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正常的皇帝

作品:《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现代。


    “大家休息一下吧,半个小时后,我们再继续讲。”


    李恩凡抬手看了一下手表,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了,随后就准备暂停一下。


    当李恩凡这句话一出,台下立马有两个男同学找了过来。


    “老师,听你这么一说,我发现李世民好像挺特殊的?”


    两位男同学其中有一人皱着眉头朝李恩凡问道。


    “看来你也发现了。”


    李恩凡点了点头,随后轻声说道:


    “秦朝之后,历代的开国皇帝之中,李世民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


    “首先,他不是开国皇帝,但胜似开国皇帝。”


    “其次呢?李世民的家族!他是世家门阀出身!”


    “乍一看,李世民的这些手段好像很神奇。”


    “但这对世家门阀来说,其实是不奇怪的。”


    李恩凡扭开矿泉水瓶,喝了一口,随后继续说道: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用宗教手段去控制一个王朝。”


    “这个手段初一听,好像根本不是封建王朝的皇帝能做出来的,是不是?”


    旁边围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录播厅都开始安静下来。


    “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还有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灭佛,以及南朝的遭遇摆在面前。”


    “我们再转头去看李世民的这一个宗教控制手段,大家还奇怪吗?”


    周围的人都齐齐摇了摇头。


    “现代很多的人,在看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都只是单独去看。”


    “但其实历史是一个整体,你觉得某一个王朝奇怪的行为,在前面的朝代,基本是找得到的。”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宋朝崇文抑武。”


    “了解了五代十国之后,你们还奇怪吗?”


    “是不是就不奇怪了?”


    “李世民神吗?不神,这只是一个正常的皇帝都会想到的。”


    “只要这个皇帝正常,没问题,不昏庸,他们都会选择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而除了吸取教训,那是不是还要学习成功的手段?”


    周围有同学拍了拍头,觉得思维限制住了。


    是啊,吸取了教训,难道就不学习成功的手段了?


    “李世民只是把几个手段在一起使用,所以在我刚说出来的时候,你们肯定觉得...”


    “哇!李世民好厉害,不愧是千古一帝!”


    “还有就是,老师,你不会是吹李世民,洗白李世民吧?!”


    李恩凡摇了摇头轻笑了一声。


    “在我看来,李世民只是给后世证明了一下,什么是正常的皇帝!”


    周围所有人一下都笑了起来。


    历史上奇葩的皇帝看多了,他们都快忘了什么是正常的皇帝了。


    “这其实也是什么呢?是天才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所在。”


    李恩凡有些感慨,快三十岁的自己,对这一点感触颇深。


    周围的同学都专注的看着李恩凡。


    “都是学的同样的课本,也是学的一样的知识。”


    “但有些人就是能熟练的运用课本中的知识,但有些人呢?”


    有同学尴尬的挠了挠头。


    他有些怀疑老师是不是在内涵自己。


    “是吧?知识就摆在课本上,但有些人为什么就不能随意的运用?”


    “历史也就摆在那里,李世民无非就是随意的运用罢了。”


    “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


    其实李恩凡想说的是,这就是庸人和天才的最大区别所在。


    历史上少有那种能吸取教训,又吸取成功经验,并且成功运用的皇帝。


    李世民其实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从他对魏征的态度来看,就能很明显的能看出一点端倪。


    “老师,我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送工匠会如此的重要?就仅仅只是不让他们走错路吗?”


    又有同学朝着李恩凡询问。


    “当一个人尝够了甜头,你觉得他还会去试错么?”


    “是不会的!因为这是人性中的贪婪所决定的!”


    “匈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他们习惯了劫掠,习惯了不劳而获的获得东西,他们就不会埋下头勤勤恳恳的种地。”


    “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很难同化的原因之一!”


    “那其他的呢?”


    李恩凡转身拿起彩笔,在黑板上写道:试错的成本。


    “试错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当习惯了拿来主义,他们还愿意花费巨大的成本去试错吗?”


    在场所有人都摇头。


    “这也是为什么十几二十年前,有一个论调非常出名的原因。”


    “造不如买!!!”


    “试错的成本真的太大了,没有强大的国力,很容易就直接放弃自主研发。”


    说到这里,李恩凡又说道:


    “现在很多人有一种气候论调,说吐蕃能起来,是因为气候的原因。”


    “但其实只要纵观一下历史全局就知道,气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证明这一个观点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吐蕃为什么没能在之后气候温暖的时候再起来?”


    “你们知道史书在之后是怎么记载的吐蕃吗?”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民众为“吐蕃”或“西蕃”。”


    啊?


    这下,周围所有人都有些绷不住了。


    “所以气候论调可以参考,但绝不能把所有的因素,全部归结于气候。”


    随后,李恩凡似乎想到了什么,笑了一下,随后说道:


    “你们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清朝在高原设置了一个驻高原大臣。”


    当李恩凡说到这个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回想起了这一点知识点。


    “清朝把这种大臣称为:驻札大臣。”


    “你们知道当时的清朝在知道高原是什么鬼样子的时候有多么的绷不住吗?”


    “清朝皇帝告诉驻札大臣,深切的期望高原赶紧跑步进入封建主义。”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一下子就绷不住了,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后,李恩凡恢复了平静,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


    “当我看了《农奴》这一部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李世民的手段是很成功的。”


    “里面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随后,李恩凡轻轻念叨着这让自己一直记忆深刻的对话:


    “老乡,给碗水喝吧。”


    “铁匠的黑水,你喝吗?”


    当李恩凡说话,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