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响应号召
作品:《一天一快递,我在大明开盲盒》 “小毛,你说要是咱们陛下真的要打仗了,你会去吗?”
另一桌的老者询问着自己的孙子,轻轻抚摸着他的脑袋。
“爷,我今年正好十六了,我也想出去闯闯,爹天天在地里干活,娘现在被朝廷收到了纺织厂里进行生产,我不想像爹娘一样一辈子都被束缚在这种工作上,我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小毛目光坚定地将拳头攥紧,那老爷爷顿时笑了起来。
“你小子呀,我从小就看得出来,你不是那种沉得住气的人,你要是想去的话,爷爷支持你,但是遇到抛头颅洒热血的事情,你可万万不敢后退。”
此言一出,少年猛的点了点头。
“爷爷你放心,我王大毛绝对不会后退一步,要是有人敢和我拼命的话,我也绝对不会输给他!”
“现在日子好不容易好过了,如果有人敢侵略大明,就算是死我也会守护陛下!守护朝廷!”
祖孙俩顿时脸上都是浮现出了笑容。
这样的对话,如果放在一年或是两年之前,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百姓口中的。
现如今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他们自然想要把这样的好日子维持下去,这就需要有人来守卫朝廷,守卫国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们曾经过着衣不裹身,食不果腹的日子,如果现在有人想要抢走他们能吃饱饭的日子,那他们绝对会与之拼命,别说是年轻人了,就连那些老人也不会答应。
好不容易能吃得饱饭不用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谁敢抢他们就跟谁同归于尽!
这些消息很快也都传入到了朝廷的耳朵当中,朱元璋听着锦衣卫的汇报,脸上也是露出了几分苦笑。
自己尽心尽力的处理朝政,本以为这就能让百姓过上幸福快乐日子,却没想到仅仅只是推出几道简单的政令,就能让百姓归心于朝廷。
自己这个儿子终究是把事情看得太透彻,也将人心摸得太明白。
朱元璋仔细回想着朱羽这一段时间下达的各种政令,这些政令基本上都是层层相扣,每一环扣着一环当上一道政令起了作用以后他便会紧接着出下一道政令。
这些政令对于百姓是有益的,但同时对于朝廷的益处也非常大。
如果最开始没有发展工业没有发展商业的话,现在想要给士兵发放这么好的福利待遇,那绝对不可能。
如果没有发展商业大明就不会有海量的税收,如果不发展农业没有土豆玉米这种神奇的作物,百姓现在还吃不饱饭。
更别提是扩军,别提是让他们为朝廷赴死了。
这些全部都是在朝廷扩军之前打下的基础。
工厂的建立生产布匹流入到民间,首先将布匹的价格打了下来,让百姓也能多一些衣裳穿。
同时国家提供了工厂的生产岗位,让更多的人能吃得上这口饭,大部分闲置在家的妇女也都能出来,凭借自己的手艺挣钱。
家中的男丁如果遇上了天灾,在耕种的时候颗粒无收,也可以依靠女子做工,让全家活下去。
这无疑是给了百姓更多的保障,减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才让他们敢投身于朝廷前往军队。
朱元璋现在对自己这个儿子是佩服的不行,如果说治国理政或者安抚百姓,自己甚至都不如这个儿子的十分之一。
“唉唉唉!”
朱元璋拍了拍桌子,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挥了挥手,让面前的锦衣卫退下去。
锦衣卫刚刚离开门外,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马皇后很快便带着小翠走进了朱元璋的御书房。
“重八,大老远就听到你唉声叹气的,这是怎么了?”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了一抹苦笑,随后无奈的摇了摇头。
“羽儿这孩子如果是标儿就好了。”
马皇后听到这话以后脸顿时就黑了,走上前去,对着朱元璋的腰就是狠狠一掐。
如果这儿有外人的话,那马皇后竟然不会如此不给朱元璋面子,可现在就他们夫妻两人还有什么不能干的?
朱元璋有些无奈的叹息一声。
“羽儿,真的要比标儿更适合做皇帝。”
马皇后显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着朱元璋这副模样无奈的点了点头,这件事情是不可否认的。
“他们两兄弟相辅相成,一个当摄政王,一个当皇帝,肯定可以让大明发展的更好。”
“你这个当爹的就不要太操心这样的事情了,以后就给孩子们留出更多的空间,他们兄弟二人的关系也很好。”
“羽儿聪明能干,而且还会察言观色,更是能分得清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标儿心胸宽广,处理朝政也是一把好手。”
“他们两兄弟联手治国,一个负责监察百官,一个负责处理政务,一个主管外,一个主管内必然可以将这大名打造出一番盛事来。”
马皇后放在朱元璋腰间的手缓缓挪到了肩膀之上,轻轻的为对方揉捏。
“你不是早就想回凤阳老家了吗?等退下来以后我就陪你回去,咱们弄个小院,再弄几亩良田,然后就当他个朱重八,当他个马秀英,这皇帝皇后的身份每天扛在身上也实在是压力大。”
马皇后这一番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但凡当初能吃得上一口饱饭,他朱重八都不可能会造反当这个皇帝。
如今大明稳定,自己到底该不该放权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自己退役幕后呢?
权力这东西实在是太令人着迷了,拥有权力以后哪怕是朱元璋这样的人物都会万般不舍。
他的确想要放权给自己的儿子,却又害怕自己的儿子做不好,更害怕自己一事无成,将会没有人听从自己的命令。
他从年少开始就进入到军中打拼手下,不少人都听从他的号令。
突然撒手将所有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那他朱元璋还算是什么东西?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迟迟不愿意放权的原因。
“再说吧,咱再帮两个儿子打下一片江山,帮他们稳定了朝野,处理完一些难啃的骨头,再将这干净利落的大明交给他们!”
朱元璋说完这话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就仿佛一下老了很多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