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赚的不多,但保护了一件具有历史特色的老物件

作品:《重返03,从拆迁区开始逆袭

    常顺跟着柴老板一起来到了这里。


    之所以来这边,是因为对方打了电话,告诉他这户人的家里有一辆民国时期的黄包车要出售。


    现在他看着的,就是这辆黄包车。


    车子跟影视剧里面的相似,他之前从拆迁区很多老照片上也看见过。


    其实对于黄包车,早已经被人力三轮车或者三轮摩托车所取代。


    沪市这种地方,现在有人力三轮车还在跑着短距离的客运,但黄包车除了一些特定的扬合,其它地方已经不多见。


    出现在他面前的,确实是民国时期的黄包车。


    车子的顶棚主体由竹竿支撑。


    从竹竿末端的铜构件来看,包浆老道,岁月气息浓厚,一看就有年份。


    这辆车子保养的很好,放在库房里面没有经过风吹日晒。


    或许是为了卖个好价钱,车主还专门对黄包车的两个轮子进行了修理。


    “这辆车子,在前几年我孙女还小的时候,我接送她上学放学基本上天天都在使用,就是现在,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看着时,车主——也就是搬迁户房主,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对他说道。


    “常老板,你要不要试试,你坐上去,我来当车夫!”


    老者这样说,柴老板笑着道。


    他刚才从这户人的家里收了不少东西,这阵看车,也没急着卖给他。


    “行!那我就试试,体验一把当土财主的感觉!”


    常顺也没拒绝。


    试一下才知道这车子究竟能不能用。


    一辆能够正常使用的老物件,价值肯定更大。


    等老者把它拉到院子里,他就坐了上去。


    随后,柴老板拉着他在院子里转起了起来。


    “常老板,以前坐过这种车子没,感觉咋样?”


    一边拉着,对方跟他闲聊。


    “以前没坐过,感觉跟坐人力三轮车差不多。”


    这确实是他第一次坐这种车子,或许是环境、氛围不好,没啥特别的感觉。


    要是在户外,在民国风格的街道,感觉应该会不一样。


    你说我是不是很有做这种职业的潜力!”


    柴老板又问道。


    “你觉得有就有,都是为了生活!不过做这个,在这年头,肯定不如回收废旧。”


    他随口回道,很客观的说法。


    “也是!你说我拉着你跑了这么久,一会儿是不是应该给点辛苦费?”


    对方又跟他开着玩笑道。


    “没问题,总不能让你白出力!”


    院子范围小,又转了两圈他们就停了下来。


    “怎样?车子没问题吧!”


    从黄包车下来时,老者问他道。


    “没啥问题,你说说想卖多少钱?”


    常顺刚才在心里估算过,这车子没多重,最多150斤,卖废铁,不到100块钱。


    “给500块钱怎样?怎么说它也是古董。”


    老者想了想,说了一个价格。


    “500有些贵了,给你400好了,我也不说300!”


    他还价道。


    这样说,对方略微思索了片刻,答应了。


    付了钱,他就把车子从院子里面拉了出去。


    “常老板,你再看看我弄到的一些东西!”


    两人来到了一处距离刚才那位搬迁户家大概100米远的开阔地段。


    “行!”


    随后,柴老板掀开盖着三轮车上的窗帘布,他看了起来。


    车子里面的东西不少,有:


    一对花瓶、一个罐子、一把提梁壶、一口铁钟、一个花盆、一幅木头雕刻的对联、一个瓷人、一个木托盘、一把吉他、五瓶老酒以及一些旧书。


    花瓶是六七十年代的吉庆图案瓶,表面画的有灯笼、谷穗、向日葵、红本书。


    写有“为人民服务”。


    底款为特殊年代款。


    罐子是民国时期的青花冰梅开窗山水人物风景图案罐。


    这个罐子不大,高度只有20公分左右。


    提梁壶是铜壶,壶的主体圆柱形,面上刻有人物图案,还写有文字:


    “客来茶香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


    也刻有年份——民国九年。


    铁钟高度约40公分,钟口直径约一尺,很厚实,重量有五六十斤。


    钟的表面刻有文字“风调雨顺”。


    另外也有年号——光绪某年。


    花盆是一个青花的方形盆。


    它四面开窗,画有“梅、兰、竹、菊”图案,年份五六十年代。


    木头雕刻的对联,常顺先是仔细看了一下木料,应该是楠木的,但不是金丝楠。


    对联上面的字迹是: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字迹雕刻的很好,看木头包浆,至少民国时期。


    瓷人是红灯记人物——李玉和,手提灯经典造型瓷像。


    木托盘长方形,表面有描金工艺,图案为刀马人物、山水风景、花草树木、侍女楼阁等。


    材质也是一般的木料。


    吉他很普通,就是近几年的物件。


    五瓶老酒,都是“江南头曲”。


    这酒是沪市本地酒,55度。


    酒的外包装纸盒还在,上面写的是“庆祝国庆35周年”。


    这样就能确定年份,是84年的酒。


    比较有收藏价值。


    旧书有64斤,提前整理好了,还是杂志、小说之类。


    看完两人商量了价格:


    一对花瓶,200元。


    罐子,150元。


    提梁壶,150元。


    铁钟,300元。


    花盆,50元。


    木头雕刻的对联,100元。


    瓷人,100元。


    木托盘,150元。


    吉他,30元。


    五瓶老酒,400元。


    旧书,96元。


    共计:1726元。


    把购买柴老板的物品放到车上,付钱时,他给了1800元。


    毕竟对方给自己介绍了生意,不能让其白辛苦。


    之后,他打了刘老板的电话。


    确定对方购买黄包车后,常顺就找了一个停留在拆迁区的小货车,把车子搬到了车上,送到了他的古玩店。


    类似黄包车这样的大件物品,他没有仓库放,看来需要购买一处仓库。


    拆迁区有很多的老家具、老机器、工具等,都需要位置存放。


    之前有很多他没想着购买的物品,不过现在他打算还是买一处专门用来存放东西的地方。


    那样就不会错过一些有特色的占空间的物品。


    再说现在买房子,以后升值空间大,怎么都是赚钱。


    车子送过去后,两人商量的价格是1200。


    去掉路费,成本费400,赚了差不多500元。


    赚的不多,但保护了一件具有历史特色的老物件,也能够让更多的人看见真正民国时期的黄包车。