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初入开封(中)

作品:《大周第一纨绔,烧纸买下双胞胎

    屈万亭作为一个小官,很清楚两种人不能惹。


    挂笑脸的,和杀红眼的。


    很显然,下面这艘船,就是杀红眼的。


    他一边说,一边连连挥手示意手下赶紧把闸门开到最大。


    闸门在绞盘的咯吱声中缓缓升起,水道畅通无阻。


    张永春的官船一马当先,缓缓驶过闸门。


    经过屈万亭所在的闸门平台时,张永春抬眼瞥了他一下。


    他绝对不是有歪心思,只是悄悄地瞩目了一下刚才的那艘花船。


    自然也看到了这家伙连花船的姐儿都不给免钱的样子。


    可是自己咋就被免了呢?


    可屈万亭被这看了一眼,却感觉自己心脏都停跳了一拍,脸上的笑容更加僵硬,头垂得更低了。


    张永春的官船队,连带着马鸢邈等人一溜鱼贯而入,驶入城内水道。


    而直到最后一艘船消失在闸门内,屈万亭才直起腰,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浊气,后背的官服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片。


    旁边那个小闸官又凑了过来,满脸不解:


    “头儿?您今天转性了?


    那可是官船啊!


    按规矩也得交一半入城捐呢!


    您怎么一文钱没收就放他们进去了?还那么客气?”


    他实在想不通,对商贾窑姐这些有好处收,尚且都铁面无私的头儿,怎么对官船这一毛钱都没掏的主如此“大方”。


    大家虽然都是朝廷吏员,但是你是北地蛮子,我是都城的老爷,你算个der啊!


    屈万亭抹了把额头的冷汗,心有余悸地瞪了小闸官一眼,压低了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


    “你懂个屁!眼睛长裤裆里了?没看见那船帮子上粘的是什么?”


    “什……什么?”


    小闸官茫然。


    “血!是血!大滩大滩干透了的血!”


    屈万亭的声音带着醒来时发现自己媳妇正在看自己手机的恐惧。


    “而且是新染上不久,还没被河水泡干净的!


    你想想,能让一艘押送漕粮的官船染上那么多血,他们路上遇到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忌惮:


    “这群人搞不好是刚从血海里杀出来的煞神!


    阎王爷见了都得绕道走!


    老子长了几个胆子,敢去收他们的买路钱?


    嫌命长吗?!


    赶紧干活去!”


    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把小闸官吓得一哆嗦,赶紧溜走了。


    屈万亭看着官船消失的方向,又打了个寒颤。


    一路穿过外城墙,船队自然的驶入城内水道。


    这一进城,顿时更显得热闹起来。


    喧嚣的人声、市井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


    两岸是鳞次栉比的屋舍,石阶延伸入水,妇人在浣洗衣物,孩童在岸边嬉闹。


    各式各样的船只穿梭往来,有运货的商船,有载客的客舟,也有贩卖瓜果蔬菜的小舢板,好一派繁华的漕运景象。


    张永春站在船头,欣赏着这不同于北地的繁华景象。


    顺便欣赏欣赏道边那艘花船到底停哪去了。


    而他身边,老船把头在一旁介绍着两岸的街坊。


    张永春看了一会儿,忽然问道:


    “老把头,这开封城里,最有名的销金窟金川楼,在何处?”


    那金川楼他记得最清楚,赵小胖子说,他的倾凉州十之五六都在那里售卖。


    老船把头闻言一愣,随即露出一个“男人都懂”的笑容:


    “将军,您这问早啦!


    金川楼在内城,靠近州桥夜市那边,最是繁华热闹。


    咱们现在还在外城呢,这船只能停在外城的通津坊码头卸粮。


    等粮卸完了,交割完毕,将军您自然有大把时间去内城快活。”


    正说着,船队拐过一个弯道。


    却只见前方临河的街道上,一匹快马沿着河岸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穿着皂隶服色,鞍后插着一面小小的青色三角旗。


    那骑士一边控马与船队并行,一边高声喊道:


    “前方可是押送蓟州府漕粮的船队?”


    老船把头经验丰富,一眼就看到了那青旗,立刻回应道:


    “正是!敢问来者可是东路排岸司的差官?”


    “不错!在下排岸司小役李浮光!”


    马上骑士勒住马缰,与官船保持并行。


    “漕粮入仓,需由排岸司点验接收!


    请船队随我来,停靠通津坊官渡码头!”


    “有劳差官引路!”


    老船把头应了一声,船队跟着李浮光的马,沿着水道又行驶了一段。


    不多时,前方出现一片开阔的水域。


    这官船的送粮处自然不一般。


    岸边用巨大的条石砌筑着整齐的码头,码头上建有库房,不少力夫和穿着统一号衣的吏员正在忙碌。


    这里便是通津坊官渡,专门用于漕粮卸货转运。


    而船队在李浮光的指引下,缓缓靠向一处空着的泊位。


    船刚停稳,系好缆绳,李浮光便已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张永春官船停靠的码头边,对着船头恭敬地行礼:


    “请押粮官大人上岸报备!”


    他虽然是开封的吏,但是吏就是吏。


    官就是官。


    相差就是这么大。


    而张永春在何诗菱、何书萱的随侍下,带着王墩子、朱时等人,踏着跳板登上码头。


    他身着轻甲,腰悬佩剑,虽年轻,但那股子战场上磨砺出的锐气和隐隐的血腥味。


    让周围忙碌的力夫吏员都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声音,偷偷打量。


    当然,打量的目光两分在他身上,剩下的八分在何诗菱姐妹俩身上。


    两个小丫头今天穿的是一对荷花主题的襦裙,两件襦裙拼起来,正好是一朵盛开的荷花。


    “本官捧日军虞候张永春,此次押粮主官。


    所有漕粮皆由本官负责。”


    张永春声音平静,自报家门。


    李浮光赶紧上前一步,深深一揖:


    “小人李浮光,见过张虞候!虞候一路辛苦!”


    他直起身,脸上堆着职业化的笑容,拿出随身携带的文簿和炭笔:


    “职责所在,还请虞候告知,此次押运漕粮共计多少石?


    自何府何县而来?粮种为何?有无损耗?”


    他一边问,一边准备记录。


    张永春依言回答:


    “蓟州府福兰镇秋粮,计两千四百石,皆为粳米。


    路途虽有波折,然粮袋无损,数目无差。”


    李浮光认真地记录着。


    同时,心里却也笑了起来。


    成了成了!


    公子交代的事情,这就成了!


    ps:还是十章,欠你们八章。


    各位点点催更吧,我看看能不能凑一千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