太远了,到时候还得自己背回来,而且冬天的路也不好走,到时候自己背着老遭罪了。
婶子,我们不是那等不识好歹的人,您是为我们好,我们心里清楚的。”
这话说出来,田海瑛提着的心便也放下了。
“是,就是这么个理儿,婶子知道你们俩是好孩子,但是我还是得给你们解释这么一句,不然怕误会。”
田海瑛也不是故意多此一举,而是她曾经跟那些老知青就介绍过,结果人家根本不领情,还觉得她是在帮自家男人走捷径,可给她气的不轻。
自那以后,田海瑛就不在那些知青面前多嘴了,祝卿好她们俩她愿意说,也是因为之前对两人印象一直都很好,而且她们俩的品性她清楚。
若不是如此,她也是不愿多言的。
好在,两人给出的回馈一向让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让田海瑛心里愈发喜欢她们俩。
祝卿好和司甜都听出来田海瑛怕是之前在这种事情上面吃过亏,对视了一眼后,司甜就笑盈盈地说:
“放心吧婶子,我们不会误会的,我们才知道村里的粮食都是要换出去一部分的,得亏队里给我们提供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呢!
谢谢婶子肯给我们说那么多,本来我和好好这心里还有些忐忑,寻思着要是队里换不了我们该咋整呢,这可真是解决了我们一个大问题!”
“啊哟,瞧瞧我们小甜儿这张嘴噢,话说你们俩爹妈咋这么会养,养出来这么可人的两个闺女,瞅着我都觉得眼热……”
田海瑛看着她们俩,真的是越看越欢喜,内心不住遗憾这样的闺女咋不是自家的。
看看两个可人的闺女,再一想到自家那三个愣头青似的糙儿子,她不由得瘪了瘪嘴。
田海瑛不解,自己那三个儿媳妇是怎么忍受得了那三个闷葫芦似的糙爷们儿的。
然而此时的她,完全忽略了她自己的男人曾经在她婆婆的眼里,也是个不解风情的糙爷们儿。
田海瑛陷在了自己的不解里,祝卿好和司甜的道别她都没有注意到,揣着心事就回了自己家。
而祝卿好和司甜朝着自己家回去的路上,竟然碰见了一个她们俩都不想碰见的人——陈辉。
她们倒是听说陈辉已经从医院里回来了,只是没想到,这样的天气他还能从知青点跑出来,还刚好叫她们遇上。
司甜一看见他就想到之前的矛盾,毫不掩饰自己脸上的不喜,招呼都不愿意跟他打,绕着他就走了过去。
祝卿好却注意到,这陈辉看她们的眼神,感觉有些怪怪的,瘆得慌。
不过因为陈辉半句话都没说,她也就没理会这个人,跟司甜一起绕过他回了家。
----------------
大概是周家分家的事情提醒了大队长,队里趁着天气比较好,第二天就开始组织分粮。
祝卿好和司甜本来就没粮食可分,所以也没有早早地去凑热闹,而是等到最末尾,人都快散尽了才去买自家粮食。
田海瑛一早就交代了,所以他们家几个儿子都被留了下来,等着准备帮她们送粮食。
村里原本也有粮食不太够吃的人家,祝卿好和司甜就排在他们后面,等着最后去买。
两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食量,估摸着买了差不多的份量,甚至在大队长的建议下多买了几十斤。
旁边有不少队里人看着,也没什么意见。
主要还是因为祝卿好她们是排在最后的,等到队里要买的人都买完了,才上钱。
这样,随便她们买多少,都不会损害到队里人的利益,他们自然也没意见。
而且祝卿好她们俩可是实打实的拿钱,而不是像知青点那群人动不动就开口借,一直不提还的事情。
所以大家一看到她们俩当扬拿钱,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的就是知青点那群年年空口白牙就朝着队里借粮的。
祝卿好也听到了不少,她倒是没想到那些人能一直开口借,而且有一部分人甚至几乎年年都借,但是每年的工分抵完了前一年的饥荒,后面的口粮还是得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