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丑人多作怪、好货不愁卖!

作品:《重返03,从拆迁区开始逆袭

    第二天早上,他们还是先去果园摘了桃子。


    有了二叔、袁超两人帮忙,多摘了两百多斤。


    早饭之前,常书鸣、常书博兄弟二人起网,收获比白天要多了一倍不止。


    主要是黄鳝、泥鳅多了很多。


    这些都是夜行动物,喜欢在夜间出来觅食。


    上午,他们还是去县城卖了桃子。


    昨天在医院门口想要购买桃子的那人,提前等在了那里,按照约定,对方购买了100斤,常顺又送了他两斤。


    到菜场门口售卖,跟估计的差不多,同样很快就卖完了。


    这道理就是“丑人多作怪、好货不愁卖!”


    在菜场,人流量更大,三个孩子同样没有怯场,都在大声的吆喝着。


    他们卖桃子耽误的时间同样不久,跟昨天差不多。


    又有大客户一次性买30斤、50斤的。


    桃子新鲜,他们买回去除了自己吃,送礼也是很好的选择。


    卖完桃子,想到地笼时间久了,破了、不结实,他们又去买了5个。


    之后就没有继续耽误时间。


    当他们到家的时候,常静、蒋宏成、蒋赫也到了。


    现在交通便利,又是高速、又是跨海大桥,从沪市回来时间缩短了一半。


    “阿博!你们买了地笼,我们再去下一个怎样?”


    打过招呼,蒋赫说道。


    他们年龄相仿,平时也能够玩到一起去。


    “行!那我们就下一个,正好新笼子需要多泡水,多跟水接触,那样才能更好的抓鱼。”


    常书博回道。


    这些也是听卖渔网的人说的。


    新网子通常都需要泡在水里一周左右,那样才能让渔网本身的味道与水的味道相融合,让鱼虾不至于对其产生防备的心理。


    很多有经验的捕鱼人都清楚,下新地笼没有老的好逮鱼,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也不是说完全抓不到鱼,总会有一些蠢鱼蠢虾钻进网子里。


    两人说着就拿了一个网子,带上绳子、饵料出去了。


    常书鸣也跟了过去。


    不过在离开前,常顺交代他们不要下水。


    父亲不放心,也跟了过去,同样跟着一起去的还有袁超。


    常静回来后也没闲着,跟母亲、宋芫一起做起了午饭。


    现在的生活,对他们兄妹来说,能够算得上完美。


    再也不是前世那样!


    当几人下好地笼回来,过了不久午饭就好了。


    “爸!哥!二叔!这就是你们昨晚抓的知鸟吧,真不错!”


    吃饭时,蒋宏成尝了两个,夸赞道。


    “主要是书鸣、书博二人抓的。”


    父亲笑着回道。


    “爷爷,还是我先发现的呢!”


    常书怡抢着说了一句。


    “是啊!还有书怡的功劳!”


    父亲又笑着道。


    “姑父,不止这些,你再尝尝肉丝、蘑菇蛋汤里面的蘑菇,那可也是我发现并且摘回来的!”


    她接着又说。


    “那我可要好好尝尝!”


    蒋宏成说着拿起碗,然后用汤勺盛了一些在碗里。


    现在他也算是老女婿了,早就没有了那种不适、疏远的感觉。


    一家人这样融洽,挺好的。


    “嗯!这汤确实不错,好喝!书怡果然长大了,我今天跟着享福了!”


    喝了两口汤,蒋宏成夸赞道。


    “爸!这油炸又爆炒过后的知鸟,真的很好吃,晚上我们也去抓一些!”


    蒋赫吃过之后,跟着说。


    “那是必须的,我们这次不是也要玩两天吗,那就趁晚上多抓点,然后带回家慢慢吃!”


    “来!不要只顾着说话了,我们喝酒!”


    常顺举起了酒杯,向二叔、父亲、蒋宏成请酒道。


    袁超要开车,他中午没有喝酒。


    几人端起了酒杯,开始喝了起来。


    接下来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很融洽。


    大人有大人的话题。


    孩子们也有孩子们的话题。


    因为手机控制的好、思想教育也能跟上,他们都不怎么玩游戏,所以状态都不错。


    但凡那些长期玩游戏、追求空虚、遭受毒害的少年,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哥!嫂子!我这过来又是吃又是带,感觉怪不好意思的!”


    午饭之后,坐了大概半个小时,二叔跟袁超起身打算离开回家,往门外走去时,二叔说道。


    “阿义!我们是亲兄弟,我俩都是过了60岁的人了,你说这话就有些见外了。


    果树种着,就是希望你们每年有时间的话,都过来看看,顺便吃上一些!


    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我不爱听!”


    父亲看着他,表情严肃道。


    “那好,我以后不说了!


    妈,等过段时间凉快了,我过来接你去我那边玩两个月!”


    常建义又对常邱氏说。


    现在条件好了,二婶那边也看得比较开,并不阻碍两边的人交往。


    “我这老太婆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不喜欢到处跑了,只想好好待在家里,你经常带着家里人过来看看我就好!”


    奶奶拒绝道。


    他可能还是对二叔当年做了别人家里的上门女婿,心里感到有些不乐意。


    所以一直有些耿耿于怀。


    “那好吧!我一定经常回来看你!”


    老母亲年龄大,九十岁的人了,不到处跑确实更好,二叔也不纠结。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


    到了60多岁的年龄,他们对人生这个过程看得更加透彻。


    “哥!嫂子!阿顺、芫芫、宏成、阿静,几个侄孙子,等你们空闲了,也来我家玩!我那边离海边近,到时我带你们一起去赶海!”


    坐上车,离开前,二叔又道。


    “我们有时间会过来的!”


    常顺笑着回道。


    “阿义,你记着哥的话,我俩是亲兄弟,今生是,下辈子希望还能够是!


    现在爸不在了,长兄如父,你来了这里,也要把这里当成家一样,一定不能够太客气、太见外!”


    父亲又对他说。


    “我知道了!我们走了,等重阳节再过来!”


    “好的!阿超,路上车开慢点,注意安全!”


    母亲提醒了一句。


    “嗯!我会的!”


    ………………


    二叔他们带回家的桃子是上午摘的,本来只打算带100斤左右,还说要给父母钱。


    但父母怎么可能要他们的钱。


    后来硬是帮他们弄了近200斤。


    这些桃子除了二叔一家人吃,顺便还让他送一些给他们那边的亲戚。


    有舍才有得。


    怎么说这样的付出,别人总会念着他们的好。


    除非是那些人品有问题,天生的反骨。


    生活过得去,还过得不错,不论是父母还是常顺,都知道取舍。


    蒋宏成喜欢钓鱼,睡了会午觉,下午的时间,他们又去堰塘钓了两个多小时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